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768|回复: 0

药家鑫父亲难辞其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2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药家鑫父亲难辞其咎
- H6 l( }) M( j0 T  q. e
家鑫杀人案的报道出来后,公众的普遍反映就是无法理解——他为何要这样做?人们只好把他斥责为“疯子”、“恶魔”。然而,人不可能天生就是“恶魔”,有必要追问,是什么样的后天环境,塑造了这样一个人。
( ], W# u. S7 [
& l) M+ e7 I+ t0 r9 O药家鑫21年人生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家里度过的,他的家庭,对他的性格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a4 O) @9 t4 x; o: c

/ l. d3 b# x: r, d# N3 A随着更多信息的披露,我们得以看出一些端倪。
: h" t" c) h# N' O3 R0 s/ G4 B
( I( |) L7 h9 ^& b; z$ P药家鑫父母向受害者家属道歉 2011-04-08 第 1617
& e. s& u, y* B' R) P0 R/ D0 v
) O- \1 o( d4 g+ i今日话题
1 o* h" X- J( a* O9 D  h! f5 R药家鑫有个怎样的父亲+ z% T% b4 V+ g& |, [
[url=]中国父母习惯对孩子展示权威[/url]  
  x7 \+ N- n4 m) q
他的父亲是典型的“权力型人格”
. @5 ~1 i4 g) e* `, y9 Y1 p
心理学家弗洛姆总结过一种“权力型人格”,就是指一个人强烈渴望别人顺从自己的意志,一旦不顺从就会让他怒火中烧、暴跳如雷。家庭、尤其中国家庭是这种人格最容易施展的场所,因为中国家庭给了这种人格最少的制约。

$ I7 W% J8 J6 }* P& c
与一般人的认识不同,“权力型人格”并不是简单的“命令——服从”逻辑,它的真实逻辑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投入——回报”,也就是说,他把对你的命令视作投入(我花了这么大价钱让你练琴),把你的顺从看做对他的回报(你好好练琴就对了)。

7 ?3 s. M, T+ b0 O
第二种是“贬损——听从”,也就是说,他对你永远不满意,永远否定,你做的差,他说你“不争气”;做得好,他说你“翘尾巴”或“还不够”。总之,你永远还“差得远”,应该听从于他。
' ]! ~3 D  n# R* C' @6 H9 ~
从新闻报道透露的信息看,药家鑫的父亲很符合这种人格。他一方面自认为对儿子倾注了全部的心血,要求儿子绝对的服从;另一方面,他很少认为孩子有做好的,不会去表扬孩子。
这样的父亲容易对孩子惩罚、憎恶、刺激、贬低
孩子未必会喜欢父亲的这种投入,反而往往想逃离,也就是不顺从父亲的意志。

$ _6 s  O: e/ ?7 q/ A8 \
以药家鑫的家庭为例,父亲对这种不顺从,会表现出惩罚——拿皮带抽、关地下室;憎恶——对你失望、觉得你倔,甚至说出“你那么丑,没有人会喜欢你”这样伤人的话(得有多么大的憎恶才能说出这种话啊,而且越是憎恶,越会看你哪都不顺眼,动辄得咎);刺激——误以为孩子的不顺从是因为自己的投入还不够大,所以辞职回家专门看管你,以加深投入来刺激你,让你对自己的不顺从内疚。这些是对第一种逻辑破裂的回应。

" e9 I3 \4 C1 g. q/ d; h' d- W
而在第二种逻辑里,父亲会靠经常的贬低你建立他的领导地位。

& U0 r: L3 H" x/ C& [8 N+ F/ t" s' i3 F8 Y7 ]0 }* g' b* Y4 o
( V1 G6 U$ ]7 J+ E
/ j* R+ E3 r6 \6 O5 i8 ], D
药家鑫实际生活在一种“家庭恐怖”中
$ G% p! m9 B4 J6 {7 j
心理学家武志红把这种父亲对孩子的暴力(包括冷暴力)称为“家庭恐怖主义”。的确,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家庭还不够恐怖吗?药家鑫对自己成长经历的主要感受就是“不快乐”、“没意思”、“无价值”、“恨父亲”、“想自杀”。

: f# W5 h. M$ h4 c- J/ W
; N3 }* P! J+ X4 g# U- M3 N

4 A4 H6 Q) t/ r3 g5 R' T  e0 J: N5 X“家庭恐怖”塑造了药家鑫怎样的性格1 L: ~  }( m/ f/ Z& U$ l: S( e

, B+ o/ Q5 O; x7 \, `+ K& ^% N; E) O# [& O

: Z& P4 I0 v. G5 D# I2 D) {1 d# T* ]: ~# W' Y% O2 K$ D

, C( ^6 y0 y  @! q" F* b' P& _+ X5 R2 M& M' S" r: [
# o! l. |+ K4 F7 t
5 T' p9 n- V5 _- E) R" z
[url=]药家鑫看起来像个乖孩子[/url]
% F& H4 V. T% [$ K6 {( _; y+ R+ L4 m+ |. q
怕父亲

