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粤清流社 于 2013-12-23 09:45 编辑 z8 P( M y* x+ J! t+ U
( p3 J, K. G/ w: l$ K 督导知识之& i' M. h p/ F1 h
我们的社工太年轻?
) L1 j$ N& C7 \& \6 ~" d- V+ Y) @/ b8 ^. V
1 ?6 ?& b* ~# x
很多领导都会询问我们服务团队的社工平均年龄,亦有领导很直接地评论——我们的社工太年轻!这些领导偶尔无奈地反映我们的社工不够进取,在表达时不够大气,未能够向外好好地反映社工的业绩;亦有一些领导会感叹社工们未结婚,更没有孩子,人生经验不足,所以都不敢让我们的社工做一些太严重的个案,担心社工应付不来,反而令危机恶化。 对于社工不太会突出自己,我理解这是行业的特质使然。社工是一个助人的行业,要以人为本地协助面对困扰的人群,因此,社工要有利他精神,能够实事求是地工作。当我们聘任社工时,过于浮夸或者自我膨胀的人未必是首选。因此,社工在行业中比较低调,在群体中表现比较体谅、忍让,都很契合社工的专业特质。 至于人生阅历,我想每个人包括社工都是从没经验到有经验。我督导的社工团队成员都曾经认为自己太年轻,以自己不是家长又未结婚,而服务对象的家庭又跟自己的家庭不一样等理由,认为自己很难理解家长的想法﹑玄妙的亲子关系,因而对家长工作望而却步。真的是这样吗? 大家都知道社会工作是以“自己”去服务他人(use of self),丰富的人生阅历当然是一种资产,但如果不懂得尊重其他人/家庭的经验,亦可能是一种包袱。因为就算是同一个家庭内的成员,经验都会不同,所以社工不一定要体验过所有的家庭才能理解家庭。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单单从自身经验出发,还知道自己的“不知”,并以尊重的态度去体会接触的家庭的处境。 通常,我都会引导同事先放下服务对象的家庭,回看自己的家庭,由“服务专家”做回一个平凡人,以子女的身份回看自己的父母﹑自己的亲子关系,以平常心去理解平常人的家庭,再从不同家庭的处境去感受接触中的家庭的挣扎及挑战。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从人性去分析,从经验去理解,从感情去接触,逐步靠近服务对象的经验。 事实上,大部分的社工都没有残障,也没有长期患病,但我们的康复社工、医务社工每天都在处理一些自己从未有过经验的案例。就算我的社工学生,在适度的督导下,有部分都能够处理复杂的个案,其工作表现不一定比前线社工差,如果有足够的支持及磨炼,他们一定会令人刮目相看。一个成熟的社工,不但会懂自己,更会去体会他人的经验;不但不会以一己的能力局限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会在当事人及系统中可以动用的资源方面发挥积极的效用。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我们的社工行业起步迟,行内有三四年经验的已经算是“资深”,有的甚至已经是机构的主管级别了。不单是前线社工,很多服务机构的管理层都不超过三十岁。先不说什么专业的知识或技巧,就连人生的阅历都很浅,很多人情世故亦不太懂,很多情况下都没有足够的经验去应对,因而造成合作伙伴的担心。 作为督导,我的心情也很矛盾。一方面,前线的服务与社区的联系需要有成熟的社工来操作;另一方面,过度看重行政或公关工作的繁琐程序、条规,人事关系的成本利益计算,特别是对于没有前线工作经验的人,很容易被僵化和条规化。 其实,年轻人的直接纯真﹑没有负担的冲劲、畅所欲为的梦想真的很珍贵。我自己也是这样走过来的,成长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所以我希望我的同事一步步地稳健成长。看着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打扮老成,努力建立自己的人脉及影响力,在竞争圈里一层一层地画自己的山头,我心里感到有点可惜。 而现实就是那样充满矛盾。我们没有能力也不必拉下时代的巨轮,而要协助巨轮稳固前进,我们就先要建立自己参与巨轮滚动的方式及位置。那么,怎样令我们的社工既懂得人情世故,又不会虚情假意?怎样令一个社工既掌握人世间混浊的灰色地带,又仍然清明如镜地看到公义所在?怎样令一个社工既能够于复杂的利益关系间游刃有余,又依然能够保持一颗助人的真挚之心?这永远都是我们在培育优秀社工接班人时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