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名城网
8 v" f' ~+ P; z3 A& x. O a 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成为社区工作者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经历了去年较大规模的数次公开招聘,目前在平江区四百多名社工中,大学毕业生的比重已经超过了十分之一。大学生社工,是社区中的“过客”,还是未来的社区深耕者?他们当初的光荣与梦想能否“接轨”社区
" U/ b: K6 |8 {; j9 a/ @里的“凡人琐事”——
. `5 T, J9 ^! R R. B 一名女大学生社工的工作“流水账”
! p3 _' q- k% f 2007年12月4日 星期二 阴! A8 U+ ~6 m( |+ |7 p; t0 P0 H5 v
早上八点半到社区时,居委会王主任和几个工作站的阿姨早到了,里里外外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忙着平江区第十五届人大的换届选举,每周一的碰头会就拖到了今天。9点整,上班时间一到,王主任就召集我们开了简单的碰头会,让大家把上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说一说,共同商量解决方案,并布置本周的工作任务。- t2 |, N" _, C: t; @& ^8 C
开完会,在社区王主任的指导下,我对昨天换届选举中居民的投票进行数据汇总整理。就在整理的时候,突然听见外面的大厅里传来了居民与我们工作人员的争论声。赶去一看,还是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社区敲章出证明。由于居民抱着有事就找社区的想法,并且高估了社区的“能力”,社区频频发生这种事情。经过半个小时耐心劝说,居民终于愿意去相关部门开证明,我们也松了一口气。随后我开始整理社区党建上的资料,由于刚开始接手,而且基层党建工作包括很多方面,有不懂的地方向主任询问,还要考虑我在2008年开展党建活动的一些新的构思。
, X* m% I% l' Y+ V _+ J 中午吃饭时间,还有居民前来办事。下午一点半,接到街道通知,近几天省综治办要来社区检查工作,然后我们开始准备工作。我们社区的最大特点就是在分工明确的前提下,工作人员都具有很好的团队精神,在完成自己条线的前提下有事大家一起干。 G" ~% s8 |& `% F" `; \
下午三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我陪同主任到居民庞阿姨家中走访,庞阿姨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女儿在外地工作,我们询问了她最近的生活……四点半的时候,回到了社区,记录完走访中有关信息后,王主任和我们一起商量起明天的工作。
, X* T+ c6 b# Q. X" ?+ K% F3 e E ——摘自冯珺的工作日记$ v( U3 }8 Z/ i! |" E- }
(作者系苏锦街道火车站社区工作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07届毕业生)
; e# a$ G% y* E0 J . _$ T/ k$ c, r. `
从“大材小用”到“放低心态”1 J; x! u( R3 ]: |
——学习·磨合·融入:三个大学生社工的心路历程
; }; t* _4 G. x/ ? 冯珺,是2007年10月进入苏锦街道火车站社区工作。“刚进入社区工作的时候,觉得自己好坏也是一名本科生,在社区工作有些大材小用。但是,就在这短短的三个多月中,我的想法改变了。无论是在待人接物的方式上,还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处理事件的形式上,社区的前辈都为我做出了很好的榜样,社区真是一个能提供很好锻炼机会的“社会大学”。
/ K. ?4 i3 N. x7 c. x 冯珺的心路转变历程,可以说是目前大学生社工成长的一个缩影。
& X1 F* j6 P- Z# D) ^. ~. p: s “很多人都奇怪我一个研究生怎么会选择到社区工作,开始我也经常质疑自己,同学聚会我也总找些借口避开,因为比起其他同学,我的这份工作确实略显寒微”。叶雯,苏大法学院硕士毕业生,去年7月中旬,通过苏州市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考试后,进入平江路街道钮家巷社区担任主任助理。“虽然经过岗前培训,对现在社区的发展状况有了大致了解,也积极调整心态做好了吃苦耐劳的准备,可刚进社区时,心里还是有点儿没谱,一方面可能还没适应从学生到工作人的角色转变,另一方面是缺乏对社区工作的整体性认识和了解,后者占了主要因素。”
6 o$ {0 r0 Q. r6 r# M 叶雯说,她对社区办公室最初的印象是“嘈杂”,这里每天都会拥挤入形形色色的居民,有办理登记的、有反映情况的,有投诉的,有些人很客气,但也有些人态度恶劣,甚至会骂粗口。原本以为自己本硕连读学历高,专业又是法律,应付社区事务一定绰绰有余,可遇到不讲理的居民前来扰事时,她心里还是觉得很慌张、很没底,想搬用法条和他们来讲道理、辩是非,显然行不通。一段时间下来,她对自己的选择开始有了茫然和困惑的感觉。
