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078|回复: 0

[分享] 苏州市沧浪区居家托养新模式领跑全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7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城市商报》大秋
1 Q( P) C' t6 o: y      昨日下午2点半,瘫痪在床的残疾人朱坚跟往常一样正闭着眼睛躺在床上,这是他每两天一次的康复按摩时间,来自苏州市盲人协会专业按摩师将提供免费的全身康复按摩,帮助长期无法运动的小朱放松肌肉与关节。这种把服务送到残疾人家里的居家托养服务是苏州市沧浪区残疾人联合会的首创,他们根据残疾人的需求,有效整合区域资源,探索出的一种残疾人不用出门就享受到多元化托养服务需求的新模式。这种“虚拟”的托养服务新模式在全省都是领先的。
/ P. B4 `# Q* x) ~! P1 l   
; q- r3 t4 T: L5 {# F8 \  让瘫痪在床的青年站立起来+ [/ I& y8 ]1 i! Q6 s9 R0 U7 |
    0 y; n7 {; z( L
  家住竹苑小区的青年朱坚患有先天性脑瘫和癫痫, 30岁的他由于常年卧床,全身肌肉都有萎缩迹象,尤其是左半身肌肉已经严重萎缩,完全仅靠一只右手活动。朱坚来自单亲家庭,与55岁的母亲相依为命,每月只靠母亲韩阿姨的内退养老金和自己的低保边缘补助金过活。母亲韩阿姨看着儿子一天天萎缩的肌肉,曾不止一次想为儿子请个专业按摩师通过按摩来缓解他现在的身体状况。可是请专人按摩光是按摩费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再加上朱坚不好出门,每次又要加上上门费。两项费用加在一起一星期的按摩费就要几百元,这让这个原本贫困的家庭无法承受。
2 O$ [; v. A0 W& J8 }: U4 v5 ^    1 G. W3 z5 j7 z: ~$ M
  今年,适逢沧浪区开始实施居家庇护安养的服务,服务对象主要是难以出门的“重残人员”,让这些重残人员不用出家门,便能享受到居家庇护安养站提供的免费或是低价的生活照料、生活护理、康复训练等方面的服务。韩阿姨得知有这项服务非常高兴,向社区领导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区残联的工作人员了解到小朱的实际需求后,很快就与盲人协会取得了联系,很快一位经验丰富的按摩师被找来。
: g/ w0 Y/ w0 M+ B' d+ F- P   
/ Q: p1 k% Y! z. a" z9 m  从10月15日开始,按摩师高师傅不管刮风下雨,每隔两天就爬上四楼来到朱坚家为其按摩,并且按摩费和上门费都是由政府买单的。韩阿姨告诉记者,高师傅每次来为朱坚做一个小时的按摩,从头按到肩再到腰部和四肢,每一个部位都非常用力、到位。还经常会嘱咐朱坚平时自己要做哪些康复训练,十分的认真负责。每次按摩完,他连茶都不喝一口就走了。高师傅告诉记者,像朱坚这样的残疾人,由于常年卧床,肘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都已经僵硬。刚来为他按摩的时候,摸到他的膝盖上都已经有了很硬的堆积物了,现在通过按摩,堆积物已经变软。以后只要坚持按摩,活经络通气血,站起来走路是大有希望的。韩阿姨说,经过一个月的按摩朱坚的身体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现在把他驮在身上,他着地的两只脚已经能借力稍微挪几步了。朱坚告诉记者像这种晴天,他最想出门到小区里晒晒太阳,可是只有等到姐姐和姐夫来看他时,合二人之力才能把他抬下楼。现在他最大的希望就是以后在母亲的帮助下能够自己慢慢走下楼去享受阳光。韩阿姨也说,现在自己年纪一天天大了,身体也大不如前了,也不知道还能背儿子几年。通过按摩能让儿子自己站起来行走是她最想看到的。
2 ?! E% t4 Z0 _! P# u# W   
: f$ P  n" E" `- `1 i( X8 D3 H  残疾人的需求要分别对待
' v+ u& X$ A6 ~  v1 r    % R$ X6 T# I" B4 {! N
  今年,沧浪区残联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残疾人托养服务需求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到,在沧浪区4100名持证残疾人中,有托养服务需求的达503人,其中:智力残疾、行动比较方便的残疾人有121人;行动不便,难出家门的重度残疾人 (主要是肢体残疾) 69人;三无、二无对象中的重度残疾人20人;属于低保、低保边缘的对象173人 (占34%);其他对象330人 (占66%)。# B6 T  ^; b) C( ]5 I
    2 \7 k7 P( r& P' Q
  从调查中,沧浪区残联的工作人员感到残疾人托养服务的需求是迫切的,但因其不同的条件,托养服务服务的形式也应多样化,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 i; ^: K, f# E. e5 ?   
/ V) R( E. x! `# u, @  沧浪区残联理事长陆敏告诉记者,他们发现有许多肢体残疾、瘫痪的重残人员根本无法自行去设在街道和社区的托养服务所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身体状况日益下降,这就需要为他们提供上门服务。他们对区内的6个街道进行了调研,记录了需要居家托养服务的残疾家庭和他们的经济情况,通过走访的方式,让残疾人及其家属提出自家所需的具体要求。6 f$ w) f) H( U: s6 X/ h& B
   
