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恩的心——为协会争鸣!新学期见面会,理事们就自己的感受和协会的状况分享了一些心得和观点,本人记录一二,对此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并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就此文。
, H3 z* O3 N9 Q- `一.关于专业化与社工技能的学习。; T5 s! m' m8 y5 S5 s
成员分享:感觉协会很不专业,我们的活动开展的也很一般仅限于形式,缺乏专业知识。我们在协会一年,并没有学习到很多社工的知识与技能。4 W) k; I T$ f' n0 [6 ~6 |
" t& R4 X2 j7 ]9 W1 n6 D# f& c我的观点: * [) D! e1 g" X; H2 R0 h
1.3 d- L* X; j& r7 N) ^0 j& n/ ?% W
协会是不怎么专业,这是从一开始我们就努力的方向,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而且,我们在专业化上的探索的实践也不少。实际上协会的不专业与社工专业的不专业也存在着很大的关系。( c( \# _3 G* Z2 H3 C1 g
5 ~' C% s0 ], Z5 P4 Z5 `
25 w+ _/ V/ @# r1 ^ S
.协会毕竟只是一个社团,它所的宗旨不是普及社工技能,而只是辅助。它也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义务,相反,我们所要学习社工知识与技能相当多的是要在课堂上。可事实上呢?我们在课堂上也并不会认真的学习的。7 Q1 t5 A+ [+ X, H1 S
! t2 N" n% Z" u' r; h. m' f
3.
. e6 N7 T7 N; Q4 o如果说课堂枯燥,那情有可原。一个个似乎都很敏而好学的样子,左一个专业化,又一个社工技巧,好象真的要去做社工一样。但是参加上海千牵手的确是一个接触专业社工的好机会,学习社工技巧与促进协会专业化的一次机遇,那么我们把握住了吗?当我们一个个信誓旦旦的说要学习社工技巧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
: l$ z4 M, b, ]' U9 ~% i, v$ H% p8 j0 ], N- N
" A1 A6 `# P; c) _- \; X# G4.$ a h$ Y& Y, @
我们举办的活动也算不少的。可真正去参与进去,去认真体验并且反思的又有多少呢?即便我们的活动值得改进,那有谁去考虑怎么改进呢?一句不知道有这么多活动就搪塞过去了。9 z3 U, U; a3 V% F4 b
二.关于宣传
& b4 n7 r/ `6 u. k( O' U7 w- e; j) y' K成员分享:很多活动,我们都不知道。所以就没有参加。
9 I6 C, b$ b, q2 @" p, u- _我的观点:+ u8 C' a8 Y, L2 r% ^
6 H8 {1 t: _' Z# S# z1 o5 o
1.0 R. k2 `# \: E9 @8 D% Q( U+ F3 x5 _
协会有没有活动你都不知道,你觉得你自己有足够去关心协会的活动吗?连外系的都知道,做为社工协会理事,却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6 l5 n+ ~7 x' E3 t5 }8 P8 s
2.) v2 Y2 q. o% W/ w: M$ `
每个活动都有海报贴出去的。在各个醒目的地方,只要你回宿舍,去餐厅吃饭,就有机会看到。而且,据我观察,大多协会的也只是随便一看,感觉自己不感兴趣,就走了。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1 I' Z. ]6 ?8 Z I, r% I
3." s% J) T0 u4 m* O3 D
既然没有参加,那么怎么会觉得很辛苦很累呢?
- Y- W8 c0 r6 a* ?$ F' T S三.关于凝聚力' q& l9 K; k" D5 Q: H
成员分享:我们协会没有凝聚力。只见理事,不见会员。
4 N* Q# K3 M: q ( {; M* i: Y- z9 e5 j$ K
我的观点:
2 v! V3 u* v; ]1.
0 j0 |! A$ ~2 p* O) }1 ^大家来去自如,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甚至连招呼都没有,是谁在挑战协会的凝聚力啊?% e3 A* ?- h; l
2.
" N# ?% T/ w( ?: s' b: Y1 K: j对比其他协会,他们难道不也是仅仅活跃着几个人吗?他们一年有多少活动呢?他们是不是挑中谁,谁才有机会参与,而没有挑中的谁又知道呢?毕竟我们还有这么多的活动在,只要你参与,只要你肯服务,来者不拒!
4 Y0 H9 S$ H! ^4 J- Y+ |, ^3.$ W8 m, I8 D; s l
协会凝聚力是从一创立就在提这样一个问题,有哪个协会在这么关注这个问题?协会不仅是高层需要维系的,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维系!% C1 F X# |. \0 p
四.关于会员管理。' Z' U9 w( d) ~9 ~3 ?
