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5830|回复: 1

[案例] 个案案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4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个案工作# ]( j) M& U$ r8 `6 ~8 Q
预估1 e* |6 b, L& n$ N4 ~6 t
* v- ]5 W- ]$ Q3 |0 V
20100711中午            一楼会议室2 P* r* S$ V+ ~0 P

" F& N7 ?$ ^: w在观察范佳慧与他人互动并与她初次接触后,初步得出以下结论:她患有小儿麻痹症,右手、右腿留有残疾。个人卫生很差。! P  a$ X8 `2 _6 f" o! G% v
: `/ X' K5 [& d: p9 C6 ~& e
存在严重的智力障碍,攻击性较强,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自私,不容许别人动她已经占有的东西。好动,自言自语或指责别人。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他显得很礼貌,对于我们工作者都能以哥哥姐姐相称。3 K$ I: L2 M& W
- R9 b/ w7 P- v6 w4 `! G  T- F
据其他孩子说,他只惧怕一个叫“小宋”的护理员,而对于其他人她显得特别不听话。
- x! h3 b5 R; _  U" Y
5 y: [" @8 {* _对于以上内容,我初步设想尽快安排时间,与护理员“小宋”面谈一次,以了解范佳慧的一些基本资料和一些心理方面外显的问题。之后,在确定是否介入。! r% O  B7 t0 M1 M. o4 E

# u7 r+ a: `# x2 l' n, X& r6 d与护理员“小宋”会谈的问题设计
7 w) X  l# l* |/ N9 E8 X; p5 E' i( e& Q5 ?
1.
% b+ p$ [. H- j( ~3 ~: b8 y2 l
工作者自我介绍并表明来意。
* ]9 c  J% ^1 F! e, \6 p% G& J# K. f2 x1 l) x+ l. f- m
2.
5 ]$ Q0 ?, F6 Q( y3 G: y
了解护理员的个人基本情况。
3 B0 V3 H" K0 m& I
" D/ t7 c4 v3 q" p! l3.
# ~, x* j' f7 b0 P2 Y4 d8 q
了解护理员的工作态度及对工作所秉持的基本价值观念。+ t! n) [6 |  I/ X; J- }
' d1 z/ M1 G& g0 M" B6 G
4.
/ z" q" p! u7 A, R! E- n/ Z& h
了解范佳慧的背景资料。
. P6 r6 G# m: J/ n" W4 I
- M$ T( r& J# J, m, Q5.9 }+ u, B" F1 v, K! j' m
请护理员尽可能详尽地介绍护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K; W5 A# w# d+ ~

8 v- d, n' @+ Q. G: Y8 F4 j% Y6./ N: z3 a. g, b9 y* O
提前约定时间、地点,会谈时长控制在一个小时之内。: n$ ]  x4 H" U- p1 m) K. s
0 Y$ c, P* |% F7 i) ~9 Y4 P
7.
7 ]+ w3 ?$ R, b0 o0 r* N6 ]! Z
工作者个人避免对护理员和范佳慧进行评价,保持价值中立。- Q% m9 g' b: d, r" \6 W

/ q& ]) N( d" K& S! Y+ D3 Z, f. T: C* n- I  E2 ?' K! n- L" \
0 V; d5 j% B5 x) X" `

  Z  P) x4 }& r  n8 s! k: Q7 m* x. b, L. G6 p9 `
2010.07.11.

$ Z4 v. Q, _7 k! }
1 o0 o& X( N. n1 Z
: j+ C  ~; @4 y/ R2 H) ^会谈记录
6 ^2 d; M, Z! K% {- j3 k+ y2 d3 ]
9 m+ N0 r7 ^# A: w: Q会谈对象:小宋(范佳慧的护理员 时间:2010.07.12 10:20---10:50
9 t4 W9 p2 q# `0 N" u! C地点:护理员办公室8 @2 z9 I3 v+ P0 i! _

7 R% i8 R) ?4 t会宁县福利院工作人员小宋是这里的专职护理员之一。
. z- f: q. `; z# @: E9 n5 i6 R" ~- Y9 M1 l3 ^) c& M1 s2 t1 K
对于会理对象的照顾,她只能从生活照顾出发,融入一定的个人情感,把它当做一份工作来做。对于工作的性质以及福利院“以人为本”的工作宗旨,他并没有什么认识。
/ ]* \4 }1 I. O/ }& D% D
& d6 j. u# @1 @# x8 t对于范佳慧的日常护理是大致每周一次的衣物换洗,在夏季两三天一次的洗头、洗脚等工作。所有的护理工作都是在八小时工作时间内完成的,其余时间基本上处于无人照顾的状态。& n& e5 i4 n& h
: a  o3 u, p7 d0 G% p
在小松看来,范佳慧是个残疾而且令人心烦的孩子,在福利院院民中,范佳慧也是最“差”的一个。“差”是说范佳慧的行为表现极其反常。- Y; D. j7 R7 s- e7 k; W) r8 [

