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x. H- T( w; h# G: d3 |- z1 J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蒂姆·哈福德 7 O2 B) M3 L$ r7 ?; l) A% j
* t- l: J% a( G, T% X+ S/ D, A- O亲爱的经济学家:* h, `6 c; U5 @5 s% N/ ?) e
过去一年,我一直在银行业寻找新工作。但无论我怎么做,和谁交谈,都没有任何机会,得到的只有拒绝。% f7 @: [3 R1 |( v; O
一个月前,我开始转运。到本周为止,我已收到五份工作邀请,此外还得到公司内部的一个工作机会。这是怎么回事?不错,经济形势已有所好转,但这就是我工作机会从零蹦到六的原因?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雇主们的雇佣政策不完全是胡闹吗?由于我的供给完全无弹性,而他们的需求又增加了,这就意味着,他们现在得开出比半年前高得多的价码。雇主们是否就是不擅长制定雇佣计划?还是有其它原因能解释,为什么我的求职“干旱期”会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告终?1 O8 d/ ~3 R9 A! G, k* k' I
抢手货, F ]: R" N& L3 m, H/ S
$ T- ^& j1 |. `# Y% N( @) i, v亲爱的抢手货,) X, d( {& H8 l) g4 E: A5 |6 ]
首先恭喜你!不过,我认为你正在犯一个常见的错误,就是把你自身的情况与经济总体形势混为一谈。(正如老笑话所讲的:如果我邻居丢了工作,那是经济衰退;但如果我自己也丢了工作,那就是经济萧条了。)举例来说,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Bristol University)的林赛•麦克米伦(Lindsey Macmillan)给出的数据显示,英国上世纪90年代初的衰退结束时,不少家庭都比衰退开始时富裕;另一些家庭则比衰退开始时穷得多。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差异,远大于繁荣期和衰退期之间的差异。你的经历并不具有普遍意义。, b7 X* X c, @0 a: S3 S
对许多工作岗位来说,最重要的是寻找到适合岗位的人选。适合岗位的申请人,或能把自己描绘成岗位最佳人选的申请人,将会胜出。所以我的猜测是,你不过是变成了一位更圆滑的应聘者。我唯一担心的是,你可能会在伪装内行方面聪明过头,以至于最终干上一份远远超出自己能力的工作。不过,既然你是在银行业干,那么至少你不乏同道中人。& U, V; k# J7 ?1 m* {5 x
译者/汪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