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曾多次报道草根公益缺乏资金的状况。 本报记者 陈之焕+ g, N; T3 a) b$ X- [( K* e
因为资金短缺,青岛每年有大约50个公益组织消失。如何解决民间公益组织的资金短缺问题成了人们热议的一个话题。16日,青岛团市委、青岛红十字会微尘基金提供10万元资金,同时组织开展社团公益领袖培训班,致力让公益团队摆脱“乞讨式公益”。
. H1 h- W; |& Z: t9 z* }8 d9 ]6 R3 Z ! l" Y( W. N) _% W
现状: 每年50个公益组织解散
/ M+ k. H% l% k: n “每年都会出现一些新的志愿团队,但过不了多久就销声匿迹,真正存活下来的没有几个。”对于公益组织的消亡,曾经组织过“扫街”义工团队的张新开说得比较直接,就是差钱才开展不下去的,80%以上消亡的公益组织都是缺钱。& Q) x) g) d6 h
因为缺钱,原来每个暑假都要去贵州支教一次的“西部支教同心会”,现在已经很难组织起像样的活动了;因为缺乏管理知识,前几年在岛城小有名气的“敬饭团”也基本沉寂了……面对一系列困扰,不少公益组织正逐步萎缩。0 B0 W c4 E* b+ |0 B
据青岛市志愿者协会统计,每年青岛市有大约50个公益组织消失,而如果算上一些义工团队,这个数字恐怕还要翻番。缺乏资金是现阶段民间公益组织普遍存在的现象,同时也是制约民间公益组织发展的最大的障碍。志愿者在感受着公益所带来的温暖和快乐的同时,也面临着不被理解、资金短缺和内部管理不善等诸多问题,不得不面临“乞讨式公益”的尴尬。6 j b$ J1 r$ h/ z/ q. g K0 m- S- m
9 ^, n0 n: W& \6 t0 H$ _
调查: 太缺钱,八成经费内部平摊
5 ]& \8 p% B# \1 p+ t& X 对于经费缺乏的问题,来自岛城一个环保联盟的志愿者刘晓平深有感触,他们几乎没有额外的资助,每次活动经费都是平摊,但是成员经济情况都不一样,大家的承受能力不同,受经费的影响,有些活动很难进行。! T3 x( E! ~& I" R- N5 {1 H
“经费其实都是自己平摊,我们开展高校同伴教育,每次50元的活动经费都是3个领头者出资,开始很好,但是时间长了就受不了了。”你我公益发展联盟的马弋丁说,他们尝试过拉赞助,但是收效微乎其微。由于资金短缺,组织的活动也由每年的80次降为20多次。' f* C) E5 W( _' C2 ] m. S- b W
手语角成立6年来,其运作资金也基本上是靠组织者王建民老师一人,“现在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有人帮我出教材,捐助影像设备。”目前,资金问题也是手语角面临的最大问题。
. ^( u1 }# \- [' m/ u2 l3 [: O青岛市志愿者协会的工作人员称,在这些公益团队里面,80%的资金都是靠公益组织内部平摊的,真正能拉到赞助的很少。
$ [0 r, _; R* W. L% ]# F# k" S% v 4 |. k: }: a) X. _" s3 Z# Z
探索: 启动资金后援, 培训公益领袖0 ~! x- K) J6 t5 S9 P
近几年,针对民间公益团队资金短缺的问题,各方一直在不断探索,并采取了资金支援、领袖培训、成立公益组织基地等措施。7 o) A: \2 p9 P
16日,青岛团市委、青岛市青年社团理事会、青岛市志愿者协会、青岛红十字微尘基金在青岛市团校共同举行青岛市志愿服务公益融合活动签约仪式暨青岛市青年社团公益领袖培训班。评出爱心助教、关爱新市民子女、应急宣教、城市文明建设等10个受资助的志愿服务公益项目,资助资金共计10万元,预计近万人从中受益。此外还组织了青岛市首期青年社团公益领袖培训班,课程内容包括社团领袖成长、团队建设、公益项目设计等内容,计划利用一年的时间,重点培养20名青年公益社团领袖,进一步提升公益社团领袖的综合素质。" k! S& r2 U9 h3 f! S9 V3 r2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