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443|回复: 0

[慈善公益] 社工义工:服务关怀温暖街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9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1年07月19日 04:14    来源:广州日报

  ~9 ~. Z( @! J/ i! C7 M# d
5 Y: R3 @9 a- J  b" |广州积极创新社区管理服务模式
: ^1 a' v/ Y* h7 A7 U" X% u7 M8 c* P3 Z" ~0 r! ?1 {
文/记者周祚 通讯员王福军、文燕媚# t7 m* K( V/ _$ h4 q% {7 K

' ]! J) Y% g( W" ^. x幸福广州的重要标志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和谐,说到底就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好管理和服务人的问题。7月12日,省委书记汪洋在省委全会上特别指出:“可以推广广州创新城市社区的硬件和软件建设,进一步提高社区凝聚力的经验。”记者近日从基层了解到,广州市作为省委、省政府部署的最早先行先试社区社会管理服务改革创新模式的城市,从2008年开始,在14个街道开展了执法、管理、服务“三位一体”体制改革试点,在20个街道开展了社区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试点,探索构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体现广州特色、富有活力效率的新型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目前这一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k: ]9 {6 M/ ^" L* Q! a  t
& I; x: F) x& ~- T
样本一:海珠区
' ~0 n- `$ @9 I( g" w: t9 ]/ ?' I4 A3 X: O3 w
网格化管理社区楼宇# ]# a0 m$ n/ c* }

- R: E1 N/ j! m+ u7 }% t6 H* i今年1月,市民政局委托的专家组对海珠区三街五站工作进行评估,一致认为该区社工站服务走在全市33个试点项目的前列。海珠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09年底以来,海珠区先后在沙园街、华洲街开展创新社区管理服务模式试点工作,在沙园街、江南中街、琶洲街、华洲街、南华西街开展了政府购买服务、社区工作站建设、社区家庭服务中心等专项试点工作。该区先后出台了《关于试点街道配备编制外合同制人员的意见》、《街道编外合同制人员核定标准》。创新提出了“街道编外合同制人员测算法”,以街道辖区面积和常住人口数量为基本指标计算核定每个街道协管员人数。同时,试点街道通过机构整合和集中办公,把所有工作人员都统一到“三中心一执法队”的管理格局下,实现了一员多能的管理目标。在分工上采取网格化管理,把街道分为几个大网格,每个大网格内再以楼宇为单位划分多个小网格,形成管理服务“网格化”体系,各网格由社区专干、协管员分片包干负责该区域内的各项社区管理和服务,将每个网格的管理服务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员上。
# O$ w4 m$ b0 Q3 Q' o: ~, a
) S5 h+ M8 z. b) P成效$ q4 K' D- [- ?
8 m" U: L( H0 W+ E( s( `) t$ r
社区管理专属政策体系基本设立。三年来,广州市制定实施了《关于学习借鉴香港先进经验推进社会管理改革先行先试的意见》、《发展和规范我市社会组织的意见》、《加快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发展的意见》和相关配套政策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备、具有广州特色的社会管理服务工作政策体系,保证了社区管理服务改革创新工作的有序推进。; s; p- F4 N' B4 z- c  V2 p1 D

+ R2 g2 s0 b0 }2 |* g& p样本二:沙园街
. h: I  i7 }. {3 N9 J, [
3 \3 ]# Y( X% J5 G$ r学习香港新加坡经验
- ~7 m+ a+ F, B' Y. [, d% I; {1 B& A3 O1 [$ A% F5 T/ m
地处海珠区西部的沙园街道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总人口63000多人,流动人员8800多人,是以大企业宿舍区、新开发社区和部分城中村组成的混合型社区。在试点创新社区社会管理服务后,该街通过市、区拨款和街道自筹资金,共投入500多万元,用于街道“三中心一执法队”场地建设、购置设备和政府购买服务等项目,加大资金保障。通过市、区支持,投入220万元公开招标引进北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专业化社区服务。该街与香港旺角街坊会建立友好交流关系,邀请新加坡德教太和观家庭服务总监黄光星先生现场指导,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业人士及香港顾问组建服务督导组和顾问组。该街荔福社区的陈观环女士长期无法与婆婆相处以致患有轻微的忧郁症,资深社工刘双对她做了专门的调处个案,整理了陈观环的个案基本信息和家庭图,通过专业服务改善了陈观环的困境,婆媳关系以及整个家庭环境逐渐融洽。
- F  g' U- w5 b: e; S5 i9 Y4 {! S' m4 ~
成效! d  d  N: v) D0 A3 f/ C; y) c8 [

