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马 彦& ^! K, z1 Z, z3 y U8 a ^7 K& Z, C q
笔者难以理解「和谐」在部分社工眼中何以成为洪水猛兽,近日有社工和社工学生游行「反和谐」。追求和谐、以和谐化解危机本身何罪之有?在大澳风灾一事上,女青年会以调职息事宁人,极力修补与地区团体的关系,避免大澳社区分化;相比起来,纯讲申诉不讲和谐的做法,又能为大澳居民带来什么好处?事件直到今日仍纠缠不清,所谓带领居民极力申诉,坏处却已表露无遗。
8 n3 r: E$ {* y: x) n- g' r! N3 n 涉事社工在事件中有否尊重过地区团体的角色和意见?大澳是一个乡事色彩浓厚的社区,所谓入乡随俗,社工明知乡事委员会在社区内地位崇高,受到不少居民支持,社工偏偏采取孤立、对立策略,违背社区以乡事派为主的既有的自我协调功能。" N( o4 o% J h5 b
另一方面,社工负责推行社区工作,如果认为社区遇到不平事固然会以抗争的手段解决,这的确是社会工作介入方法的常识。但是,这是否社会工作的全部?如果社工以为书中所学的抗争策略能处处套用,又认为大澳社区能采取同样策略的话,那只显示这批社工幼稚无知。
/ t4 S& p; u, u3 g% ~
: S- p2 n+ t! x1 V 分化社区 如何保障居民利益8 y4 s8 g+ |( V1 Q, U4 E4 Z1 t
大澳居民可能在抗争过程中生成「有能感」,可是直到现在,在具体环境下仍「一无所获」,耗费精神在申诉抗争之上能如何推动改善步伐?即使政府在早前的风灾水灾中出现一些救灾欠妥的情况,涉事社工又如何针对这个问题的关键,带领居民作具体实质的改善?这才是这位社工更要带领居民处理的根本问题。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涉事社工和工会组织不求甚解,只以被调职的现象上纲上线,自动归边,却从无反省自己在事件中的角色是否恰如其分。
9 c1 R+ I" f- V/ T7 d 社工追求的社会如果不是和谐社会,难道互相批斗、挑拨离间、加剧仇恨才是社工应尽的本分?如果一个平和的社区,最后要以分化收场才可争取到居民的利益,这种策略是否对居民最有好处?换一个和谐角度处理事件,是否更能两全其美?有些社工事事以抗争为本,以为抗争就是社会工作的一切,是社会工作的唯一价值观和介入方法,以为组织居民讲「恶」讲「斗争」一套就能争取更多好处,那只显示这些社工的专业思维狭窄,介入手法肤浅呆板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