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辑:三年之后 ) `5 `/ S, p8 h+ y! p 1 p! N1 c( a7 z( [* C 转眼间到了2007年9月,蓦然发现自己已经工作三个年头了。除了叹息时间的飞快,便是惊叹自己走过的三年之路。三年之后的我,更多的是惊叹,无法想象自己的这三年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我仿佛觉得自己好象是一个导演,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尽情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拍着 “戏”,那是很自由的,艰难的,同时又是很充实的,导演的想法可以十分离奇,观众不一定都相信这些想法就真的可以拍摄成功,但执著的导演总是会克服各种困难,永不放弃,于是一些在许多人看来不可能的东西也终究成了现实。4 k$ T; b8 J' ]; q3 a
m1 }1 I. e) t1 C/ [' u7 j+ d5 M 在过去的三年,我一直认为是“热情、执著和勇气”让自己一步步进步、事业发展。三年之后,觉得这对于成就一番事业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觉得这是新时代青年应该具备的素质。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5月4日,寄语青年要争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这32个字迄今一直在鼓励着我,给了我很大的动力。所以每次应邀外出给青年学生作报告时,我都不忘把胡总书记的这32个字给他们送去,让他们铭记于心。我下定决心,将来无论我走到哪儿,我都要把这32个字带到哪儿。 5 L' p3 V T- k' N$ o7 p* X K: d 9 T; j% H7 J7 a 2007年10月15日,对于全国各族人民群众而言,这是一个大喜的日子。中共十七大的召开,让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绿城社工服务站也迎来了她第二次新的春天。那一段日子,我很激动,很早便盼着观看十七大的开幕式。我组织了站里的义工和社区的老党员共同来分享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我认真地聆听胡总书记的报告,边听边领会。特别是对于报告中提出的“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深有感触。作为一个专业的社工组织,我们不正是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为己任吗?所以我感觉到了组织存在的光荣,感觉到了组织和个人的责任,也仿佛看到组织未来的光明前景。我为之祝福。 ( u0 W8 W' e x- a0 m
3 a9 }: V2 z @6 [$ d- v
三年之后,我的动力更加强大。刚进入2007年9月份,我便开始带领团队进行一系列的改革。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职社工。组建新的社工团队。启动专业培训。组建绿城社工艺术团。推行“以站养站”改革试点,率先启动河南省首家“援通进社区”工程。在全站范围迅速掀起“贯彻十七大、做新型义工”的高潮。在众多义工的共同努力下,绿城社工服务站实现了又好又快地发展。2007年11月27日,国家民政部人教司领导亲临站里调研考察,给予了充分肯定。民政部领导认为“绿城社工是一种特殊现象,的确是我国基层社区建设方面的新创举,论其意义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在此后不到10天的时间,国家民政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李立国在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座谈会上再次对绿城社工服务站所作的探索给予充分肯定和认可。所以三年之后,我个人以及这个组织的成长与进步已经初步实现了第一个跨越。这既来源于自身对事业一如既往的执著追求,也来源于党的好政策,让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广。# Y$ o! r, U& c( ^2 C. q
+ `* R$ |' t% w& y. w" f3 U
“三年之后”是第一个三年创业路的结束,也是第二个三年创业路的开始。在新的三年期,也许我和这个组织都在积极地发生着变化,但自身的理想、信念、热情、执著和勇气不会变,艰苦奋斗的作风不会变。我将准备迎接更加艰苦的创业岁月,去推进这项事业更深入的发展。我深信,对于我而言,今日之路早已注定是一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之路,我将继续前行……
第十三辑: 幸运之路 Z: T0 {( C( _( z2 f4 X. u) y4 S
从2004年9月第一次参加工作至今将近41个月,我由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基层工作者,从孤军奋战发展为拥有数千名追随者的团队,从一个想法演变为现实,并且让绿城社工在国内已初具影响。时间不知不觉已经进入到2008年,绿城社工服务站由一个具有半官方半民间性的“准社会组织”即将步入正规化的道路。郑州市金水区南阳新村街道办事处因此也将成为河南省首个成立社工科的试点单位。一个具有极大创造性,以至于在中国法律上无法找到依法注册的新型社会组织第一次被合法正名。这不得不说是绿城社工成长史上的巨大进步。虽然这些都与所有支持绿城社工组织者的共同努力分不开,但有一点却是至关重要的。党的好政策与开明的领导,直接推动了绿城社工的今天。可以说,我的社工之路也是一条幸运之路。 8 [: k. B0 ?* g1 X6 E* k6 F1 L 7 _0 r: w7 E2 \. B7 r( O0 y! e4 b 在41个月的拼搏奋战中,虽然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是所有的困难最终都被克服,事情都在向着自己预期的方向发展。我是很幸运的。在当年武汉大学41名专业毕业生当中,我是唯一的一位做了“专职社工”,并且一直坚持到现在。这并非因为只有我优秀,并非他们不想毕业后成为专职社工,真正的原因在于我有幸遇到了将自己想法付诸实践的良好条件。特别是遇到了迄今为止以至于今生都难以忘怀的恩师领导。 4 |8 g$ Y/ V+ V$ c+ a( E9 p' ~8 _; p
2004年7月,我有幸作为金水区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河南工作。同年8月,参加工作前夕,时任金水区南阳新村街道办事处副书记的张乐法接见了我,并主动帮我解决生活困境。参加工作之初,南阳新村街道办事处领导对我特别照顾,帮助我解决住宿和就餐问题。这些经历都让我十分感动,难以忘怀。当我提出“社工进社区”的设想后,街道办事处领导高度重视,帮助我引荐专家教授,积极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为了让我更好地得到锻炼和成长,办事处领导为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免费提供办公场所并把社会工作作为街道办事处的一项新工作提上议程,从人、财、物等诸多方面提供方便与支持。2007年11月25日,我带领义工在郑州市紫荆山广场开展募捐活动。当时天气有些寒冷,街道办事处的领导看到我穿的单薄,主动关心我。更让人感动的是,几天之后,街道办事处蒋剑茹主任突然把我叫到她办公室,送给我新买的棉衣。主要领导亲自过问我的生活,让我十分感动。 H3 V7 ~) ^6 {2 B
8 o4 T5 ^; B5 t% k% V% y( b 也是发生在2007年11月,有一次,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朱洪斌专程到站里帮我解决困难,无意间发觉新办公室(当时刚刚调换的办公室)有些寒冷,当下决定为新办公室配备空调。街道办事处党委副书记张敏亲自陪我挑选……9 O' f& Z2 s. x
L3 Y& u5 ?4 W) I
为了推进绿城社工服务站更好地发展,2008年初,南阳新村街道办事处领导决定,将绿城社工服务站纳入办事处科室管理,并为此配备专职社工人员,提供专项经费支持。这项决定将在2008年2月下旬正式实施。6 g7 b9 r# _1 M8 f& E D& C" Q: X; l
+ w/ ]; C8 S2 ]; V 没有南阳新村街道办事处领导的大力支持,也许就没有我个人及绿城社工的今天。相信有朱洪斌书记、蒋剑茹主任、张敏副书记等如此开明的领导,南阳新村绿城社工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M% m l, `7 @1 V) H
4 d' B; k" M1 |, \7 L4 {/ D2 p% u
化感动为动力,在新的一年,我也将继续在金水区南阳新村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带领团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精神推进绿城社工又好又快地发展,为构建和谐新村、和谐社会而积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