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341|回复: 1

[时评] 建美国大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30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建美国大业 " y' O) ~" G) Q
  
" \$ t! G  X% O  兰小欢   `" |5 Y# G; w
  $ q! d( }) P5 M3 Q1 X) [7 S- [
  曾经在Twitter上发过一些数字,有很多人引用。稍微扩充一下贴出来,供大家思考。& Z& j7 S0 a1 j* q' B
  
: z; o2 d# e0 E. g! Q; v  数字1:1985年到2007年,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的中国大陆人共计51453人,90%以上都留在了美国。同一时期,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的台湾人共计20373人,一半以上都返回了台湾。在我们的近邻中,从美国回国超过半数的国家还有日本和韩国,这两个国家的学生70% 以上毕业后都回国了。而和我们一样同样不回国的留学生(停留率在75%以上的)来自:印度,伊朗,俄罗斯,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以及其他前苏联国家。每次说到这个,我都忍不住感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y3 y# u2 r# L' L7 Z( f
  
& w* ~% P  K/ J' d+ w  而且,人才的竞争是全球性的。那些没留在美国的人中,也不是人人都回到了中国,去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洲的也不在少数。0 }# c) K$ ~' p6 o% G
  数字2:在2006和2007年,美国培养的博士生中,中国人占10%;英国所有在校研究生,中国人占6%;日本所有在校研究生,中国人7%;加拿大所有在校研究生,中国人6%。4 z) B( `/ c* g7 ]9 G) S% ?4 r* @# L, Q
  数字3:在2006年所有拿到美国理工科博士学位的无论美国还是外国学生中,如果我们数他们毕业的本科学校,清华第一,北大第二,韩国的首尔国立大学第三,然后才是美国的康奈尔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大学。换句话说,以新毕业的美国理工科博士人数论,清华和北大领跑全球。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前十名至少还有中科大。
% f1 Z' Y- p7 {+ H" |& j  ) A, |, E0 m4 P7 T; M' K+ x( B- d
  (对数字来源感兴趣的朋友,见文末)
! ?1 w' Z" w& |; Y* L* e3 N4 M   . _0 u2 Q3 R  T
  
7 [, C7 m7 o( o4 @0 v1 b5 y  总结起来就是:好莱坞应该为中国国庆拍一部献礼电影,就叫《建美国大业》。与如此大规模的外迁相比,《建国大业》的演职员名单中的外籍军团,实在不值一提。国庆如果整个“人才方阵”,聚集所有在中国出生的世界上有名的科学家,那肯定是个大方阵,大外籍专家方阵。' a! s: }, ^- E% D
  
% U1 {+ A9 U, q/ ?9 R6 z" |; s  3 H$ w* a* x7 o) s" @4 K( V
   & L- a& b& n5 d6 x9 U% ?' e0 y+ i
  ; t& C: R6 E- g# q
  不调侃了,说几句正经的。/ R* L' w) `% Q9 L& p
  6 Y. M1 S! W  F
  1. 最重要的:我相信人有自由迁徙的权利,所以选择住在哪里不能成为道德评判的理由。当考虑所谓“国家培养他们的支出”的时候,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国家的钱是哪里来的。况且与那些可怜的支出相比,这些人后来对中美合作以及其他种种方式对中国GDP的贡献,恐怕远胜。
# i# Z3 D8 p. N5 E9 w5 y  
( P( F' {' m% l% ]: [0 G) ~  
3 W& h# M. s8 O0 Q6 W* }3 q% c0 B( w  
( e1 ^6 _* V0 |  2.有人问我,这么高的停留比率和20年前某件事有没有联系。从数据上看,恐怕关系不大。1987年和1988年在美国毕业的中国博士生中,停留比率已经在90%以上了。从那以后,这比率一直在90%以上,浮动不大。近年来出现可喜的下降,最后一年可得的数据是2006年,停留率到了88%。
! |4 s$ v5 R9 A) m  5 P% j/ k. g+ Q( l: R' K; f
   2 O- s* I, ?+ }" z% [9 j
  5 \' D3 @9 Y' Z% j; l" V6 Q
  3. 无论从发表科研论文还是专利申请上,这些人对美国科技进步的贡献巨大。这还不算他们的子女未来可能做的贡献,因为我有理由相信他们子女的平均教育水准一定远超美国的平均教育水准。) Q$ i% m% D9 ~+ C0 Z
  7 x, N6 I+ P$ y9 U4 s
  