" Q  I/ Y3 s3 K/ W. {' g据小宋介绍,范佳慧是在096月份,由会宁县110民警拾得,之后送进福利院的。初来时,范佳慧操湖南或四川口音,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背得出几首唐诗。表面上,他也能说得出几句很正常的话语,但实际上她脑子里是一片空白的。生活上,她吃饭不知饥饱,感觉不到外界冷暖,大小便失禁。可能是由于智力缺陷吧,小宋说范佳慧在大便之后,经常是把粪便抹得到处都是,有时甚至是吞食。( P- i. E7 P% R
1 R0 v8 i3 Q( s( {! x  U
经过一年多的福利院生活,她在生活上有了很大进步。现在,大小便失禁的情况已有明显的改善,失禁的频率降低,正常时,在别人的提醒下,她能自己做好。但是由于她的孤僻和坏脾气没有什么改变,因此她不合群。) Y% |3 C7 W, K& }. B) Z1 ?

- ~" B6 E! |0 E' z
摘要; D9 M- K- D5 R" o2 x, l# U. j
护理员小宋,现年38岁,家住会宁县城,市民政局职工家属,现受聘于会宁县福利院,主要负责几名残障儿童的护理工作。她虽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但常年在福利院的工作,使得她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她的文化层次较低,对于这些特殊人群的心理问题没有太多关注。) l, Q; i# _- P- ^* B; r

5 V. T3 W8 k* U. X% b3 Y& k9 w范佳慧是她的护理对象之一。在她眼里,范佳慧是个残疾人,没有心志,而且还时常给她带来麻烦。她认为,范佳慧是所有福利院孩子中最差的一个:生活不能自理,行为怪异令人难以置信;说话颠三倒四,令人哭笑不得;吃饭不知饥饱,穿衣不知冷暖。
' ~6 L2 _* A9 L2 \4 d7 {2 z6 l3 X7 g) D# _5 N' N7 `6 F
当问到范佳慧最需要的东西时,小宋回答是:“缺少关爱”。
: i, S* R. g7 T9 t. L+ S! \3 |  j1 S$ |8 l- C1 h
评估:% ?2 c) M* L$ m
3 |, f0 Z# ?; U
        会谈基本上是成功的,得到了一些重要信息。范佳慧的问题远远超出我的估计,一时间难以确定是否应该介入。+ H( T; ]4 Z$ ~' E  H: u
2 Z0 n1 h$ [0 i( ~
介入计划7 Y& f# y$ z) R
一.多方面收集资料. S! f+ ~- o; X$ X
) v- m! s$ V6 j) t. J
(一)# z# r! `* K& d4 S. k
与护理员进行两道三次谈话。8 Y  B( X0 A3 N

