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3-14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2011.2 上期  作者:蒋德辉   
4 g5 u4 l( `1 F4 R2 J; J3 Y5 [' }3 w9 j0 j) ?7 J+ n3 o8 A) k3 b 
 对于社工机构的建设来说,社工能力的提升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除了社工专业能力的提升外,社工敬业爱岗精神的培训也不容忽视。若想让社工保持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专业服务,机构管理者必须从“9个C”抓起。 * S1 O" x. f: x$ Q: F5 N 
    (1) Connection(关系):社工是否尽职工作,是社工和管理者关系的直接反映。机构管理人员与一线社工的关系如何,是否重视一线社工,直接影响到社工是否敬业工作、是否能保持高度的责任感。 
% X/ g& X! r' y5 ?    (2) Communications(沟通):机构管理者应该公开、毫无保留地与社工交流沟通,与社工积极分享机构发展等重大事件、决策和信息等,增强社工在机构中的主人翁意识,达成社工与机构的心理契约。同时,管理者必须清晰地表达机构对社工的期望,并为社工的工作成绩提供有效的反馈。5 [8 @. Z' Q- B5 Y 
    (3) Compliments(赞扬):没有人愿意接受管理者的不信任与不认可。机构管理者在工作中对社工的表扬与认可所带来的积极效果要远远超过批评。 
4 S/ t1 m; H6 f% S- @$ ^  x* v7 r. w    (4) Concern for Due Process(尊重过程):机构要以人为本,尊重并接纳社工的不同工作风格、处事方法,提高社工对机构文化的满意度。对许多有抱负的社工而言,高薪职位只是他们来效力的诱因,其建议或创意获得采纳才能给他们带来最大的成就感。 
; F: j, W' F) u: D' r% B: `    (5) Commitment(承诺):机构要通过向社工提供可以预见的职业发展轨道和有前景的机构战略规划,增强其工作的动力,提升其对自身发展前景的满意度。6 [5 O: Z& H, ^/ x% g9 S! G" D8 | 
    (6) Contribution( 贡献):机构管理者要认同肯定社工对机构的贡献。让社工知道他自己在这个团队中是有价值的。 
+ v4 B# u& o- A6 T$ `7 ^: U    (7) Collaborate(合作):机构团队要有良好的合作氛围,相互信任。 
, f- G* l* \1 I# c$ n# v    (8) Charisma(感召力):机构管理人员要具备使他人信服、赞同的人格感染能力。要通过塑造行为示范、开放、亲和、自信和正直的领导者形象,获得社工的信任与支持。 / o8 B  q- a( M. e( E 
    (9) Career Plan(职业规划):机构管理者应该为每一名社工量身制定个人成长计划,为他们规划一个有挑战性、有意义的职业生涯。否则社工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 m% w) n, m3 i5 d. P, l: B) | 
( _5 A+ V2 W) S: y 
% t6 T) E2 X6 v; S' [3 O8 g9 s- W 
   该贴已经同步到 小小琴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