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菜菜小蛋玄 于 2012-3-29 23:23 编辑 7 _1 y2 `( t2 K
8 H2 y! G1 O$ v/ L, ?7 q来源:上海政府网
+ P2 d: X: Z- w9 D7 Z( X( v: b M" t# @" _! u' F0 f
9 c5 ]4 U/ d# v# U2 {) j$ R
“终于能上培训班,学电子琴了。好开心!”手指抚过崭新的电子琴,王程兴奋地告诉记者:“这是我来上海后收到的最好礼物。”
, k8 K+ C1 o& t7 H 就读于开鲁新村第一小学的王程来自四川广元一个农村家庭,父母常年在上海打工。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从小喜欢音乐的小程一直难以圆梦。“沉浸在音乐里可以让我忘记烦恼,爸爸妈妈也很愿意培养我,可是,家里的经济情况很难负担我的艺术培训费用。为此,他们也很烦恼,不知道怎么办。”程程告诉记者,是殷行社工点的哥哥姐姐推荐自己参加“小海豚”来沪务工子女艺术培训班,让她如愿以偿,免费接受电子琴培训。 3 S2 w, H7 ~8 J
社区融入项目应运而生 * c1 |; m! u* a7 D% M" P& b
随着一批又一批来沪务工人员子女跟随父母进城学习、生活,如何通过有效服务,实现教育引导,帮助这批青少年更好地融入社区,成为一项重大的课题。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杨浦区殷行街道社工点为帮助这群“小候鸟”提高都市融入能力,与沪籍同龄人共享发展空间,动足了脑筋。一项名为“小海豚来沪务工者子女社区融入”的服务项目应运而生。
7 ~" ]+ z2 m- S4 ^) x1 r7 D 孩子有艺术天赋,家长们总会想到让其参加艺术培训班,请专业人士进行指导,让他们的艺术天赋得到很好发挥。但高昂的培训费用往往让那些农民工家庭束手无策,成为他们的孩子们走进艺术殿堂难以跨越的门槛。工作站的一名社工告诉记者:“‘小海豚’项目尝试运用各种非行政手段为来沪务工人员子女谋福利,提供更为完善而专业的融入服务,解除孩子父母的‘后顾之忧’。” - d7 u" L5 U" S+ m2 e/ c1 M
记者了解到,从去年暑假起,殷行街道青少年社工点推出“小海豚”来沪务工人员子女艺术培训计划,免费对农民工子女进行电子琴、美术、海派文化等训练。“小海豚”计划自实施以来,已服务了近千名农民工子女。据悉,今后招生范围还将继续扩大。
; f2 F, V1 ?# o$ P “画神闲”来到孩子们身边
. R' A# e+ N/ S 为了帮助这些孩子尽快融入社区,“小海豚”培训班还请来电视节目名主持“画神闲”担任形象大使,让农民工子女对艺术的兴趣不会中断;安排上海的学生志愿者担任辅导员,在课间休息时和学员们一起游戏聊天,教他们学说上海话。小程告诉记者,在老师和社工的帮助下,她现在越来越喜欢这个可以让她尽情发挥艺术特长,充满欢乐与幸福的城市。 % D& \- T( F( @6 H: N+ P$ P ~
据了解,该社工点针对社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公益服务。他们与区文化馆合作开展了小海豚工作坊,提供艺术培训;与工农新村小学、开鲁一小等合作开展家长沙龙;与同济大学志愿者服务队合作,开展“大手牵小手,共游同济园”活动,让来沪青少年在熟悉社区环境的同时体验到了社区的接纳;与团工委共同组织小海豚志愿者培训、社区服务等活动,通过反哺社区的行为提高服务对象的社会责任感与自主感…… 1 X& ?8 e% }5 V: U( w. X/ `
此外,社工点还总结、提炼了“艺术疗法”、“体育疗法”、“游戏疗法”、外展服务等服务方法,并逐步推出“小秦工作室”、“青苹果”禁毒教育计划、“阳光志愿者”进民工子弟小学、“阳光乐园”晚托班、“E展翅”网络创业公益行动等品牌项目,有效地解决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实际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