成员分享:会员来去自如,可以用收费解决。但在收费与不收费上还存在争议。有的认为,我们本来就是志愿者性质,还有那么多活动还要车费什么的,不应该收费。有的认为,不收费他们就以为进来很容易,就不珍惜了。而且其他社团都收,为什么我们不收?收了还可以用于会员嘛!/ a7 _6 h, J: R* H L) t
我的观点:1 j; Z: {5 E/ G. l4 |
1.3 F6 {. h1 \! h' d$ N- ^8 O
收费未必不可以,关键在怎么用,怎么监督。如果被理事成员挪作私用,那么就不对了。; P- c2 a+ ~) p* J5 q2 I3 r' L
2.
. F; a1 |: [+ `# \( |其他社团举办活动过程中也会产生诸如车费之类,也是自己解决。我们有车费就不多了?# H: r$ h7 P. i+ h6 `# K6 B& f+ E
3.
4 L' l G' R* K' q; l. Z" q* Y不收费确实让一部分人不知道珍惜。感觉没花什么代价,走的也就心安理得了。
+ `2 _+ ^, C6 j" }4.
- L8 k( b) K4 o0 U( Y" Q$ y协会还在外联取得一部分资金用于内部联谊。& y% {2 ~; g- H! f
六.关于后勤工作。
" I) { O6 y) K1 L3 y5 L成员分享:每次协会活动,到我们这里仅仅是搬桌子之类的体力活儿,我们想学习到东西,而不是来干苦力的。而且,很多后勤人员连照片都没有。又没有物质奖励,也没有精神鼓励。没意思。
4 R0 ]2 W; N8 [4 Q6 y" [- v" v
5 T. ~+ ~6 X% N: d: w) @2 v我的观点:" h7 t% e$ s: x# Z
1.( a$ G/ ~' V! G/ f" r# ?( R$ i
协会的现在的领导层都是从最底层做起的,没有之前的积淀,怎么就要参与决策?即使一个企业也不可能一进来就是经理吧?怎么着也得从端茶倒水开始吧。还没做一点力气事情就喊苦,那有什么资历去领导别人?让别人做体力事情?, \0 P( _0 g) M! m- u4 N2 |
9 Z3 L4 P$ F2 K1 l G4 P& X: x2.9 p1 e2 [& }# m5 M" U, P
做体力事情未必就是坏事,而这正是你开始全面了解一个活动的整个过程的。也是你体验最深的时候。可能分配到你的只是搬桌子,那么其他的时间为什么不参与进来?有谁拦着不让做吗?自己有主动去寻找吗?记得在上个学期募捐的时候,老年人社工部人少,值日不够,慈济部的就过去支援了,当时可是没有人要求他们去的。) k: A! Q, ^! u3 N* a! P0 @
3.$ F! r$ B) z- V! L* y% V0 _
即使是搬桌子,谁可以说自己做的很好?我似乎很多次都是看见会长一个人在活动前忙来忙去,成员在一边看,志愿者在帮助会长吧?有哪个协会的会长是这样做的?即使本协会之前的会长有谁做到了,在第一线跑?每次活动之后,扫尾的人是谁?也许大家都走了,并没有注意到,那是会长。在这里没有刻意褒扬的意思,只是在说明一个事实。反观自己,你觉得你比会长做的好吗?你比志愿者做的好吗?
- w9 b" T9 @, o. u0 U3 P4.) p. t8 c1 c+ B
没有物质精神奖励,显然与事实不符合。期中聚餐,期末表彰,是为谁准备的呢?包括短学期在内,似乎都有提到这群默默在幕后的成员,而且给予一定的补贴与表彰。2 L0 U% W8 j, Q( u% b" N+ y
5.
. R, C/ h; @' x# C3 D/ K协会是以志愿精神著称的。要求一定的奖励无可厚非。但还是要申述一下志愿者精神的:志愿参加;乐于奉献;不求回报。这三条,哪一条做到了? 再问,付出了多少就要求回报了呢?! B9 U! P3 o m2 z- D3 P, v
6.
