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013|回复: 0

[国际机构] 新星流浪儿童援助中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6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6年3月,由人道救助组织――无国界医生组织(MSF)法国部宝鸡流浪儿童援助项目的中方员工发起,宝鸡市民政局批准,大陆首个地方性(全市性)的全天候专业从事流浪儿童援助和保护工作的民间非营利机构――宝鸡新星流浪儿童援助中心成立(以下简称“新星援助”)。 “新星援助”成立的机缘,来自MSF从儿童领域撤出这样一个战略调整。在经历了减员、降薪、重新整合团队的过程之后,“新星援助”由国际组织运作的项目,转型为中方员工全权负责的本土组织。过去5年中,MSF和宝鸡地方民政部门合作,共同就流浪儿童的救助和保护工作进行了前瞻性的尝试和努力,救助的流浪儿童超过500名,形成了“宝鸡地方模式”。中心执行经理杜成飞说,此番新机构注册取得合法身份,是多年来项目团队默默无闻在一线身体力行产生影响的结果。 目前,流浪儿童问题已成为政府和公众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民政部对全国流浪儿童的数量统计是15万,而中心根据民间组织的有关信息来源估计,这个数字大概至少为60万。以宝鸡为例,由于地处陇海和宝成铁路干线的交汇处,是通往西南省份和西北边陲重镇的交通枢纽,其独特的交通地理位置,为很多外出打工者和流动人口在宝鸡的中转或逗留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成为许多流浪儿童流浪乞讨、找活谋生的集散地。这些儿童或被家庭遗弃、或是家庭压力、暴力、虐待以及极度贫困的受害者,甚至被犯罪团伙操控利用。 中心执行主任杜成飞介绍,在流浪儿童救助领域,法律上一直存在真空。目前国内尚未设置专门针对流浪儿童进行持续、有效的福利性救助和保护的专业机构。依据现有的救助体系和各种局限,地方救助部门通常的做法是按原籍分段、逐站遣返回家,面对具体问题不进行任何干预和介入处理。 面对宝鸡流浪儿童的严峻现实,2001年地方政府看中了MSF的理念和团队,启动了民间和政府的开创性合作。政府划出救助站大楼的一半提供场地支持,挂牌成立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市民政局还委派3位代表参与项目。 磨合的过程不乏理念和实践上的冲突。“我们开始的时候根本不敢提倡导和儿童权益”,杜成飞回忆,“由于来自西方的理念和实际务实的做法在法律上都没有依据,所以只能多做少说”。不同于政府系统的救助站(原先是收容遣送站)壁垒森严的封闭式管理模式,项目在外方的坚持下实行开放式管理,“救助场所就像一所人性化的寄宿学校”,对流浪儿童提供必要的心理康复、医疗关护和适当的教育服务。行为好、有潜力的孩子还被送到附近学校上学。社会调查、家访、回访等辅助手段,都是政府救助站并不具备的服务内容。 由于法律规定这些儿童必须被强制收容在收容遣送站,规定救助时间限制在10天以内,超过10天就要遣返回去,但实际上这样的管理模式很难对儿童实现综合救助,在政策层面上为这个机构自由接触和帮助求助儿童设置了无形的障碍。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使政府对待流浪人士的政策有了突然转变。在新的救助法规颁布之后,由于救助形式的改变,使流浪儿童可以更好的进入儿童中心,为项目运作提供了更大空间。 经过多年积累,项目的理念和实践,慢慢对滞后的现行制度形成了突破。杜成飞介绍,在中心长期停留的儿童通常在20-30人左右,人均停留时间2~3月。由于家庭变故,无法找到监护人,滞留时间最长的达到3年多。2004年,项目开设了外展工作,由外籍工作人员、民政社工和中心教育工作者组成联合外展小组上街寻访,足迹遍布城市的“边边角角”,为流浪儿童提供直接帮助。救助能力的提高使得救助儿童数量逐年增加,到2006年底累计达到200人左右。 实际上,从事流浪儿童救助实践的其他国际组织还有国际计划、英国救助儿童会、宣明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它们的实践显然对政府决策产生着影响。中心曾和民政部官员有过直接的会晤,后者授意操作过程中大胆务实去做。“他们也认识到儿童医疗、心理、教育、技能培训等的重要性”,杜成飞说。2005年初,民政部牵头举办首届流浪儿童工作保护研讨会,第一次邀请民间组织参加,中心在会上进行了专题发言,针对流浪儿童法规出台施加影响。2006年,中心又参加了乌鲁木齐举办的首届全国救助站长论坛,主题就是流浪儿童救助保护。 坚冰在实践层面上破解,滋养了立法上的探讨。杜成飞估计,政府会在2008年奥运会前出台专门针对流浪儿童的法规。他说,酝酿已久的讨论稿,在服务理念、工作方式、服务范围等方面几乎完全吸纳了民间组织的服务模式。 “当然,不能简单说就是政策倡导的结果”。与政策倡导这个比较西化的概念相比,拥有国际视野但看重“本土化操作”的杜成飞更愿意强调组织多年来低调务实的实践本身具有的意义。 目前,“新星援助”这个“年轻的”团队正在积极对外筹款。因为到2007年4月,由外方为这个本土化机构提供的为期一年的发展资金就要用完。(付涛) 联系:杜成飞 0917-3577909,3577904 supportus@xinxingaid.org.cn www.xinxingaid.org.cn www.xinxingaid.blog.sohu.com 来自:付涛 2007年 2月刊 No.34 / 2007-02-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12-27 04:51 , Processed in 0.072691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