0 a+ @8 \# ^# b. O  U  ) [/ C- l( h5 j: z1 n. r9 j% t
  4. 中国在吸引高端科技人才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算所有人都毫不考虑自身利益,只在乎科学研究,中国仍然不能提供相应的科研条件。今天的科学研究很昂贵,离开钱和设备,科学家和工程师只能去卖鸡蛋。中国现在总体的研发支出水平已经是世界第三,每年都以千亿美元计。而从我知道的来美国招人的单位所开出的条件也在不断改善,有理由相信未来这个停留比率会下跌。
9 R- L, D/ u/ E  ! Y# A) I8 y! h: Q" l* [
  除了钱,还有人。今天的科学研究已经不是单兵作战了,都是团队合作,分工很细。每篇论文的平均作者人数已经从1988年的3人涨到了2005年的4.5人。而从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看,一篇论文作者人数在10人以上都不罕见。离开了美国的科研氛围,想回国组建团队,难度很大。5 s( T; P/ c; f6 |% C' M+ t
  2 e3 ]) b) q6 N. L
  
# S, R) s: F" |3 Q* ~5 ]  
; {& s1 I) @$ u: T  5. 虽然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跨机构甚至跨国的科技合作已经越来越多。而中美两国科研人员合作发表的论文数量从1988年的521篇涨到了2003年的2828篇,涨了5.5倍,这和留美人员的增多密不可分。但同时也应该知道,同一单位内的合作仍然是主流,别说是跨国,就算在同一国家,离得远了交流起来也毕竟不便。每一篇发表的论文下面不止有作者的名字,还有作者的地址,名字不仅比地址多很多,名字数目的增长率也比地址数目的增长率快很多,这充分说明同一机构内的合作不仅是主流,而且还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3 M6 B; N7 V" U1 i( u5 R, l+ W9 Y  " a  c* ^1 `' B1 V
  
: V' r3 K/ p, w6 o8 v$ d  
# u* L) _$ b% P  
- L: x, s) f. [  
9 r6 R! m, o) r# u  人才是科技进步最重要的,把用美国人民的钱培养的人挖回去,是非常划算的买卖,可惜美国纵有千般不是,停留率还是一直坚挺。不能要求人家没成为落叶之前就归根吧?" X; C- Z* n( J5 t$ u
  
* t1 d+ j7 r! I7 E( q# ]  
! l: R/ @* L: S/ N  
6 {" J9 m3 r  b1 Y1 k. a! I1 i. C  =========================数据来源
2 ?3 w+ \& s8 j9 L! @1 A" m- I8 f  
4 j: ]% [4 s. T" r: l# @  数字1和3:有兴趣的可以google “survey of earned doctorates”,这是美国博士生的普查数据,极度靠谱。有年度报告,你可以在2006年的PDF年报中搜索“china”和“stay”,能看到些数字。但我说的数字你看不到,这些都是根据机密的数据库中的数据直接计算得出。
$ K. o- z/ @7 }! t) F; D# ]" c  
' }7 u  S6 ^6 `+ o# V% Q  数据2:google“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dicators”,这又是每两年将近千页的报告。涵盖美国科学研究的方方面面和相关的国际比较。我说的内容出自2008年卷的第二章,关于高等教育的。
% S3 b. W# X4 B$ S# k  
) q' h- }8 J9 I+ H0 D  © 所有媒体不得转载,个人随便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 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1思考><1思考>出国不一定是好事,也说不准是坏事,角度和立场不同,结果就不同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李越老师直播间|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7-28 01:51 , Processed in 0.041931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