编者按: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坚持戒毒治疗与教育相结合的方针以及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突出人性化管理这条主线,取得了明显实效。2005年该所被公安部评为一级所。
% a- D8 J; X7 L, o R+ ?7 W6 x. Y7 } E0 `
一、实行系统化教育,塑造戒毒学员健康身心! D4 c/ n% ]5 ], K1 l* S' ?
- H3 t/ z$ F8 c. W
该所致力于建设一所呵护生命、拯救灵魂、塑造人格的特殊学校。戒毒人员既是因违法行为而被限制部分人身自由的人员,又是病人。因此,对他们必须科学管理、系统教育,运用多种方法,做到身治与心治,约束与疏导并重,坚持戒毒治疗与教育相结合的方针。在脱毒阶段,强调把戒毒人员当作“病人”看待,主要侧重于对毒品危害性认识的教育,使他们在思想上有一个从强制戒毒到自愿戒毒的转变,达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脱毒治疗的目的。在康复阶段,把戒毒人员当作“学生”,侧重于对他们的体能恢复和心理矫正。定期开展体育活动,进行身体锻炼;充分尊重、理解和关心他们,教育他们坚定戒除毒瘾的信心。在出所阶段,主要侧重于对他们进行社会形势及前途教育,为他们回归社会、重塑自我做好准备,消除思想顾虑。该所除集中讲课、个别谈话外,还开展社会帮教、亲友规劝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做到普遍教育和重点教育结合,所内教育和社会帮教结合,课外教育与课堂辅导结合,使戒毒人员认清毒品的危害,增强抵御毒品的信心。0 x9 s$ I) J0 V& K; k+ _
0 |6 H$ X' }6 w( b4 A 在民警集中上课、个别谈话教育的基础上,邀请市关工委、老妈妈帮教队来所帮教,组织在戒人员现身说法。每年邀请市人大、政协、妇联等有关部门人员来所视察指导工作,看望戒毒人员,让他们感受来自社会的关心、爱护和温情。每半年召开一次戒毒人员家属座谈会,发动亲友规劝。
3 a! C& G- h6 o) h, }# v5 Q1 }- k3 `% \( f. w: s& }% w. {* t5 D8 {! F
二、以戒毒治疗为重点,确保戒毒效果
& t) F7 h. b+ y9 o3 E/ j, v# z( w6 O1 q% T8 \# J. z0 |0 p0 j
“医治和心治两者并举”是该所的一个特色。吸毒人员由于受到毒品侵害,刚入所时,大多数人心理变态,情绪低落。因此,注重把医治和心治有机结合起来,对戒毒药品严格按国家的规定管理和使用,对收戒人员100%进行对症治疗,安全脱毒率100%,对交不起戒毒费用的,同样为他们治病,甚至送医院治疗。3 G/ A: M. E6 X/ E8 E2 [
' t$ R7 U' x5 l3 K/ L. x5 A 该所严格按照上级的有关规定执行戒毒治疗,规范医疗管理。积极做好戒毒人员体格检查和送检工作,发现重大疾病和一些因该所医务人员无法检查的疾病,及时带往市级以上医院就诊、治疗。设置了收治感染艾滋病毒吸毒人员的病室,使艾滋病毒感染者有了临时性的收治场所。对每一个戒毒人员均进行梅毒血清检查和艾滋病抗体检查。梅毒检查阳性者,再进行梅毒TPR确认检查。对于艾滋病抗体初查阳性者,再请市疾控中心进行复查、省艾滋病监测中心进行确认检查,对于每个可疑者,层层把关,做到不漏诊1个,不误诊1个,艾滋病毒筛检率100%,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教育率100%。严重疾病和传染病确诊准确率达100%,对性病、肝病的检测率分别达到100%,发现传染病者立即采取隔离治疗措施,有效地控制了传染病在所内的交叉感染。目前该所是国家级艾滋病、梅毒监测哨点。4 ~& b1 g/ {# [; ~" Q; n) }3 Q
, z4 h4 Y* d- O7 Y8 D2 E% v
三、积极开展娱乐活动,组织适度的康复劳动
" `8 r1 J: d2 \# |
) q3 F( l$ o6 Y" n 每天组织收听广播、收看电视、阅读书报、做广播操。每周对戒毒人员的文体活动有计划,并落到实处。每逢节日,都有安排他们进行卡拉OK、扑克、篮球、桌球、猜谜语、拔河等比赛;重要节日组织文艺晚会,安排打亲情电话,有效丰富了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和节日生活。& T" k/ a8 ~- u% j2 d& Y# l
