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清流学习 于 2013-7-31 11:59 编辑 : ^& [# |+ @* n- ?% E" y
! H* G K) o' ~- \, B* {外来工社会工作服务指引
2 H7 l; _$ }0 s7 T/ s来源:网络
3 W' {3 w# b, n% Q0 c5 M" j
1 Q! l6 [3 c1 r/ b+ F. d* m1、外来工群体特点: ① 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多数从事体力劳动。 ② 社会地位的半合法性与不确定性。 ③ 受经济发展周期性与政策制度变动性的影响较大,外来工的工作基本上是缺少社会保障和制度保护的“临时性”、“过渡性”和“可替代性”的岗位。 ④ 生活缺乏保障,没有明确的法律赋权与制度性认可,无法受到与迁入地居民一样的公平待遇,强烈的不平衡感。 ⑤ 由于城乡的巨大差距以及农村的落后,对迁入地有很强的归属感,但对城市居民群体的归属感不强,心理上容易产生更多的被歧视感和被剥夺感。 ⑥ “双重边缘人”的自我认同,在生活中遭到歧视、冷落、排斥时,便极易产生失落、无安全感。 ⑦ 外来工群体成员的流动性与易变性。 ⑧ 群体缺乏自我组织能力与鲜明的群体意识。外来工进城的基本目的是寻求生存,城乡之间的比较利益差是外来工进城打工的基础性原因,外来工群体不是一个自为的群体,缺乏组织性和主体意识。 " x$ ^2 @ b7 D# G2 F! I
2 v* O. m1 |% W. U& |1 N2、影响外来工心理行为的因素 ① 自身因素:“双重边缘人”的自我认同,对城市的归属感,城市人的歧视等等产生的各种负面情绪。 ② 家庭因素:包括住房问题、子女教育、老人赡养等等家庭问题影响外来员工心理行为 ③ 社会因素:包括社会财富及收入的分配,城乡间的待遇、公共医疗、实际享有的政治权利、就业机会等等。
( K! r9 `4 y1 v2 _3、外来工的一般性需求 ① 住房条件的改善 ② 稳定的收入,收入应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③ 工作环境的改善 ④ 子女教育问题的改善 ⑤ 社会保障、劳动保障、医疗保障 ⑥ 完善养老保障,减轻赡养老人的负担 ⑦ 家庭氛围和睦,人际关系和谐 ⑧ 享有应有的政治权利 ⑨ 城市和城市居民的接纳,与城市居民公平的待遇
" i1 ~/ G: `# N5 t, g6 d. _& _4、外来工的常见问题 ① 住房 ② 就业 ③ 子女教育 ④ 养老 ⑤ 收入低下 ⑥ 缺乏社会保障和制度保障 ⑦ 差别对待 ⑧ 政治权利缺失 , U/ g3 x0 ]$ O V
5、社工介入方法 一般性外来工服务,社工重点介入手法是社会工作行政、社区服务、小组工作以及个案辅导及再社会化指导。 ① 社会工作行政:从宏观上的政策环境来看,社会工作应采用社会工作行政手段来进行干预,即研究有利于解决城市农民工生活水平,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社会政策的制度,向政府提交分析报告及相关政策建议,消除现有不合理制度,借鉴部分城市的解决措施,加以归纳,总结,推广,使城市农民工问题得到较好和较快的解决。 3 Q9 c) `& B' e. y% f
② 社区服务:社区工作人员应利用其在社区的威望、资源和工作职能来加速城乡融合。 a、通过开展文化宣传活动,以文字、图片或影片形式,让社区居民了解到农民工这一群体的生活状况、及他们对城市的贡献,从主观意识来改变人们对农民工的“刻板印象”,呼吁人们尊重和关心这一群体。 b、通过一些志愿活动和文艺活动,邀请外来工积极参与,为城乡居民提供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增进彼此间的沟通和了解。 c、社区工作人员应利用其在社区的资源,帮助农民工在就业信息、技能培训、子女教育方面提供帮助,使其能快速在城市安定下来,增强其生活适应力。 d、社区工作人员应利用其作为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中间角色,积极反映这一群体目前的困境,争取一些政策援助和社会力量的救助。通过一系列的方法,以期达到帮助农民工逐渐摆脱各种信息闭塞、社区歧视、娱乐生活贫乏等困境。
5 Q: _7 l* @$ n) v③ 小组工作: 建立相关主题的支持性小组,促进外来工之间的社交活动,让他们彼此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增强自我认同感。 ④ 个案辅导: 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充分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为农民工提供直接的多方面的服务。如针对农民工的心理压力,提供情绪上和专业上的支持。针对农民工的技能不足,配合社区和用工单位开展职业培训和专业训练,同时改善农民工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和劳资关系,提供社交和学习机会。通过各种微观上的辅导,帮助农民工走出许多心理困境和自我认同困境。
# k/ K/ O( u& M) C来源:http://cncasw.blog.163.com/blog/static/1691379682013684292262/
, u" L/ t8 ?0 C9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