K) I+ S; }) ~0 \后勤成员的照片,协会电脑里有的是,会长做的短片中也是有的。- N! }! e2 p5 l/ F4 r6 O. A* Z
7. 3 h. p, i9 C8 D: F+ a4 U; o5 K
并非做后勤工作的成员只做后勤了。交给秘书处与组织部的还有协会春游,半学期聚会,期末表彰等活动。这些把握住了吗?- j% z B$ ]' ~9 @
七.关于协会的服务效果,策划组织活动的队辅的社工素质。
8 ^1 l+ y) i5 \6 ?( z( t成员分享:我们做的活动影响很少,效果也不怎么样,对于服务对象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做为队辅的社工素质,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体现。, A; h. a7 c7 Y, G
$ P2 Z% ?$ ?# i5 t我的观点:这点多我们协会的要求太高了。+ o; \1 U! V$ f9 j# D" d3 c$ u7 t, @
1.
! i; c2 |8 S' Q$ N' D$ p我们毕竟只是学生社团,而非专业的社工机构,虽然我们的目标是做成专业的社工机构,但至少目前所能做的力所能及的也就是这些,至多就是更好的赋予涵义和新意。即使是专业的社工机构,目前也只是处在探索时期,对我们又怎能求全责备呢?
9 y2 R( t4 r v! X. W, m4 R2. R2 h0 z6 j J7 K( A7 z
我们现在的理事最多也只有两年的社工学习经验,也没有经过专业的系统的社工培训,能做到今天的成果,是不容易的。那么理事们既然知道技能需要提高,似乎没有见到一个理事在寻找这些方面的书籍与资料,甚至参与上海的千牵手都没有一般同学积极,那么,是在等待戈多吗?5 k6 W- f( N- k0 D" w0 {3 P% J
3.' V0 c8 J: Y; |% w9 o
你有问过我们的服务对象吗?真正的了解服务对象吗?在活动策划之前进行过调查吗?活动之后呢?反馈呢?怎么就一口断言没有一点帮助呢?至少对于工疗站的工友们,对于民工子弟的孩子们,对于观前街道的老人们,他们会有这样一个回忆,大学生来与他们联欢,在关注着他们啊!
# S+ }: v- s6 ?! v. h/ f八.关于物质与精神奖励
. W( P; s0 L' L$ i+ \成员分享:应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3 [ l0 V: R }! X
6 p" }2 v/ f# h* u5 O- E m/ F9 E
我的观点:' N) M e- ^3 u' O8 C& {5 O
1.
& S' d& i& x$ c( @9 T0 C& r. P首先,我们是有这方面的奖励的。半学期聚餐,学期末表彰。虽然不能奖励到每一个人。但不能说没有。至于精神鼓励,也是有的,每次活动都会提到表扬的成员。2 w* ]* a* H6 q
2.
* y5 Q. { J# x1 x2 X) r4 X0 O我们不是企业,没有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来参加的不是我们的员工,所以没有必要也没有义务给每个人发放工资。如果大家想从协会得到很多的物质的东西,那其实一开始就找错了对象。应该去打工,去做兼职,而不是来参加协会。
( P2 a+ F* \8 M1 S8 T9 e' b# e3.
* t# p6 m% n2 K' C r, `4 `$ p上学期会长拉来的外联,实际上也算是一个勤工俭学。那么大家是不是把握住了呢?据了解发放工资之后,很多部门都有聚餐吧?4.; Z+ _+ {. x3 T' F1 @, g8 v
再次重申我们的性质,我们是一个公益性的学生社团。连我们自己理事都在为着经济利益而争吵个不休,凭什么有一个公益形象,去影响别人?5.
2 ?; J9 n$ x: H2 D$ Z: O: G对比其他社团,他们有给过哪个成员经济利益呢?他们收的会费,你们有谁清楚怎么花的?所谓知足常乐!& q" u0 j8 ?& w1 j) I( J) f( @4 u
九.关于反思与分享
/ X7 D! X \2 y, R9 {' s& L成员分享:反思没有必要,分享的东西都很刻板,都是套话。过后就忘记。
' k Y9 r% p7 e2 U
/ i q& w" G, K/ O- ~ @8 i4 |0 d/ X我的观点:
7 S5 d% O" }2 `% y1.0 z" Q ], p0 H
反思与分享是社工的灵魂,如果没有反思和分享,社工和团委的志愿活动没有什么区别。
$ ]1 G5 i. t: h2.
3 b7 x3 t$ B: x6 s) L/ J" A' v反思与分享恰恰是你深刻分析自己,得到最多,并且可以对以后有所提高的重要过程。) ~) p2 E" ?# C1 x s- c
3.7 J( ?5 g- q6 Y w
有的成员说只是喜欢参与活动,不喜欢分享。我想是搞错了反思与分享的本质。反思不是对自己进行批判,不需要很严肃的。反思的形式有很多种,不仅局限在写出来,可以聊天,回顾,做成影片,画画,编成剧本。等等。; W& d% ?5 ?6 p9 s6 @" a7 c2 G1 b
4.