( ?) }0 m/ G* [; v- ^(二)
+ Z; M0 g* f3 r' h/ \9 q8 H; j. s+ d
通过社团向院方申请范佳慧的档案资料。8 U( y7 W. t5 |, n' x; s
8 s1 U# t. O6 l# C$ u" `
(三)- a8 I8 W+ E+ v. {1 z1 P. l- m
同范佳慧的舍友会谈一次。
9 I  J+ [' C% ?) f! C
, I& D1 S% T- K7 `* q(四)
; p: O+ z" z8 N5 c! a  k  C/ V: k
以聊天的方式向院民提及范佳慧,观察反应。
5 E# `6 W/ J7 I3 |% w$ k
+ Y) H) E3 z) [( i0 S+ |二.寻求大二学长帮助,整个工作过程督导进行。
+ a4 q6 f! @4 o$ c" S5 l
* g! S8 `+ n  x8 r三.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工作者强制介入。先从帮她洗头、洗脚等实际行动开始,真诚相待,最大限度给予关爱,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8 P4 C1 N* u* `9 a" l8 b) q& y$ f/ Z8 v" w7 B4 j: A/ f
评估:
& z9 Q# b) n$ ~' e0 K. x1 d" o$ y+ C- f
/ y3 b6 z! B9 e, N: [: Y( L, I+ A对于这样的特殊儿童,工作的开展有很大难度。但我始终相信,人是可以改变的。她初步表现出来的诸如自私、攻击心理、占有欲强等问题,可以通过关爱的力量和必要的工作技巧来解决。因为,在心理上她的问题也是正常孩子有的问题。3 f% o1 v/ A  }1 N
, I& F% e  S3 @! c, l. J
由于工作对象、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工作时间的限制,等待范佳慧火啊和其他人主动求助显然是不可能的。为此,以提供较为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为出发点,强制介入是可行的。
* A/ C- W6 J1 _; `: y$ l' r* X6 l
2 a& _) v2 c! J7 M; r5 \! E
工作计划1 {1 d, {! a( w" L# A
一.案主基本资料
! x6 L9 j  Q4 l% k5 m9 X' _1 f
& l( f* C. k1 Y' Y5 D姓名:范佳慧  性别:女  年龄:生理年龄约13岁,智力年龄估计在5岁左右, g- f- c/ F7 B# g
5 }2 q" w6 F9 \
居住地:会宁县福利院  入院时间:2009.06/ {/ S6 \5 G2 J; z9 u8 E
二.按住的主要问题+ d9 |1 Z" [! W8 r9 u1 p: p

- z5 n5 y6 z8 j# D(一)
9 e5 W) F* X) U* X" a; P
生理问题
0 k& U; Y+ Z; P9 M/ j
' R- C6 U  o$ S1.: _' }+ v8 V1 t  _7 F
患小儿麻痹,右臂及右腿留有残疾,生活不能自理。1 h0 F6 ^: {$ Q" E% Z) p4 l

7 N& z! q1 X% U: @3 J) I- o- A2.
2 m' d2 X9 s6 [7 U
患有脑瘫,基本没有记忆力。& c2 J" w: r; v: n$ `

/ Q" p) E7 U' c" B& @: H* G(二)  f; ]& N5 U5 u# D0 {0 A
心理问题
- ?" w) i1 q# b  @3 F; ~( w7 g4 O( }; S, r; P
1.
1 L+ i6 j7 V" I. W- B: F9 _
自私、占有欲强。
$ e7 }$ C' Q5 @" v' v
/ F6 T" j% h3 x: ^0 {2.
4 v$ f+ A5 G$ J' T8 W- B2 f
排斥他人,有很强的攻击性。
, A0 t* \) o& i' }
% O* W# z* b# k9 ^2 b3 \3.
3 a1 r0 c" |& k) ?- _
有较为严重的行为偏差。" t; c8 O' ?+ C1 [
( @8 u7 B* p; K+ x7 t
4.
1 o1 @' D% w* p, R
好动,难以集中注意力。# @! i2 f2 u8 S- f; V% L

4 }" J4 _$ C5 _1 |5 {, E4 P- j0 d5.( _$ R: u8 f: L3 t! G9 w, D& c0 h/ O
性格孤僻,独来独往。脾气很坏。
' }& X& \' Q& s) Z& |) K- p0 H' D0 D9 g, Y/ @% N  z
6.
; X- j# F* C7 e
不能表达自己,说话语无伦次。
6 L% O! `" O' s  M4 B! Z* ?$ v4 o  [8 w4 p1 a
三.工作目标及方法
8 @) M8 I9 [. G0 {7 I: \/ E) t, R* X: W
总体来说,给予案主最大限度的关爱,使她能够在福利院正常的生活。
6 A8 x$ d: o* m2 ?0 E1 U+ J2 R7 n% {7 D0 l# r; y- [) F+ u
(一)
9 H1 i# d5 L: ]9 ^$ G
引导案主积极参加小组活动,以期使她能够首先接纳别人。再有条件的时候,引导福利院的孩子接纳范佳慧。
) o0 ^8 d/ C. n
7 ~; s& X) U+ |+ D5 D(二)% l; b% E) @" D* K/ D
与护理院合作,培养她的生活自理能力。+ v2 \* m- a7 U
/ n1 `- w6 _+ y5 u# l
(三)
, M" z, Z7 h( H1 [$ l8 c/ G
在小组活动中,鼓励案主表达。
6 J3 Z# g2 E+ `  [, I2 j/ ~4 V0 T0 v% a# F$ ?& L
(四)1 R9 v+ b9 ^( r) Z
教案主绘画、唱歌、跳舞,让她感受快乐,唤醒她沉睡的心灵,以期其行为有所改变。! k* I. [5 O* T8 s5 x5 k
, O) F6 @% z8 j
(五)/ b" `5 W- _* z' r3 b/ x6 D
在实践活动结束之后,与兰州“惠灵”联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
& u: _. g1 F$ a4 I: E. Y3 P3 e* W% c
(六)
: D& J8 U. D% V
与护理员保持联系,了解案主近况。$ {9 c* Q+ i; Q; _3 C: u( S, d

