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菜菜小蛋玄 于 2012-3-31 11:23 编辑
1 T7 T0 v6 i" l e2 ?# C( G8 S8 v/ b
——关注社工问题(下) 宁波日报记者 厉晓杭 魏 萍 海曙记者站 许玉芬 范崔燕 * @: D/ f5 X! l5 Z z
社会工作是现代文明社会必不可少的润滑剂,当前,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迫切需要素质精良的社工群体来化解各类社会问题和矛盾。那么,是否可探索出一个适合宁波的发展模式,让社工真正走进春天里?
3 u/ P( F h. f" w9 R6 B/ Z 困境:新生代社工的集体“缺失”
0 Y7 g" J5 O7 m' b3 E3 S8 i 80后专业社工黎丽曾在微博上写道:小小社工,大大梦想。东北林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她,目前供职于海曙区社会工作协会。然而,和黎丽就读同一专业的其他47名同学,没有一个人走上社工岗位。
" k1 u$ o% |& ]! @ “大部分人是被调剂到社工专业的,毕业之后,他们选择进入政府机构、事业单位或者公司工作,毕竟,以常人的眼光判断,那样的职业更有发展前途。”黎丽感叹,“专职社工工作时间长,各种待遇与期望值有差距,我们许多同学望而却步。”
, c& t8 o9 N- f1 k5 ] 其实,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摇摆的80后年轻人,又何止黎丽及她的同学们。去年刚毕业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社工项路达也一度处于迷茫期。他坦言,自己当初选择社工这个专业是出于分数的考虑,在班上30个同学中,毕业之后从事社工相关工作的寥寥可数。“其实,并不是大家不喜欢这个职业,可现实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上的差距,让大部分人选择了‘逃离’。” ; o6 ?8 }. k3 w B0 R4 y% J9 i D: K
突围:社区工作者向专业社工转型
4 Y: z6 Q9 g( H8 ^$ O n! ]' H 社工结构性短缺,社工队伍没有完全职业化和专业化,这一直是个大难题。 " D* o: K: |: I: B
一边大力引进和培养新生代力量,一边积极推动老社区工作者向专业社工转型,这几年,海曙区一直在加强社工队伍建设,并在政策和待遇上不断改善,以吸引更多人加入社工团队。 8 i% q( C* d4 h) D' D C& {: l9 x
“社会工作难以离开社区工作,这两者虽然经常被混淆,但其实并不矛盾。”海曙区民政局局长吴汉元表示,为了拓展社工群体,海曙区积极推进社区工作者向专业社工转型,鼓励符合条件的社区工作者去参加社工从业资格考试。 % a( \) d' a# ^- |7 W# Y& N
为此,海曙社工协会以社区学院为依托,创建了社会工作者培训基地,分期分批对社区工作者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促使其快速转型。与此同时,海曙区还经常邀请专家学者对社工进行定向培训,组织社工进行交流和探讨,并相互交流“工作法”,实现资源共享。 8 _- C4 A( I9 r
期待:让社工离职业化更近一步
; f8 a4 V* b1 o( D2 i. U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市共有社区专职工作者3200多名,平均每个社区配有6.9名。其中,女性占76.1%,社区专职工作者平均年龄为37岁,获得国家(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书的有近800名。也就是说,四分之一的社区专职工作者拥有专业社工职业资格。 ) y: I( j6 c- g: ^! G# r/ P* Y
总体而言,我市目前已基本建立了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职业化、知识化、专业化的社工队伍。然而从职业发展角度看,我市社工队伍仍存在总量不足、专业不强、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且社会对社工的认知和认可程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社工群体的积极性。
. U% a, U1 z( X0 J7 R 如何让社工职业化,保持其职业荣誉感?宁波各地纷纷在实践。目前,我市已基本建立起以岗位任职培训、专题教育培训、学历教育培训、职业资格教育培训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社工教育培训体系。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建立了规范、统一的社区专职工作者职务等级工资制度和正常增长机制,以提高社工的积极性。 # X, y" i6 {1 g8 _
稿源: 宁波日报& F \; X6 y0 S& X2 i) p-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