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旅行途中,在读一个解说《论语》的书,读到其中的一段,觉得这段话对招聘很有启发。这段话在《论语.为政篇》中,文字如下: R9 W* d. h% ^1 V
4 g$ z/ }/ J, B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廋同搜,是隐藏的意思。这段文字的大意是,孔子说:“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走过的道路,了解他内心安于什么,不安于什么,那么,一个人怎么能隐藏得了呢,一个人怎么能隐藏得了呢?”
; A' N% g4 P4 }, Y( O8 T5 `9 F* Y
, E1 U1 u. [, A" J; t 对招聘来说,面试过程中要要必须了解三个方面的问题:% a7 t) o o0 j. X6 m# f
4 `# y( H4 a% _9 X# u8 j/ O 一、视其所以,了解应聘者言行的动机。
5 s& x7 x* N" G) K; f# f* m. Q* Q1 T; A7 M
一个最基本的需要了解的是了解其应聘的动机。另外,在听应聘者回答提问的过程中,要了解应聘者语言的动机,这样更有利于判断其真实性。同时,面试官对其动机的判断不能仅仅停留在应聘者的语言上,更多的需要通过一些面谈技巧了解其真实动机。比方应聘者往往会说应聘这个职位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很抽象的答案,面试官需要通过对应聘者所处情况的判断、细节的追问了解真实原因。更广泛地讲,面试官还可以通过对应聘者以往行为动机来更加全面地判断应聘者的素质。& P; N% R6 G1 r U9 l# ]
- A6 @$ A0 R+ D T0 V+ c. Q; t X
二、观其所由,了解应聘者的过往经历。
+ E; T' h3 V _; S
5 k$ \) Y* h* x) O S6 l, K 了解应聘者学习、工作的经历是面试过程中的必须步骤。一方面是由于一个人的过往经历会影响到他日后的发展,如,家庭教育,受教育的程度,过往工作承担的职责和习惯等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做事方式,经验和潜力。另一方面,在招聘中常用到的一个基本的假定是以往成功的人以后更容易取得成功。所以尽量招聘在以往的学习工作中有成功经历的人。
- f4 ~8 D, p5 B% q" k, Y0 j
2 e/ c. f1 G! R+ V 三、察其所安,了解应聘者的内心安于什么。
5 o; h5 g/ g S8 ~+ K' H+ n# V/ e' v, R/ O
换个角度看,实际是了解应聘者内心所追求的东西,或者说是应聘者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深层的东西,如果一个人的价值观与公司的文化相吻合,公司的管理成本和培训成本也会降低。通过对应聘者过往经历,未来目标和理想工作生活状态的了解来判断应聘者的价值观。
7 d" a! ?. o/ `* V9 e
, F& j: r3 a* _7 q3 } 以上三个方面用现代的词分别是动机、行为和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又是紧密联系的,动机是产生行为的原因;行为是载体,是事实,是动机的结果,是价值观的表现形式;价值观是最深层的东西,是产生许多行为的根本动机。通过这三者的联系可以更好地判断应聘者是否诚实,是否适合岗位的要求。
$ }- r- ?9 o1 C4 k
2 ^ }" r0 R. N" e9 i5 i ?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仔细想想,不得不佩服古人,用寥寥数语便讲出了深刻的道理,令人回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