8 ]2 @& y6 n" L8 o' x  A. p, |4 @$ v! m: j: f& Y

& ^6 T* I1 D5 Q) s2 [2010.07.12
/ X6 n0 c# _* P* S0 V  L# t% p
工作过程及实施摘要
/ g2 d$ X. \$ |6 j8 \
713" I' y9 G0 W6 q8 m/ C5 v( K- N- R

; G9 i% L4 q- ^7 d
白天案主与其他小孩一起参加我们的活动。她总是分不清书的正反。他只要+ h1 r! }0 D6 I; P7 }
拿着书就能稍微安静点儿。但同时,一旦书到了她的手里,就是占有了,不容许别人动,也不回归还。在我的多次劝导下,他还是肯听话的。
" l8 u3 J3 \: F3 G$ i! C7 z' c( E0 J/ x" B0 ]8 j' F
晚间,我情袁媛(工作者之一)帮忙,第二次为她洗头、洗脚。这一次,她很配合,洗完之后,我们和她待了一会儿,和她说话,逗她开心,她,笑得很灿烂。
) t1 U* p, }4 W) O& G
- W' t1 ^+ Z& n3 l8 j1 d1 V% a
5 X3 a4 I2 K* `! e" T) k$ E 1 i# `6 v' A. Z8 o! u( ?
评估:
- d4 N  O& R9 g- ?: W7 [0 a8 w4 p) l5 O& R
     把案主纳入我们的小组活动当中,开始她很不适应,但一天下来,她还是积极地融入小组,效果不错。
6 O2 j# X% I" h- {9 ^5 O! H$ ^  c
我和案主之间,关系良好,她对我的接纳很快。对于她,语言的作用是有限的,工作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关爱的注入方式上,让她在内心深处感受到这种关爱。
, w  M. W3 Y% s; V' I
2 I, N$ R4 P" W! V 7 x8 _1 v4 ^. @8 t9 t2 A
715
: m: _3 j* K) q
案主今天的表现糟糕透顶!
, N- v8 q; Y, X) W7 q* ^, z: m8 @0 n& R% s1 N  M
早晨十点后,我们安排组员到楼下活动,案主非要看书不肯下楼。我和其他三名工作者的劝说没有丝毫作用。后来,她又借口说鞋子太破不能穿而不肯听话。无奈之下,我们只好向护理员求助。范佳慧一听到护理员喊她的名字,便立即停止了哭闹,赶紧穿鞋。最后,她被护理员带走,我也无能为力让案主参加接下来的活动了。
0 x3 r. z  T0 B! A, s: \( t9 ~8 Y9 @7 C
0 y9 n* d) b% M# C, Q) e, Q# l! [7 ~
评估:
    由于我自身工作技巧的缺乏,致使在面对案主的反常行为时无能为力。表面上看来,前两天的工作对她并没有什么作用,反而是案主变本加厉地延续她的失范行为。实质上,他今天的表现是正常的,因为她没有什么记忆力。& S( C4 Y# F( B/ S% `4 v. u% h
对于这个特殊的案主来说,我目前掌握的几种个案工作治疗模式的方发,显然是不适用的。我个人认为,对她的工作依然是以关爱为主,适当引导,对她的失范行为的改变是不能抱太大期望的。7 Z7 k, `0 t& n' e6 y( C
716
; z' K6 o  i% J/ V; t
  今天晚间,我请求工作者樊佩帮助,第三次为案主洗头、洗脚。这次,我们主要是引导,让她自己完成。案主表现得很开心,也很努力的按照我们的引导在做。对于她来说,自己洗头显然是无法做到的,这需要很长时间的训练。相对来说自己洗脚就容易多了,在我们的引导下,他已经能独立的完成。, M, T) J8 p9 c" c/ r
评估:+ r9 b4 W  `# E9 p+ p# c0 S9 S
对于案主良好的行为表现,我们及时的肯定并鼓励。由于我与案主之间的交流,语言的作用有限,这种鼓励主要是表情、适当的肢体动作和爱抚来传递。其实,在很多时候,护理员只是单纯的护理,而忽视了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在这方面,案主是有很大潜力的。/ b6 m5 V* a) J2 ]
717  H- Q  n% S" b6 Y: z4 Q
在案主身上我又一次看到了希望。0 M& i: C- F: w0 Y
在今天小组活动安排的绘画环节中,我与其他三名工作者可以引导案主,让她在小组活动的气氛中自由发挥。最后,而且是在同其他孩子一样的时间内,她完成了自己的绘画。这幅画色彩明艳,以天蓝色为主色调,很有表现力。我真的很想从中读出些什么,但我实在无能为力。+ S: d0 m3 W( D
下午,在我拉着她在院子里散步的时候,第一次听到了她的歌声,她唱的《小燕子》,好听极了,对我来说这声音犹如天籁,是我期待已久的改变。除此之外,他还能唱出我们前几天排练过的歌曲。很欣慰,因为这说明,她不像护理员描述的那样低能。
) I6 F% i# I$ F* Z; e" L9 P
一天下来,他一直很精神,笑得很灿烂。8 O+ q; ]4 X; r" x& p% F# b8 G
评估:
4 Y4 l& |% n. C. N3 e3 O
从今天案主的表现来看,他至少在绘画、唱歌方面是有潜能的,只是因为没能正确的引导,致使她被长久的压抑着。" d3 T$ T6 Y' O  O
在此之前,我也试图教她唱歌,但是她始终没有开过口。也由此可见,那种机械的引导方式不适合她。而在福利院的生活,对于她的成长也是极为不利的。
) F; j2 O0 ~1 X( u0 W- m6 Z( S) t
对她的引导,我想,首先是要让她保持好的心情,在她开心的时候,问她一些问题或是引导其行为,或许会有些效果。
. }7 x! t, J( v+ p, b" R
720) e8 n- c+ |) s* G9 b

