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257|回复: 0

[时评] 冷热之间看社工(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2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南方日报 2011年07月22日08:37
: |: a3 R+ v6 i" L7 f: u' Y. o3 P/ O8 ?" B  I# \% r
8 m& X& ^* N6 u- y

' x+ T, }5 r, q) C2 F“今年社工专业好找对口工作,好到你想象不到!”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兴杰如此兴奋。然而,在中山大学,2011届社工专业40名毕业生无一走上社工岗位。
2 a9 E# c, V3 I- R# e- x" a4 b( m. i* d% F
  一“热”一“冷”,其背后是社工供需关系的巨大变化,是国家政策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迁;不同的则是社工待遇、地位的心理预期。在广东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当下,社工岗位是否将真正走向“大热”?会否带来社工领域供需、待遇、心理乃至岗位主体的全面“洗牌”?
/ c: R: d: A3 p5 D3 g4 ~* ]. u  ?6 r- H% c2 X' c/ L: O
  连日来,南方日报记者走访了广东多所高校社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揭示学生们和在职社工的兴奋、迷茫与期待。
: d5 ^" Y6 Z+ U- u: F4 ]4 v
9 B$ q/ h& }- V. Y, g0 U  【数据】
8 B9 L& r3 c" j, k; e& t9 v  目前全省已有专业社工2300多人,分布在民政行政管理部门、事业单位、专业社工机构及公益性社会组织等领域。
8 S+ ^/ x3 d/ F  I
; @3 O9 t  i2 H2 ?  全省各地降低登记门槛,扶持发展117家民办社工机构,为超过700万人次提供服务,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6 ?+ W: L( G1 L: Q5 i, G) l0 Y4 o: n
" G9 h" ?$ e  O; u- l; r0 D  各地加大对现有社会工作人员培训,组织参加职业水平考试,我省通过国家社会工作师(助理)资格考试的达到6400多人,连续3年报考人数和通过人数在全国名列前茅。
4 |' `2 b* j9 z& ~* P" Y" g7 {$ d: r& I. A7 v9 o6 L: l% X
  尴尬前史
8 U/ g$ J* L. [$ t& T  20余年来毕业生长期无业可就
- ^8 P5 ^: h$ w: q3 W
# i* m6 z$ G9 y& `  眼下的火热无法让社工专业曾经的尴尬一笔抹过。1 c$ V0 L5 F# _7 L5 Z

) O/ C1 Y  ^" z  S5 H% F2 \: \  1988年,中国首个社工专业在北京大学开始招生,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广东首次招收社工专业本科生始于1999年的华南农业大学,2001年,中山大学等高校也录取开招社工专业学生。
" c1 O7 e/ J5 b: Z
: j/ V1 w/ Q7 u6 _) p2 k: q  当时全国大部分高校社工专业都是临时上马,缺乏经验和师资。华农社工系当年从兰州大学挖来社会学者张兴杰,师资也多从社会学等相近专业而来;中山大学社工系开学前,只有来自北京的贺立平一个科班出身的专业教师。
; B/ Z  j5 p0 E( Z; s7 h( w
! |6 m) H4 D/ u5 _* R' c$ ~6 s' L8 |* n  社会上包括学生对社工专业没有任何概念。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副教授贺立平还记得,当年自己每个星期跑到中大珠海校区,向学生讲解什么是社工专业。连续谈了一年。( y$ h6 g( X6 }! O0 l

$ ?' R$ i2 [; I  但第一届学生毕业时,他们很快还是发现,社工专业的社会需求当时几乎是微乎其微。中大第一届社工专业学生30多人,绝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改行”。( R* R# z( D4 Y6 P4 Z! K

0 F, E1 @/ e5 W) I  由于严重地专业不对口,社工系教师普遍承受着比较大的压力。
' ?" X2 [' s' U5 g5 V+ d# J/ J8 l8 i9 p. l6 a6 |8 m, n; |
  对于社工专业对口就业难,学术界还有一个术语,叫做“专业化走在了职业化前面”。
, }4 R% e1 }! c0 G$ C
4 |% u( ], t. z9 e1 T  峰回路转
" B8 g& K" ~; s5 n! T5 y  政策出台社工专业始迎来春天
- D5 p1 w9 e2 C/ }; B' \% A
" j$ ?  x! q. r9 L" V* K* E  直到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社会工作者才猛然间发现“天亮了”。
- B/ A) b+ n8 E8 ]- R
! |7 t! M. J9 S! H6 J6 C' M1 C  从2008年开始,大学的社工专业老师率先开始“自我救赎”,纷纷抓住政策空间办专业社工机构,为师生谋求更大空间。. ]8 |" j5 |: q6 d0 \& a& Z) y

" [# n6 r. c- \1 V3 K- d6 Z  在记者调查范围内,广工教师刘静林所发起的广州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最早由高校教师创办的专业社工机构。与此同时,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商学院和广州大学等高校教师牵头的注册社工组织也纷纷起步,到2009年,已经形成一定声势。) t% j% [. m* ]) t

( I) i: Y; F- {! ~7 k  更重要的是,关于社会工作的政治气候还在不断发酵。刘静林还记得,2003年民政部开始起草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标准的时候,人事部门尚不知其为何物。而到了2007年,社会工作专业化再次受到重视,在全国各地开展试点,广州、深圳也承担了部分试点项目。2008年6月,首次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举行。5 q6 c0 @/ ]4 U4 G3 |

8 B9 Y% ^5 ^+ p2 B( Z7 y, f  各地方也加快了推进社会工作的步伐。在广东,广州、深圳相继启动了扶持政策推动民间社会组织发展。* t) U9 S8 M5 x$ d% v  D  R
1 w1 q' v* W8 t
该贴已经同步到 小小琴的微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李越老师直播间|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7-16 09:48 , Processed in 0.061279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