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 q$ `7 x 这个时候,去谈什么不在本专业就业的比例问题,似乎是一件特别搞笑的事情,从一个陀螺到了另一个陀螺,从高考到公务员考试。你说社工学生为什么不在本专业就业而去考公务员,就像你当年问你一个高中生你为什么不就业而要高考一样。只不过社会工作学生恨只恨公务员岗位太少! 1 T* ~4 b2 E8 r( w: _' s . s1 V) |5 P/ H8 k- r二怨专业——社会工作学生怨只怨市场需求太小! 3 k% P- J9 E1 L ( O5 F/ O8 ^! B5 Y- j 以前社会工作学生经常说的一句话叫:不是我不想在社工就业,是没有岗位就业,我也想做一个背着钱袋的天使,可是事实是我是拿着碗的乞丐,借用我同事的俗语“没有钱的天使(社工)只是鸟人”而已。现在虽说有所好转,那也是在部分地区,可以对于一般地区的一般高校而言,社工无疑是等不起的天使,需求还未建立,专业恐怕已经被取消了。 2 N& C7 F: s, L0 p. y . e3 _/ {& j0 |6 ] 三叹不公——至于命运不公、社会不公,不需多言,你们懂得。 t2 ~* m% E# S% x& C
* D- O I9 j) z3 T 所以不得不换个角度,再去看看这个早已被我们习惯的现象和过度解读的话题,面对问题急着去找原因总归头痛医头,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重新回到问题本身。问题20年前就提出,原因大家也知道,但是就是没有办法解决---大部分地区的社会工作专业已经知道了问题所在却找不到对策,这就是原因。* t2 ^2 R9 k L. T$ h
# C# q2 h0 j$ ]/ ^ 其实换了思路你就会发现之所以社会工作没有成为公务员中的大块头,主要是社会工作自身还没有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绩效无法量化、过程无法标准化、方法无法固定程序化,从行政规范的角度看,这无疑是无法纳入固有体系的。现在要做的工作就是将可以标准化的标准化、规范化的规范化。; m0 O2 n8 A) } S
) B3 N- K4 P* l# U
至于市场需求,社会工作的“天使梦”不能始终被鸟人的现实打击着,重要的是能不能突破社会工作自身传统的束缚——社会工作能不能企业化、市场化。这样社会工作的路径了就分为两条,一是面向特殊群体的专业化路径,二是面向大众的市场化路径。专业化对着特殊群体,市场化对着大众。这样社会工作培养的学生就要具备一种似乎是相反的能力与道德体系,一是往钱袋里装钱的能力,二是从钱袋往外掏钱的道德。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社会工作学生拿着高薪做着善事。这似乎很理想化,但是他是最现实的市场化路径,也是现阶段最吸引学生干社工的路径。5 _9 ~! \/ Q% D* u
) D% Y s& @: K4 Y) u8 x" j
这样题目谈到最后依然很伤神,好在我们不仅仅在思考,我们已经在行动。3 _- N4 S, T! U) g1 x5 Q
$ P/ g' g7 }6 B+ {4 _8 w- M; y; n* O. d 该贴已经同步到 小小琴的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