/ H( o. Q1 }6 @2 A& L3 D6 a  有一些残疾人,日常生活根本不能自理,父母又都年迈,无法照顾他们。这就需要为他们配备护理人员。像朱坚这样的家庭,有母亲照顾他的起居生活,就不需要其他护理人员了,他家最需要的就是按摩师,让年轻的朱坚得到康复训练,早日站立起来。7 o3 w% C$ M1 f8 j1 v( K
    ( n9 g! {4 Z1 z3 c% y% [/ W
  居家托养服务既满足了重残人员的庇护需求,又解决了这些家庭的实际困难,减轻了家长 (家属)在生活照料和经济上的压力,因此,居家托养服务一经推出,便受到了重残人员及家庭的欢迎,目前,沧浪区享受居家托养服务的残疾人已达73人,初步实现了庇护一人、稳定一家、平安一方的目标。
) ?; o* B  F- J% D# \2 W9 J    9 J$ M# y/ B- ~  Q
  满足残疾人多元化的托养需求+ ?2 N/ l# ^2 K8 c; c5 o
   
: C- `3 `' T4 Z6 ?  从今年年初开始,沧浪残联就对区内相关资源进行了摸底调查,通过调查,去残联的工作人员发现在区内推广和深化托养服务有一定的有利条件:一是10所养老机构,可以满足残疾人寄宿托养服务的需求;二是现有的6个工疗站,设备设施比较完备,为残疾人日间托养所的推广提供了条件;三是居家乐221养老服务系统,为残疾人居家托养站的设立,提供了基础保证。因此沧浪区在各街道建立了以切实帮助解决残疾人家庭特别是“重残人员”家庭的实际困难为前提;以“居家乐”221服务系统为依托;以老年残疾人为切入点,为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生活技能训练、康复训练、工疗劳动等服务的托养服务机构。
2 |/ b: H* q- q3 f0 L8 u; z   
. {" v0 j) N+ O- z  集中(日间)托养是指在各街道建立的残疾人庇护所,服务对象主要是智力残疾人。残疾人庇护所在建立的过程中,充分整合了各街道工疗站的资源,在组织管理上与街道的工疗站实行了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居家托养站,服务对象主要是难以出家门的“重残人员”,现在安养站已为73户残疾人提供了上门服务。还有就是寄宿托养院,是指利用现有养老机构的收养能力,解决生活不能自理残疾人的照料问题,给予24小时的照顾和看护。今年沧浪区残联与区民政局联手,在区老年公寓开展了寄宿托养院的试点工作,目前已收住残疾人13人。
6 e3 \9 H7 M8 [5 v: b1 `' D9 U  ^5 s3 g: H  H
  这种新型的三级托养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寄宿和日间相结合的托养方式,通过这二个结合,将有不同托养需求的残疾人安置到不同的托养点,实现残疾人托养的人性化管理。 “三辆马车”并驾齐驱为残疾人提供了切实而行之有效的帮助。  f9 c* Y/ t- C5 J% Z- M4 }4 A

. }* V  |8 v  `& Z4 v- X     # K1 k/ E5 |% ]% M# b1 C# Z) }' ~
; D( E4 k% y* L. M7 _& Z
[ 本帖最后由 桃花坞工疗站 于 2009-1-7 11:0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2-24 13:02 , Processed in 0.040998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