' C  J, h5 A5 W" ?! h% ~" [5 G
我们说一个人怕蛇,这是很正常的,因为蛇会咬人,怕蛇是理智的行为。但是说一个人有怕蛇的性格,那可能他看到一条绳子都会恐惧发抖,那就不是理智的行为,而是条件反射。这样的性格形成很可能与这个人被蛇咬过有关。
1 ^# \7 F1 F1 ?% q! l% X4 `
如果父亲总是带给你伤害,久而久之,你就会形成怕父亲的性格。严重的,看到父亲的影子、听到父亲的声音都会紧张出汗,如果看到父亲阴沉着脸,那就更会惴惴不安。父亲(条件)意味着不好的感受(反射),越是接近于要攻击自己的父亲形象(比如阴沉着脸的父亲),就意味着越不好的感受。
' O8 t! [$ V3 w$ M" B# M' q
药家鑫就是这样的性格,当问到“你知道些什么?”时——药家鑫回答很简单:知道的只是对父亲的惧怕、别让父亲斥责。
进而怕“惹事”

- }7 B! \7 f; Z
怕父亲为什么会引起怕“惹事”呢?因为“惹事”就预示着那个要攻击自己的父亲将出现。“惹事”本身也许并不可怕(比如打碎一个杯子),可怕的是父亲(会因为打碎杯子呵斥自己)。这时候“惹事”(条件)就会引起不好的感受(反射),唯有把“惹事”和父亲之间的关系切断——掩盖起来不让父亲知道,才能消除这种不好的感受。
6 \9 {' W0 c# o7 a0 O5 Q$ O1 S
8 h" }. B% q/ N

; o  x; K$ l/ {4 R  u怕父亲的性格影响了药家鑫车祸中的行为
) U/ f$ n  q. ^) O  Z& ^
[url=]肇事车辆[/url]
# g$ J# r- X! c1 l9 C" c2 h' M5 L. V4 [, {, I3 i* _  D4 v4 T: V; X; B
反理智的行为如何出现
3 B5 T( `! q; ^. L5 P
药家鑫去投案自首,从理智的角度分析,他当时内心最不好的感受是由什么引起的?——显然应该是可能要面临的死亡,因此他当时应该最怕死才对。
; x* X# E, f( E
但恰恰不是这样,药家鑫说,“我去投案自首那天,我害怕我爸爸,害怕见到他”(他阻止母亲给父亲电话,因为他太怕父亲了)。也就是说,他当时最不好的感受,不是死亡引起的(理性计算的结果),而是父亲引起的(条件反射的结果)。
车祸之后发生了什么
- \* N* [8 Y* t- o/ C" C
车祸发生后,从理智的角度分析,药家鑫当时内心最不好的感受是由什么引起的?——应该是闯祸后要赔钱、还可能坐牢等后果。但从药家鑫的性格分析,他当时内心最不好的感受实际还是由“闯祸了父亲会对自己怎样”引起的,这时候,主导他行为的是“把事情掩盖起来不让父亲知道”。

& R; v4 V! M4 o6 c  i
事后药家鑫说,他当时“怕撞到农村的人,特别难缠,我害怕她没完没了地缠着我的父母和家人”。藏在“害怕她没完没了地缠着我的父母和家人”后面的实际意思,是“害怕父母(尤其是父亲)会没完没了的对我失望、斥责”。
1 w3 G& P2 S4 O- z0 p9 l& x, s
1 E1 `) ]# ^" ?. A* H, c
* O4 ~  T2 I8 }3 n8 n$ W' \$ {
“权力型人格”的极端表现——你去死吧1 r; M: J+ I( Z5 W' b
[url=]药家鑫案庭审现场[/url]
' o& a6 ~* ?+ e* T9 |& x( E* ~
2 s; K1 V5 @: E7 k
张献忠为何屠蜀
; B+ F, W$ P8 @- U2 K& k
明末,张献忠把四川人杀到“虎豹比人多”的程度,这种残酷一直让人费解。其实这就是“权力型人格”的极端表现。张献忠有一道“圣谕”,文曰:“天有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意思就是说,我(天)给了你们那么多好处,你们(人)竟然还起来叛乱,我恨死你们了(注:张献忠1644年进军四川,扫除了那里的权贵,并建立了军营式社会,他自认为这是对百姓的保护,但是百姓却受不了这种束缚,反而跟着权贵叛乱)。
于是他一怒之下,就让这些“忘恩负义”的人去死了。
“我们对他(药家鑫)的恨,远远大于任何人”
" U4 C+ {0 K" X+ K: u" ~6 R6 K
药家鑫的父亲说,“这个(药家鑫),我们夫妻俩为他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他却以自己的行为彻底摧毁三个家庭,我们对他(药家鑫)的恨,远远大于任何人。将来法律怎么判他,都是他应得的”。这段话,浓缩起来不正是:“天有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

. |- ]9 T% A7 V  u
/ E. U1 D& D) x4 `" y

; d$ K% \/ A: o; E- l在专题《保护儿童 先戳破父母谎言》中,我们已经深入的揭批了父母假借爱的名义对孩子的种种伤害,药家鑫的家庭正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正可谓是:爱,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
9 M9 d3 W* e& k5 W4 g' E

/ a4 E5 N* U* C3 j: q, I
                                                          ----------------------------------------------

/ r# G2 `9 s. n  E& x) M3 b9 e  p
          In our "culture", are the fathers the only persons suffering from such "inferiority complex"?

$ l1 K) C( o0 D0 y! \- T2 D
   In what ways does Confucious advocacy on absolute loyalty to the rulers & absolute obedience to the fathers
still condition people's subconscious behaviou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12-27 03:09 , Processed in 0.067205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