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9-09-17
( K, K0 L" X- p7 ^; h% U) x9 d, ^) y4 l( ?! V1 [9 S9 n) }
■知道分子 之邹至庄专栏 9 \4 K( [' `& _6 K. O
& P' @. t$ }7 R! B) g t8 V
我曾撰文讨论经济学家能否做准确的预测,说明经济学家可以准确预测的事件,第一类是遵循基本经济规律的事件,第二类是独特的具有不可重复性的历史事件。但影响这些事件的因素必须可以列出来,并且我们也能够分析这些因素的作用机制。总的来说,对于遵循经济规律的事件,我们可以用定量的计量模型预测;对于一些不可重复的历史事件,我们可以用定性的分析去做预测。今天我尝试做一个第二类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预测。1 ]- n! g" R+ L+ ~" s8 K
0 E5 R! g: }" t近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大有进步是大家公认的。现在我们讨论中国社会的进步,其中两个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进步,社会怎样会进步。什么是社会进步:在一个良好的社会里,人民安居乐业。如果要问社会有没有进步,我想应当是由民意决定的。说社会有进步,就是说人民觉得社会比过去进步了。- T0 ~ S: W3 ?3 x. _, M
0 ]1 K' y" y% B+ x2 |9 q! g- w有什么因素和条件会使社会进步呢?& g- ?5 \( e5 @( _& ~0 _8 T
' z& e. L7 E+ |+ E: a
首先,经济条件要满足,没有饭吃的人不会快乐,而身体健康也是重要的条件。2 E3 V+ c1 y. l# H6 j7 Z' g
# ]" g. H+ f- P, _4 ]0 ?: Q
其次,民众要守法,不做伤害别人的事。这与经济环境也有关。衣食不足的时候,犯法的人会增加。现在世界经济不景气,各地犯法的人就增加了。
% \5 W, }* ~' e, M: q& \5 P7 r3 Q+ u; S& G/ Z c- d
最后,民众要有公德,愿意为别人效劳。如果民众齐心协力合作改良社会,可能会比个人分别去干更好。: v) ]9 h: W* Q. Q
: J" T) M3 a3 u& x: b: f. ^" O
中国社会又会如何进步呢?我相信中国社会是会继续进步的。原因是政府与民众都向上面的三个方向努力。让我先从中国的经济进步谈起。政府从1978年开始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个市场经济的环境,一面改善基本建设,一面让民企利用这环境兴起和发展。中国国民收入多半是由非国有企业生产的,其中包括几乎全部的农业,多半的工业和服务行业。同样,政府与民众合作改良了中国的社会。! m% G) A1 v7 ]* V4 _8 N
9 u/ k+ B( N% ?7 i( I过去二十年,政府改良社会工作已经有了不少成绩。这是人民大众会认同的。政府注重教育事业,在大中小学和职业学校作了大量的投资,改善人民的素质。此外还建立了一个公平合理和适当的环境,相当于推动经济发展的市场,使民众有机会创立事业,改良社会。
$ T3 C X# @0 b7 G. D s+ d# [# \$ o& `6 B
关于人民大众的工作,中国有许多相当优秀的人才。事在人为——— 只要有机会,常有社会精英会努力去改良社会。有人可能觉得我这句话太乐观。他们可能会说,有才能者不一定会做好事,有些会做坏事。如果是这样,他们就不算是精英分子。社会精英之中也有很多不愿意改良社会的人。但是只要有少数社会精英肯去干就会成功。当然,事情的成功要靠多数人的努力。但是出主意的,是靠少数先知先觉的人。在社会建设上,在产品发明与推广上,在科学研究上都是如此。( a* f8 E9 ?! W0 W0 c+ x9 z
& X k5 i4 s+ B7 q4 ]
中国有足够数量的社会精英。他们愿意努力,也有机会,同时也有社会机构,如企业、学校、新闻媒体提供合作的舞台。还有一点,社会精英还可以推动和建立优良的环境。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市场本身的环境,例如纽约与香港的股票市场,也是由社会精英推动建立的。
; y c6 m. [3 v0 Y, H. d3 m4 L) @ k5 J/ K
当然,中国社会也有很多问题要解决。例如腐败行为,无论政府还是学术机构都有,而且有些腐败相当严重。但是我们发现,当中国经济进步的时候,经济的制度和环境都不是没有缺点。只要积极的力量强一些,社会便会进步,这是我们从中国经济发展经验推出的结论。中国社会的发展亦然。看看中国的学术腐败,有些人觉得是十分严重的。但是,中国的学术研究近二十年进步得很快,而且还会继续进步。有些读者可能觉得我对中国的发展看得太乐观,没有把中国社会的缺点看得很清楚。但现在谈的是我个人对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观察。我只能说明为什么会作乐观预测的理由和证据,请大家指正。
) g% o9 U N% [! e
: ?& F ] s& w- W- U(作者系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客座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