9 D% W, e8 D+ ^2 K- f社会管理服务新体制初步形成。2009年11月30日市政府第99次常务会议决定,按照执法、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思路,在街道构建“三中心一队伍”整合机构和聘用人员。全市共确定14个街道开展试点,打破了以往重管理轻服务、多头管理、权责不清、各自为政的困局,人员得到了精简,社会管理效能明显提升。将具有行政管理职责的城市管理、社会事务、人口和计划生育、出租屋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再就业等职能整合,组成街道综合管理中心;将政府面向居民群众提供的家庭服务、长者服务、青少年服务等服务内容加以整合,组成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后统一更名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民办社工机构承接提供,等等。
: _6 t6 x( o- g2 K7 S' p
7 `: w! Z$ v/ \样本三:逢源街
: S, F2 [# O$ G* c7 |, m, ]8 U/ c/ E& P# E
打造居民的幸福港湾
; ~7 p  L; x  D, g% V3 m$ j6 t# I* `1 q0 r" P( j: l
逢源街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中部,是一个具有浓郁西关风情的典型老城区。2008年,该街成立逢源人家服务中心,形成较为完善的社区、家庭综合服务体系。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街道社区综合服务机构已趋健全,服务功能日趋完善,现已具备社区养老、婚姻家庭、青少年教育、社区康复指导、社区矫正、群众诉求反馈、社区就业、困难群众帮扶、外来人口、社区卫生保健等十大服务功能。
: c) f2 O3 m7 R
0 W7 a! A* e$ R( H! D$ E+ y# B目前,逢源街已拥有一支31人的优秀社工队伍,打造出“家长俱乐部”、“长者义工队”、“康龄社区大学”等多个自主创新精品,深受社区群众喜爱。建立社工义工联动机制,由社工负责发展、指导、联系和服务义工,定期培训义工,提高义工的技能和水平。2002年以来,街道先后成立长者义工队(广州市首支长者义工联队),组建青年、党员、长者、家庭等多层次、多行业的义工队伍,人数达6000多人。现在,很多因为老城区改造需要搬迁出去的居民都不愿意离开逢源街,他们感叹地说:“住在逢源街是幸福的。”国家民政部原部长李学举视察街道时动情地说,逢源街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为老人想得最多、干得最多、做得最好,社工和义工互动进社区开展“为老服务”是今后我国社区养老发展的方向。 7 ^  U: d- O$ Y9 d- c4 v3 M

6 ]* J: v# j- y8 z9 |; C成效
# U- t% N9 F) F' `; t( J% G6 Z- S; H
社会服务有效回应了居民诉求。广州在学习借鉴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在全市20个街道开展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试点。通过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并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或委托项目管理等方式,丰富了可供服务内容,居民的服务需求得到了更好的回应,诉求得到更有效解决,群众社会生活的积怨明显减少,邻里关系更和睦。; T; H3 B& `  \9 j5 K# t5 K: Z
% y& {# L- U) G/ n4 n
样本四:社会组织培育基地5 S( w1 ~& o5 }7 n7 [
! s7 T6 h7 q  g$ t( H: S
让社会组织“拎包入住”
! M+ {4 f+ N/ A2 h0 U( f& s. R# G/ f7 t3 v# H* P5 T
在位于环市西路的广州市社区服务中心办公大楼,该中心主任邓世献介绍说,广州市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就像是公益社会组织的“保姆”,培育基地重点为社会组织提供政策咨询、法律咨询、交流培训、项目策划、资源链接、财务托管、人事托管、网站托管等培育服务,期望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育,使社会组织提升自主运作和发展的能力。“我们的建设目标是让社会组织‘拎包入住’,不用再为办公场地耗费精力,一心一意发展实力。”邓世献说。: X6 g, r- D/ k' U' `/ j& ~8 w- O  h# _

* U. ]* E: h6 b. P3 M) A0 B在广州市民政局的支持下,2009年底,广州市社会组织培育基地作为社区服务中心的一项业务开始试运营。2010年10月,国家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到基地考察,并要求广州市“把培育基地建设成社会组织之家”。目前,培育基地可谓初具规模,有19家社会组织进驻。广州市政府将在市中心地带拨180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给培育基地,让它有更多的容纳空间,实现专业批发市场的规模。
. A" C2 e3 t$ Q$ x/ e* l
! c, L7 `0 Z% @成效! A- e2 S# w; d1 l6 C0 N# ~

