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122|回复: 0

【盗与罪——青少年犯罪预防理论与对策】【李紫媚】简介、序、目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6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社工哥哥 于 2010-10-6 17:59 编辑

Theft and Delinquency - Juvenile Crime Prevention Theories and Practices
盗与罪─青少年犯罪预防理论与对策
--- Caring for Youth Series

李紫媚

Paperback: 248 pages
ISBN: 978-962-937-150-0      
Dimensions: 152 x 229mm
Pub. Date: Jun 2008
Price:  HK$120.00 (Local delivery only)
US$18.00 (For delivery outside Hong Kong)


简介:

据警方统计数字,过去10年,在所有因犯案而被捕的人士当中,干犯偷窃罪行的佔三至四成,但10-15岁被捕人士中,犯偷窃罪的却达五成;似乎,偷窃在儿童及青少年罪行中颇为普遍。

都说偷窃行为由贪念而起,然而徒有贪念动机,不足以令个人走上犯罪之路。本书作者透过与30位青少年偷窃者进行访谈,並成功以问卷方式向200位同类对象收集资料,深入剖析青少年面对犯罪诱惑时的外在环境及內在心理因素,並探討他们在何种情况之下会继续或放弃偷窃行动,从而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

偷窃容或始於一时的贪念,但行动本身却是经过「理性」考虑的,期间可经验高达15个「抉择点」,青少年並非不能自主。书中提出的预防犯罪对策,涉及环境、生活模式及个人思想的改变及重整。了解青少年偷窃行为的同时,这些对策的有效施行或许才是家长、教育工作者、社工辅导员,以至各界人士的真正挑战所在。

序:
曾有一位友人问我:「你为甚么要写偷窃这些微不足道的罪行?干吗不写一些变態杀手或童党烧尸案等较轰动的题材!若你愿意写这些题材,一定会一夜成名吧!」面对这位友人连珠炮发式的发问,我只有一笑置之。我很想告诉他,若我想成名的话,早在10年前当我亲身到监狱,访问那几位参与童党烧尸案的青少年之后,抓紧机会便成了。友人的着眼处对我来说倒也是其次。我所着眼的是所写的內容是否可以对的所身处的社会起一些积极的作用。 事实上,很多干犯严重罪行的人,在年幼时也曾犯下一些「毫不起眼」的罪行,偷窃便是其中之一。我想:若我们想及早预防青少年走上不归路,便要从他们早期所干犯的罪行入手。青少年偷窃是可以预防的,而促成这类罪行的发生,並非只有犯罪者一人。为甚么我会这样说?当你阅毕此书,你便明白一切。 盗窃罪行在香港一直受人关注,不单因为它是一种罪行,更因为它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据警方的统计,2006 年涉及盗窃罪行的损失金额为 984,796,327;於过去10 年,在所有因犯案而被捕人士当中,干犯偷窃罪的佔三至四成,在被捕的10 至15 岁人士当中,犯偷窃的更佔五成。 过去20年,本地不少学者探討青少年犯罪行为(包括偷窃行为),他们大多把研究重点放在犯罪者高危的背景因素,例如:家庭功能失调(family dysfunction)、社会依附系统(social attachment)、来自学校的压力(school pressure)(Ng et al., 1975; Chow, Tang & Chan, 1987)、青少年帮团次文化(gang subcultures)(Lo, 1984)、不良朋辈之影响(Davis, Tang & Ko, 2004; Ngai & Cheung, 2005; Ma, Cheung & Shek, 2007)等;也有学者提倡耻观重整(shame re-integration)(Wong, 1996)。然而,我认为着眼於犯事者的高危因素,对於了解罪行的发生仍有不足。 因此,在本书中,我不会就青少年偷窃者的犯罪背景成因再作研究,反之,会尝试探討青少年在犯罪过程中如何作出抉择,以及在何种情况之下继续或放弃行动。事实上,近二三十年,提倡犯罪预防的海外学者均着眼研究犯罪者的作案过程及当中的抉择(例如:Bennett & Wright, 1984; Carroll & Weaver, 1986; Fleming, 1999; Wright & Decker, 1994),然而这些西方研究结论及概念是否可以套用在香港这个华人社会仍然有待验证。近年,台湾亦有学者以犯罪预防角度分析偷窃行为(Yeung & Ho, 2003; Hou, 2003),但香港则仍然少有学者探討。 我在 2003 至 2006 年期间分別与 30 位青少年偷窃者进行半结构式的访谈,及后又以问卷访谈方法,成功向 200 位同类对象收集资料,本书便是以有关的研究资料为基础作出整合,並尽可能將有关的研究数据保留,目的是希望將我对「香港青少年偷窃者的抉择」这一课题的研究所得,与所有学术界的朋友、家长、老师、青少年工作者,以及关心年青人的社会大眾一同分享,藉以一同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
李紫媚
2008年5月

目录
第一章   犯罪预防
第二章   香港偷窃犯罪趋势及现况
第三章   青少年偷窃过程中的选择与犹豫
第四章   青少年偷窃行为是个人选择还是群体选择
第五章   青少年偷窃过程中的理性程度
第六章   青少年偷窃过程中的合理化手法
第七章   建议
备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11-15 05:52 , Processed in 0.083820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