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已拿到大学毕业证,却留在学校,被人们称作“校漂族”。 ' i) {8 A! ]* L3 k7 v4 a
是什么让他们继续留在校园?* n. I: F; d) {8 I
. o& g& d( ?5 ^& _; B( T“留校”背后 8 D' N' C4 c0 Y. K0 P0 x$ G0 V- m" ?& P8 |: p8 B7 U/ B( V
没找到工作、舍不得校园生活、作为过渡期……那些选择“校漂”的大学生有不同原因。
* ^. U$ x+ }, M$ }# t+ \ @- ?- h) h7 p5 M/ S3 x2 B" C
黎容旺,某大学新闻系学生,今年6月毕业后一直留在学校,他说:“我一直在学校等选调生的结果,可一直等到7月底才知道选调生我没有考上。” 0 c4 \* ?# v5 b% T
0 w! v1 _$ H6 [ 黎容旺曾担任学生会负责人,学弟学妹们对他很熟悉,恰恰是这熟悉,让他多了很多烦恼。他说:“我内心特想快点离开学校,因为呆在学校很尴尬,碰到谁都会问:你怎么还没离校呀?” 3 G7 e! [& \- S8 P' I: j3 |; r0 @% d- U
像黎容旺这样的“校漂族”目前在高校中还有。 . i- n p' t$ r$ g k5 N6 N- b
5 j. A/ n! m" |3 U! Z5 X 随着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加大,一些大学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避开就业压力,考研成了他们的选择。去年毕业的王锋柯是典型的考研型“校漂族”,他去年参加一次研究生考试,结果没考上。王锋柯就在学校租了房,继续考研。他说:“我愿意呆在学校当‘校漂族’,学校安静,学习氛围浓,图书馆资源丰富,食堂消费也便宜。”
, P5 M0 D, Z/ I2 m+ i0 C( B5 B3 S6 Z8 }5 ^) r' A/ E% B+ F3 c 部分家庭条件较好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出国。为了补习外语,他们毕业后留在校园,成了“校漂族”。唐娜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找到满意的工作,父母让她出国,认为出国留学几年回国后能找到好的工作。暑假里,唐娜报读了雅思培训班,她在学校租了房子,成了“校漂”。她期待培训结束并通过雅思考试后,能去国外继续求学。 6 K; f. j* V/ Q2 q G8 B
n/ Q8 B3 N/ t8 V! o% N 也有一些毕业生当“校漂”是想继续感受和回味单纯的象牙塔式生活。大学里的宁静、闲适的生活环境令他们留恋,BBS、球场、图书馆、实惠的食堂,这些都让很多人不愿放弃“学生”的头衔。有些同学每月在学校里花着父母给的钱,不急于找工作,他们说:“不急,玩段时间再说吧。”5 D1 R/ X: r" u! S, S
. ]: r& G' T7 z. E, P( i 众说纷纭/ v# \' O% V0 d0 S+ V; |
! S. B8 h) A8 d/ V% V" }& x 当“校漂”成为一种选择,社会对他们的态度怎样呢? 5 m3 [, }8 H8 ]0 h) p+ u# E1 \& ?: C) ~+ a2 x3 M
大多数人认为,“校漂族”之所以在学校周围滞留,是他们大学四年学习不努力,他们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没有考虑好。 9 d, O* |0 z1 C' V, I1 K6 _
4 R& L: z. J5 {7 s' Q* ?* N 一个已工作两年的大学毕业生认为,人终究要进入社会,大学生毕业后不应继续选择在安静、温暖的校园里生活。 8 _9 `! A- z7 o8 w8 U6 }2 n: D
, _, _, E' O- V2 R& s! ?: A% M 即将大四的陈立萍说:“他们毕业了还不走,占用了我们学校的资源,有点不公平,但是如果是为了第二次考研,倒是可以理解。” : Y/ H4 L" d# U; }! z: a
8 C4 S$ |1 F1 T8 n8 A 也有学生说,看到以前那么优秀的师兄师姐毕业了还留在学校,就觉得心里没底,对自己也担心起来。 % J, m# S/ k, ^* k6 J. g: r5 f6 F1 c" V x) h' d% {
很多家长表示,不赞成自己的孩子当“校漂”。一名毕业生的家长说:“毕业了还在学校呆着,既没有工资领,又不能早日在社会立足,要是等到我们老了,孩子还不能够独立,怎么办?” d- n) b: a' f8 r$ Q/ B; h o7 v
" _# L- K3 k$ D' K% h4 z 南宁天露心理咨询工作室的赵教授说,“校漂”现象或多或少表现出一部分学生心理上对社会的排斥,他们希望生活在“温室”里,对校园产生强烈的依赖感,这也如同温水里的青蛙,当你觉得校园环境已经不适合生存下去时,想跳出去已经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