- M( ]8 `7 r$ |9 Y
坚持按照劳动强度低、安全系数高、无毒无污染的标准选择生产项目,并合理确定劳动定额,适当安排休息时间,劳逸结合。通过力所能及的康复劳动,让他们在生理脱毒的基础上,逐步清除心理依赖,达到身体康复、心理矫正、人格重塑、热爱劳动和思想行为双重矫治的目的,促进了戒毒人员体能康复。
& p9 n4 X) [$ I% C4 a0 H- H$ A1 f, _
四、突出人性化管理,为戒毒学员排忧解难7 A) }4 j8 F0 E1 V4 [4 }( d8 J9 O
" j$ F* Y+ n$ e" y" U
一是尊重戒毒人员的人身权利,慎用强制措施,自觉运用科学、文明、合法的管理手段,依理服人,以法服人。二是保障戒毒人员的生存权。在收费难的情况下,2004年,强制戒毒人员的伙食费纳入了市财政。对交不起任何费用的戒毒人员,由所里统一调整使用戒毒经费,保障其生活必须品和生病时必要的治疗。三是通过落实日常管理工作制度,保障戒毒人员通信、探视、休息等合法权益能够实现。四是通过建立和实施严管制度,预防和打击牢头狱霸现象及其他所内违法犯罪行为,建立安全有序的监所生活环境,确保戒毒人员人身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3 J! p8 c0 [2 Q" |1 ~7 `1 U1 k4 w
% ]$ X" O9 G& l& z; N! ` 在日常管理中,“大封闭,小开放”是该所的另一个特色。大封闭是将在戒人员的活动范围限制在戒毒区内,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等手段,严防违禁品流入。小开放是病房与病房,病房与活动场所相对自由开放,促成戒毒人员与工作人员之间平等、融合的交流,并实现戒毒人员之间的有序交流。为了营造温馨、和谐的管教环境,让戒毒人员有一个“家”的感觉,该所投入大量经费,每个楼层都设有活动室,方便戒毒人员活动;每天保证戒毒人员适当的户外活动时间;将8人一间改成4人一间,双人床换成单人床。& S e' W0 R2 K, A: s
# _3 _9 l# q& O3 E& ~% V1 _ 该所针对吸毒人员的特点,采取教育、挽救、治疗、康复等综合方法,实施了一系列人性化管理,处处为戒毒人员排忧解难。对家庭突遭变故或经济特别困难的在戒人员,建立了由民警和在戒人员捐款的救助机制。强制戒毒人员李毅9岁离家出走,从此浪迹社会,最后受坏人引诱走上吸毒之路。入所时,身无分文,骨瘦如柴,体质很弱,患有胃病,常常失眠,吃什么吐什么。经救助,离家出走10年的李毅在身体和心理上得到了双重救治,在该所不仅治好了疾病,还与家人实现了团聚。2004年2月4日,戒毒人员周平(化名)由于妻子产期临近,烦燥不安,戒毒时拒不配合,成天哭丧着脸。为了舒缓他的压抑情绪,民警专门安排他负责戒毒所庭院的卫生清理,增加其在室外的活动机会。他得知妻子难产后极度不安,便向管教民警递交了书面申请,希望能去医院看一下。考虑到其特殊情况,所领导立即派人派车将他送到医院。3月5日,周平(化名)把儿子满月的事给忘了。可是所领导和民警一行5人买来蛋糕、玩具、儿童衣服等礼物,开车送他回家与妻子团聚,周平一家万分感激。去年4月5日,在戒人员黄玲(化名)丈夫截肢住院手术,所领导考虑她的实际困难,发动全所民警和戒毒人员为其捐款一千多元。在她丈夫住院的50天内,该所先后4次派人到医院看望和慰问,使她全家深受感动。& }5 P/ b/ M8 L
* G! y E# r6 B3 R' _% |, ]' m
五、加强戒后帮教工作,减少复吸人数; p2 t7 q' H! Q) a" ]
. j0 @1 z# f! Y' F( c5 S( d1 y1 Z 戒毒人员出所后,该所将其出所情况通知辖区禁毒办和派出所,并将其列为帮教对象进行管理,形成有业人员上班时间由单位监督,下班后由家长监督;无业人员由家长和所在居委会监督的良好机制。他们还定期对戒断出所人员进行回访。通过回访,一方面可以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另一方面可以检查帮教措施的落实情况,检验戒毒工作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