7 n5 S2 h1 T6 ?+ |4 X如果自己感觉说的是套话,说明自己没有进行深刻的反思。只是将它当作一个形式,所以自己对于反思的态度就是消极的,怎么能够真正的反思呢?又怎能不忘记呢?真正好的反思是会对自己以后的行为方式有所影响的。' a# ~5 U( E# w/ F$ w( ]
5.+ `) m9 t0 G( _. Z: R6 h
我们的反思技巧可能不怎么样。每次反思,队辅说,好,现在我们开始反思。那么这一句话就让大家感觉压抑。而队辅如果在活动中,以聊天的形式,或者单只是回顾,或者先讲述自己的想法,那么我想效果是不一样的。举例影视沙龙,大家看过一个影片肯定会有自己的想要说的。那如果主持人说,我们反思吧,大家肯定会沉默,如果主持人自己不紧张,先分享自己的想法,那么气氛我想很快就可以转化过来,大家就会畅所欲言,至少不会怎么冷场。反思也具有时效。不能一个活动过去两三个月了,突然说,我们来做个反思吧。那估计效果不会怎么好的。最后强调:反思与分享很重要!!!
1 T( {4 I9 i/ j, `$ g3 E# g) @十.感恩的心!
2 w5 `# l: S s& y" X我的观点:
. g+ s5 f; ]7 M0 k6 V" [5 m1.
# @$ @: J" o" c! Z* I ?1 j我们在慈济可以很感恩,可以对给我们做饭的阿姨们说感恩,对组织活动的师姑师伯很感恩。那怎么对我们自己就没有一点感恩之心呢?固然可能得到的不是很多。但是许多人,发现不能给予自己想要的那么多,一拍屁股走人。感恩的心哪里去了?扪心自问,为协会,你又做出什么努力?你有什么权利要求协会给予你很多,自己却没有任何感恩之心呢?
. o0 {1 A |1 n2.
0 `7 l8 x( m% s3 l4 @) r' I" p综观我们成员的分享,没有一个人表扬一下协会的成就,全部在指责协会这里不好,那里有问题,即便协会有问题,那么有没有想过自己也是有问题的呢?自己的不足之处又在哪里?整个分享,只听见会长自己列出自己的不足,还有谁列出来了呢?自己不对协会感恩,也不反观自己的得失,却反过来要求协会给予物质精神奖励,有什么资格?2 Z( P2 f+ g5 s7 V$ n) j2 ?! F
3.' H3 p! y& `: F) h8 _& Z! C- ]
协会自社工报创刊创立,到12月才三岁。对于一个三岁的社团,我们应该给予的是更多的鼓励与支持,把我的传统继承,而不是吹毛求疵,求全责备!那样只会让他夭折!而对于协会,我们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吸血鬼?还是缔造者?* v/ x- j( G, @8 K7 s! I- s2 X
十一.社工、社工协会和今后的发展。
7 r4 O. u) k- `' _& Q1 d8 P5 J' y成员分享:社工没有前途,这个社会太功利了。社工协会也就没有发展前途,因为大家都在忙着赚钱。所以还是早退早超生。
$ o3 M b0 h' R! _4 x/ z1 ?我的观点:7 p; T3 K( d' K" {+ \
1.
& h- Z- x, A3 F" q* }; b7 b" v' [社工有没有前途是谁说了算呢?
# v# [) z# o$ b# E, o2.
* f! t: P. H/ {* H( s! m- E# S) I3 S参与社工协会,以后就一定要成为社工吗?或者学习社工专业就一定要做社工吗?社工教给我们的与人为善也许将使我们受益终生!/ |1 [$ F0 s z, N/ H& A6 z% M+ J m
3.
* A4 |2 g6 x' |在这个功利社会里,你的内心还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心灵净土吗?
9 e N9 @- w4 l. u0 T十二.本文的目的!
! l* J8 Z/ X! f, N! o. u时时要感恩!事事要感恩!因为协会的每一个进步,每一个探索,都融进了我们社工人的血汗和泪水!而所提到的这些问题既包括了整个社工届的迷茫,也是协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套用伟人邓小平的一句话:发展中的问题就留待发展中解决吧!也许在未来,社工发展的很好,那么我们这些问题也就自然而然的解决了!- E1 |$ P+ j9 \7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