5 a% Y% Z) D1 @5 R5 p  F, p' ^. j8 o) j! K0 x& M8 d
0 C  n( l9 Z% C0 D
这几天,案主的情绪比较稳定,而且变的听话了。听话是说她基本能够明白我用语言传递的信息。和她在一起还有一个叫圆圆的小男孩,也存在比较严重的智力障碍。当我要求他看好圆圆时,她会用我平时对他说话的口气让圆圆乖乖的坐这看书。
5 f1 ^5 d- z+ a* L' T$ C
( b/ \3 M+ b- y( @# z0 C     今天下午的汇报演出中,在音乐的刺激和表演者的引导下,她跳舞了,很有节奏感。她的表演得到了全场的热烈欢迎。
" U* r; v. P6 O7 l* C& i3 |' x, `; ^1 L! I& ^: M/ I
评估:/ p4 q# B; D) e6 s+ b$ g! H

- G: M- Q1 k8 U/ u" w     在我看来,案主真的进步了,我的工作在她的行为改变上有了效果。二案主在下午的精彩表演更让我相信他的潜能。在智力上她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但同时,在这一阶段的引导中,没有让她跳舞,这是个错误。我只看到了她身体上的残疾,而忽视了她内心深处渴望进步的思想。我没有准确的评估案主的能力,而把大多精力集中于问题的发现。
" n3 n8 o( n& L8 d' x  b/ i
3 L4 e& e6 U' J阶段评估:
$ z; a. Y' b  H) R9 F
) E4 J# Y; a# f' a* d2 u0 z     按计划对案主的个案工作第一阶段结束了。从总体上说十多天的引导是有效的。通过引导,鼓励和关爱的注入,她在许多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变。他与福利院其他孩子的接纳与被接纳的过程已经开始了。她知道尊重别人,攻击性也不想向以前那么明显。在工作者的引导下,她能静静的坐着看一本书长达一小时之久。现在,她至少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想要什么,想去干什么等等。
' D3 `% y" R3 K  z6 X$ u- m" \3 U- _' E4 [% ?: U
     从专业角度讲,整个工作过程并不符合个案工作要求。然而,这是现实工作的必然要求。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环境里生活的特殊的案主,泊来的个案工作理论并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作为模拟社工,这是我在这一阶段工作中最大的困惑。由此看来,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很弱,急需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5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完整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5-15 11:23 , Processed in 0.069812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