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u) P7 A1 h/ G. @# B
1943年12月17日生,安徽绩溪人。
2 |# B @+ |7 L- z9 b2 l4 F' l
: c: p# U: Y/ l! e 1967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 r5 U! ~* F5 I6 m7 R* a1 B+ K% t
" _1 A2 @; E3 _; N2 d" X 1970年8月分配至虹口区海南中学工作。 % B _* o3 X' o
- Z, {. _: H y) c# Z 1997年调任上海复兴中学副校长,后又任复兴高级中学副校长兼复兴初级中学校长、复兴高级中学校长,2005年3月退休。 # V q6 @" a+ b: e9 N9 o1 o+ s
( B" W" v$ B# E' A! n6 I( Y& v
2005年4月至2007年2月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实验学校校长。
0 [' O$ g4 x; W6 u& k* D% }$ z5 x0 C) v1 ?/ j4 R& ~: G
从2005年3月至2008年2月还兼任上海华杰仁爱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 3 M* o8 G" ]7 d R8 c; T
6 A, M I4 c) H" F, Z 2008年3月创办上海增爱基金会获批准,并担任理事长。 . `4 B# V1 |& E$ s0 ~4 `% ^
% F. D& z7 \ j. k3 X. e3 j$ @
0 R+ {' d8 b6 k; ~: C N6 `
$ H4 ^( |% M; m* ^) {4 I' } 胡锦星,1943年12月17日生,安徽绩溪人。1967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1970年8月分配至虹口区海南中学工作。1997年调任上海复兴中学副校长,后又任复兴高级中学副校长兼复兴初级中学校长、复兴高级中学校长,2005年3月退休。2005年4月至2007年2月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实验学校校长。从2005年3月至2008年2月还兼任上海华杰仁爱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2008年3月创办上海增爱基金会获批准,并担任理事长。% `* H4 R' d1 M
4 E% C4 L+ W0 u- p P- U& L胡锦星的“非公募”之路0 u8 ?" L2 X8 I; N0 k3 Q3 u
上海增爱基金会的办公室隐没于一条正在施工的胡同中,低调难寻。和其他大多数必须在成本控制上严于律己的非公募慈善基金一样,增爱基金会办公室非常的简陋,一楼是如同民居的厨房。如果不是外面的门牌,恐怕访客多半会认为自己走错了。 1 D) H8 E% @8 y. a1 s& {8 @+ E
o$ s- ?5 L! f# I8 `, {2 | t2 J
2005 年从复兴中学校长的岗位退任后,胡锦星在一家由企业发起的非公募基金担任秘书长,正式迈入了“公益”行业。2008年,他接受由儿子提供的一半注册资金,又另外找了一家企业合作,成立上海增爱基金会,专职干起了慈善行业。
X& `; s1 t( w
) y8 y1 {4 ~6 @ 目前已运营两年的增爱基金会覆盖范围相当广泛,在已运作的项目中,涵盖了教育、残障人士救助、医疗卫生、老年扶持以及文化等多个项目。2008 年注册时,增爱以400 万元起步,运营两年多来,目前持有资金额超过7,000 万元,据胡锦星介绍,加上运营出去的资金,接受捐赠财物总金额超过了1 亿元。! S* ?0 Q, z" R* }. V. ~; E$ k
! H- }: C- w3 }! w2 u K% ~1 \" \关注教育 胡锦星在教育系统工作多年,教育自然是他关注的重点。在2008 年汶川地震后,增爱基金会分别在甘肃和陕西等灾区重建了学校,加上在山东临沂和广西防城港修建的教学楼,增爱修建了4 所学校。今年,增爱基金会在延安为考上大学的贫困生提供大学报到的第一笔费用,资助当地180 名学生每人5,000 块钱;同时,每年在上海为走向成年人阶段的学生提供“公民教育”,这项在学校举办的活动目的是弥补学校教育在这一领域的缺失。
% e7 z- D+ t$ b7 n3 L5 K& R8 I
" u, S* N7 y9 B3 Q, m 与大学研究院合作 与大学研究院合作也是增爱的运作项目之一,增爱与清华大学的NGO 研究院合作,资助他们进行研究工作并出资帮助他们出版研究刊物《中国非营利评论》。汶川地震和舟曲泥石流后,增爱都进行了灾后心理干预的救助,在舟曲泥石流后也和其他公募组织一起进行了灾后救助。 + ^0 [1 y2 t0 B) s0 A4 \- w
与专注于一些领域的基金会不同,增爱目前没有明确的“主营业务”。胡锦星形容自己“广结善缘”,增爱的运作更像是一个专业的“慈善外包”机构,为捐赠企业和个人提供定制化的慈善服务。大多数来增爱的捐赠者会有自己倾向性的项目,而增爱的任务则是为捐赠者建立专项基金,提供明确而具体的项目实施。今年增爱实施的项目中,既涵盖有在哈尔滨和重庆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手术资助,也包括争取一些企业对中国极地研究的科研赞助。“企业家比较实在,他们资助项目喜欢比较实际的东西。”胡锦星说。
4 x/ l, m$ C1 A r: ^) C0 h* h I, v3 C9 K
但在众多领域之中,胡锦星希望能发展出拳头项目,做过教育的胡锦星希望从观念上改变人们的生活。胡锦星认为社会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累积利润来改变社会,社会企业规模的扩大会影响更多的人改善生活状况。目前国内还缺乏典型的社会企业,他列举了一个四川考察的项目为例,四川有家兔王“夫妇”,他们原本状况窘迫,国外的机构赞助了一些种兔,夫妇二人开始饲养,并逐步扩大规模。现在已经做到了收购和加工生产一体化,并有当地上万家农户加盟进行饲养。胡锦星的社会企业计划有点类似于“风投”模式。增爱会打算和国外机构合作,共同评选出符合条件的成长期社会企业,为一些需要资金的成长期企业提供帮助,并希望它们的成长能改善更多人的生活。
1 Y$ d8 k/ l7 l' R. \- Q: `3 P; ?- l3 g Z7 }5 j# D
身材消瘦的胡锦星身上的西装看起来像大了半号,做了一辈子教育系统的他身上有明显的“体制内”印记。他提到自己申请基金会捐赠企业的抵税资格时,老老实实地排了一年的队。 7 f) g2 j, ?$ _5 q0 C5 D( T8 `% S
% |- \' W# l5 r; B6 Y3 { 增爱基金会募捐总额超过了1 亿元,而据《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非公募慈善基金每年公益支出不得低于上年基金余额的8%,但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则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所以他既要控制预算,又要确保基金的保值,年增长率超过8%。在增爱基金会2009 年的年报中,年初有1,000 万规模的资金用于短期投资增值,胡锦星将钱放到了几个合作的企业中,“我们双方有协议,这个投资不能有风险,保证本金的基础上每年有10% 的回报。” & j6 W2 Q% V" f
) j" ?1 u( k, \; D1 Z 胡锦星希望能创立一所公益大学培养更多的人才,国内企业界的慈善人士曹德旺曾对他的提案表示关注,希望双方能合作在北京建设一所公益大学。曹德旺最近向南京大学捐赠2,000 万筹建国内首家社会慈善学院,而胡锦星依然在继续寻找新的合作者。
& R3 R& G% U; F3 b: A9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