1 v* B- W: t, _0 e; _3 [8 [; z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模式获新突破。市社区服务中心主任邓世献表示,广州积极探索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改革,实现了行业协会商会“五自三无”的民间化改革,即自发发起、自选会长、自筹经费、自聘人员、自主会务;无行政级别,无行政事业编制,无行政业务主管部门,试行社会组织备案管理,建立了市级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和扶持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全面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基本形成了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的工作格局。7 B/ h- E) K, B% n# M( H5 _

# j, y% l, w4 e( Q- e* F样本五:“联和一家”
+ L) m6 ~; ^  K. u1 z) R( r* u8 p3 K9 E# ]! W  L+ ^/ u
15次面谈缓解靓女强迫症/ D; h3 r, z4 e0 q2 M

5 A4 L* o' b' z1 P“联和一家”联和街社区家庭服务中心是去年10月19日由萝岗区政府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成立的。该中心由萝岗区政府投入150万元新建而成,面积1050平方米,并全权委托中大社工服务中心承办,由中山大学社工服务中心提供服务,除配备11名专业社工外,还配有中山大学社工专业副教授以上职称的行政、事务与研究督导各一名,顾问3名。这是国内首家由专业社工服务机构参与研发、设计、监理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这里提供的全方位服务,让社区居民真真切切地体验到了居家生活的幸福感。该社区曾有一个患了强迫症的居民,一天要洗五次澡,到了后来发展到不能上班,只能辞职在家,男朋友因此离开她,她也产生了轻生的念头。“联和一家”的社工知道情况后,主动致电,听她倾诉,还请她来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单是面谈就不下15次,电话聊天数不清了。经过半年的跟踪,现在这位居民的病情大大好转。最近我们正在安排,跟她一起为她的人生作新的规划。”
+ I. G# z# l. i  Q! \
# S" e% C% E) Q5 P成效
3 m  P7 [% \6 E- \/ B
9 o" L7 X; D* f) ?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有了新发展。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近两年,广州各级财政投入1.1亿元,用于购买社工服务,初步形成了政府扶持、社会运作、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模式。2 q8 f1 j4 }) q" B5 g, W; D7 G/ ?/ N& w

* b2 z4 K9 F9 ?! M0 N# s样本六:江南中街道4 t. Z3 t2 C& Q- [4 I" O

& j0 ~& x, _  V. D首创“党支部建在楼宇上”
' ^) O% c" x( k. p% Y# I0 L3 R
$ V, L" I7 E! ?. A) k5 p, E% F30年前,居住在江南中街下田巷10号的43户居民,是曾因拆迁而从世代居住的市二宫附近搬进来的。入住后却由于国有资产纠纷面临着失去住房的问题,困扰他们长达30年之久。在社区各级党组织的帮助下,今年5月份问题得以顺利解决,群众心里的大包袱终于放下,其中的一名“口袋”党员梁伯还主动请求加入党员社区。这一切得益于江南中街道首创“党支部建在楼宇上”的做法。2009年底,该街对16个社区党组织进行调整,在青凤、青葵、杏园、紫龙、聚源等5个社区试点。在楼宇党支部领导下,选出居民代表、流动人员代表、企事业单位代表成立楼宇自我管理与服务小组,与公共服务对接、整合,将服务送上楼,走出了一条“小事不出楼宇,大事不出社区”的自治新路子。楼宇党群组织还和地区企事业单位、新社会组织开展“手拉手互帮互助”工程,动员多方力量到楼宇,参与社区管理服务活动。
% K' C. p1 I. W4 c/ r, ~' W2 W1 h2 p2 X/ Y* X3 ]8 P
成效: W% k8 a8 H& L! U/ t3 E( c

8 v* ^, [5 h. W2 M# z社区建立听取民意的常态机制。代表委员下社区,在社区建立了常态的民意听取机制。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派驻到社区,与街道党工委配合,深入社区调查、上门访问、电话访问,拓宽了社情民意表达的渠道,大大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
# T; t8 [  L. y% V/ S8 y6 K! ~! ^8 f" J" c, n7 a! 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1-12 01:48 , Processed in 0.052137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