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S' G6 K' H; B, z& l最近公布的《中国公益人才发展现状及需求调研报告》数据显示,近年来NGO(国内通常叫民间公益组织、社会服务组织等)数量增加、求才若渴,行业却面临严重的“人才荒”。近六成机构存在人才流失,只有12.4%的大学生明确选择NGO为职业,皆因NGO提供的薪酬福利缺乏吸引力。8 j0 a: @$ h- _' b+ E
6 M2 K5 J* w" Y, y9 R同时,我从最近一个沪港两地社工研讨会上了解到,上海社工在当地NGO工作的月收入仅为2400元,恰逢这两年CPI上涨,不少人还要靠家里接济度日。相比之下,香港社工专业的毕业生在NGO的入职薪酬最低为12000港币,一般比其他专业毕业生的薪酬高出20%。缺乏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已经让内地NGO界遭遇流失大量优秀社工、不断培养新人、难以形成队伍阶梯、保证服务质量的严峻局面。3 k1 Y! z7 E, w/ h9 X
# v) q9 f8 {' O) z5 f2 A一般认为,NGO薪酬福利低主要是因为内地政策环境不够友好,约束NGO行业获取资源。但是《报告》显示,内地公益界事实上正迎来迅速发展期,所获资源也将越来越多,机构提供给雇员的薪酬福利水平其实受制于资助方的要求。大多数个人或商业机构的资助方通常要求将资助款百分之百用于项目,只有35.7%的资助方允许划拨出一定资金用于机构发展。 6 ~& \$ L& @- D % _! o X7 w+ Z2 e8 R1 c3 pNGO的非营利特点很容易引起误会,认为资助款应全部用于服务项目,并且项目成本核算中不应含有NGO从业者劳动力成本(即薪酬福利)的支出项。但区别于企业的“非营利”其实是指,NGO开展服务项目不是以让出资者(例如政府、个人、集体或企业资助者、会员等)赚取更多的利润为目的,而是为了向特定群体和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非营利是指出资者不会发生今年捐10万,明年赚5万这样来钱的事,却不是要求NGO从业者低薪,甚至不要报酬去工作。' q" C3 R8 U/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