' G- P$ c* K/ g+ S “好在前辈们都很关心我,热情地向我介绍辖区情况和常用的基层工作方法,还经常带我下地段走访,深入了解我们社区的街景文化和历史文化,让我有机会了解这里的社情民风,还认识了许多热心的居民朋友。”在大家的鼓励支持下,叶雯“放低”心态,继续做学生、好好学习。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她认真把握每一次学习机会,自觉做到勤思多问,并养成每天记录工作日记的习惯,以便回顾、总结和反思一天工作的经验收获与不足。功夫不负有心人,叶雯在工作和待人接物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在污水管和自来水管改造、征兵、区人大换届选举、调解纠纷和关心慰问弱势群体等多项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赢得了主任、同事和居民群众的肯定和好评,在年终综合评议中获得了91.66分的高分。前不久,还被评为“社区2007年度优秀党员”。3 j% D1 T( z. R2 W% I
叶雯说,陆续为居民办了一些实事后,她渐渐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当初的选择也是正确的。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才有可能不断稳步向前迈进,“特别对像我这样刚出校门的毕业生,更应该得到基层的磨砺和锻炼,摆脱浮躁不安的功利思想,真正做一点实事,即使是很小的事。”+ B6 k# g' D l) |, D* x
观前街道小公园社区主任助理兼服务干事张婷,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理工科,2007年8月来到社区。“和社区其他工作者、居民半年多相处下来,我发现社会是磨炼我们综合能力的大舞台,社区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开拓了我的视野,也提升了我各方面的能力。原来我一直利用电脑这个专长处理社区信息化事物,现在我尽量做到每天挤出一定时间走访居民,通过与他们近距离地接触,了解社情民意,从而最大限度地为居民排忧解难,因为,为居民服务是我们社区工作者永恒的主题。听到居民口中夸我能干、细心、办事能力强,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肯定。”
3 A; r8 P# c% w) q
s j0 @0 z+ p% W/ W6 c; e/ \1 u# F 从减少心理“落差”,到用“前途”留人
7 u" h: r: E. I+ m ——新意·诚意·创意:大学生社工更需发展空间
b" b0 n. P! C& m; I- d6 q 近三年,随着大学生社工这批“新鲜血液”的涌入,平江区社工的平均年龄已由48岁下降为目前的42.8岁。特别是2007年3月后的数次公开招聘以来,该区大学毕业生社工就增加了50多人,其中不乏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的毕业生。目前,该区所有社区都有一名大学生社工和一名大学学历社工。- w: K: q! T. O& u0 L
大学生社工快速涌现,是平江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的结果。该区一位负责社工招聘的人士表示,从传统的居委会到现在的“大社区”,社区建设走出了一个拐点。随着社区职业化、专业化、年轻化步伐在不断推进,不知不觉中,社工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换代”。相比退休后八十年代在社区继续发挥余热的“第三代社工”和上世纪九十年代转岗、下岗再就业的“第四代社工”,如今的大学生进社区当社工,更多带着“择业”的意味,他们的优劣势也很鲜明。优势是知识层次较高、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快、对政策领悟性高,从去年新招的大学生社工来看,大部分人进入角色的时间相比其他人要快。劣势,则是经验不足,面对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弱,在处理一些突发事情时,他们还会显得手足无措。但是如果他们在社区工作中能有更大的责任心,有热情、有勇气,预计经过未来几年的发展,大学生社工将占据平江区社工队伍的“半壁江山”。
( g4 O0 Z' ?1 J# j' z+ z) z3 c “第五代社工”作为目前的“主力军”陆续走入退休年龄,社工队伍要顺利实现“升级换代”,大学生社工的加快成长和成熟,就显得非常迫切。无论是成长,还是成熟,所有的前提是要能“留得住”。“从目前来说,去年这几批大学生社工都比较稳定,还没有出现一个跳槽的。”这位负责招聘的人士说,区里的招聘“开门度”较高,在招聘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向大学生亮出社区工作较繁忙、收入较低的“底线”,以减少他们进入社区后的心理“落差”。但仅仅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这位人士认为,如果社区工作没有“新意”、经济上没有“诚意”、实践中没有“创意”,让大学生社工留下来很难。这已引起平江区的重视,该区在不断深化的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中,已从待遇、事业上考虑给予大学生社工更多的发展提升空间,从去年平江区推出的社工素质提升计划,到今年,还将开评“社区新秀奖”,成立社区发展学院,对优秀大学生社工进行奖励和激励,未来,街道也将提供晋升岗位,让大学生社工觉得“有前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