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596|回复: 0

[慈善公益] 公益慈善更需精细化、专业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22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3-03-21 10:01:16  中国经济新闻网

; I* }3 A5 |# L! {        ■本报记者 姜业庆
- k& O' E. L7 H$ T5 F  \  , ]# r# t, t! ]* C' h" Q. [
  3月20日,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委托公域合力管理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的《贫困地区小学生缺鞋状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该报告“细分性强、针对性强、专业性强”的特点,在国内公益领域开创了先河,有望为中国公益模式的创新提供重要思考启迪。
" @0 |, U& p/ J. s; x+ E  0 P5 U9 }' F9 C! v
  同时,该报告的出台也被业内视为一个里程碑式的尝试,被看作是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精细化、专业化的发端,填补了相关方面的空白,更重要的是为中国公益事业走上专业化之路,采用更科学的运作、管理模式,以及有效解决“供方”、“需方”的信息和物资相匹配的问题,提供了重要启迪。: x1 l( H" \2 Z
  % T+ y* G! I9 L6 Y  A0 S4 S, g& q- c
  长期以来,国内的公益慈善捐赠存在着“不问所需,我有啥我捐啥”的现象。我们不止一次地看到,很多迫切需要得到援助的贫困地区的人们,往往一下子收到很多本根本用不完的字典,收到很多不合身的衣服、不合脚的鞋子……正如该《报告》所述:N县受访的两所村小的小学生们获得的少量鞋类捐赠,捐赠者直接将鞋子寄到学校,由学校安排发放。该村小的校长谈到此事时说,“2012年收到过一批鞋子,我们看情况就发下去了,有的孩子给了2—3双,但有的一双都没有,因为没有适合他的尺码的鞋子”,甚至“有小学生领到的鞋子是40多码的,根本没法穿”。
9 T$ L, C' `1 [- x& _+ _" _/ O  9 ~9 u( o; \4 Q, b
  长期以来,全社会整体的捐赠量十分可观。但很多慈善捐助往往停留在“一次性、运动式”的模式上,灾情来了,你捐、我捐、企业捐、个人捐……不可否认,这些集中捐赠解决了困难群体的燃眉之急,但更广大的因病返贫、因灾返贫的贫困人口在那之后的长期生活里却得不到足够的帮助、有针对性的帮助。
% |+ S9 f/ V4 S% Q5 x  
. I$ V' b" G5 U! J9 x: H; f  究竟怎样的模式,既能解决需要帮助的群体的具体需求,又能让全社会的公益资源、慈善物资得到最高效、最大化的利用?. d5 V, B$ T# i0 V
  
8 ?7 C9 E. \0 R& q9 ~9 p  根据《贫困地区小学生缺鞋状况调查报告》的实地调查,贫困地区仍有大量的儿童缺鞋穿,“两年只有一双鞋、与兄弟姐妹合穿一双鞋、鞋穿得实在无法穿了才能有新鞋”的现象在个别地区依然较为严重……如何捐赠,就可能就涉及诸多琐细、但必须面对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比如每个孩子鞋子的尺码是多少;长年在山里行走,他们平均多久就需要换一双鞋……0 ]2 A# {4 l: ?' b& d  r( [( `8 S- K- b
  1 u8 j: R5 l5 ^% i
  这就需要在启动捐助之前“先问所需”——做针对性的需求调研、调查工作,这样公益慈善才会做得更精细、更专业、更具针对性,也更具有可持续性。5 S% S+ B" e' _0 ~! ^4 e/ j
  ( Q0 f  ?# U( i, ]
  公益慈善应该是一种长期的、持续的爱心付出,相比“一掷千金”,慈善捐助需要的是可持续的“精细化、专业化、针对化”创新流程。在捐助之前,是否能够出现更多的“先期调研报告”,不再是“一次性的、不问所需”式的捐助,而是“先问所需”,做好先期调研、调查,进而后续确保受助人得到真正所需的关爱。这样的公益,才是物尽其用的公益.这样的慈善,才是人人参与的慈善。
; g" {* w- S- ?8 O0 P" f& A: P

) K1 _* c8 U  W, {, L: B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经济时报 编辑:张丽敏

& I$ e/ I. W"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1-9 02:18 , Processed in 0.044845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