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老年人旅游,事先备好零钱,以供老人不时之需;外出就餐时,待所有人落座后再发筷子以示尊重……这些来自基层第一线的社会工作“窍门”,虽然琐碎繁杂但却非常实用。记者近日从苏州市平江区获悉,该区将这些社工工作法加以总结归纳,并在辖区内的477位社工人员中全面推广。 ; C! s9 Y5 a3 R, w, x g# \+ J7 }
/ G0 ~9 K$ _0 y: I1 @ 据介绍,首批推出的社工工作法以创始人名字冠名,涵盖了社保、城管、生育关怀等8个领域,这些工作法都是基层社工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小“窍门”,经过居民推荐、社区评选,最后总结出来的。
8 Z$ `& N+ i8 ?, }- V
4 G, N, r$ K9 r' z' m- L7 B 董洁是平江区钮家巷社区的一名社工,每次组织老年人旅游,她负责的旅游车总是井井有条。原来,针对老人旅途中的实际问题,董洁相应地做了一些细心的“小动作”。比如,早在报名之初就为老人排好座次;事先将上车时间、地点及健康提醒等都写在一张纸条上,以备老人不时之需……她的这些做法被冠名为“董洁工作法”,向全区推广。 , r% A7 |- N. X7 G: Z N- \
" T! }: q" \. F( p; w5 [& ?7 F( l+ V
“每天与居民群众面对面,工作方法至关重要,有时一句话不得体就能让人暴跳如雷。总结归纳一些行之有效的人性化工作方法可以少走许多弯路。”平江路街道大儒巷社区副主任张秀芬从解决居民闹心、领导操心、人人关心的事情入手,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的工作中,形成了“宣传、走访、记录、解决、反馈”五步循环的“张秀芬工作法”。
/ `1 _8 |: y; q* T: P# u8 ?3 B Z: S) M% a/ J
专家表示,社区工作面广量大,往往只有行业标准或工作流程,却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具体操作细则。社工工作法的推出可以促使社工更好地服务居民、服务民生。8 f! L% [+ h( _6 _0 ?
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