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新闻网 时间: 2013-04-01 18:45
! E7 X- S- a$ R) M8 e 中新网上海4月1日电 (记者 郑莹莹)社工,已成为上海这座新潮城市社区服务的“新引擎”。有别于传统的“社区大妈”,“扎根”在上海坊间的社工大多“高学历”、“职业化”、“年轻化”。 然而,正如年轻社工廖广辉所言,社区工作对刚刚工作的年轻人而言,颇具挑战,“年长的居委大叔大妈,在社区居民眼里比较有威信;年轻社工尚属新潮,居民未必能马上接受,并且刚刚工作时,年轻人常被认为‘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而另一方面,青年社工进入一个以年龄层偏长的工作环境,也存在多种“水土不服”的情况。 上海徐汇区康健街道正尝试破解这一难题,新成立了青年社工培训基地――“同心班”,而今十分受到热捧。 这个“同心班”以康健街道目前的53名青年社工(40周岁以下)为成员,让分布在各个居民社区里的社工有了个交流平台,遇到工作难题彼此求助,适时组织社区服务活动。 一名社工如此感言:“同心班”的成立,给迷惘中的青年社工带来希望,勾画更为清晰的职业蓝图,并加快步伐,努力将社区工作的接力棒传接下来。 “同心班”自今年1月成立以来,组织开展了各类实践活动,包括为社区工作竞献“金点子”,到福利院为老人服务等等。 青年社工凌兰说,“我们开始有自己的活动平台,年轻人在社区工作有了伴,更有前进的动力。” 上海徐汇区康健社区工作委员会组织人事科相关负责人说,过去的社区工作者大多是发挥余热,调解“家长里短”,现在不同了,很多事(民政、计生、心理辅导等)“下放”到社区,让社区管理面临挑战,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到社区工作,并将其当做一份职业。 1987年出生的廖广辉2009年毕业后就来到社区工作,这是他职业生涯里的第一份工作。他原本学习的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选择到社区工作,廖广辉说,最早是因为曾在学校做过志愿者,常到社区服务,因为第一份工作也就有了“社区情结”。而今,廖广辉一边忙碌在社区工作,一边在夜大学习行政管理的专业,他说,而今的社区服务更需要工作人员配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从管理、法律到心理,不一而足。 “社区工作越来越需要‘年轻力量’”,社区资深工作人员如此称,一方面,从利用计算机采集信息,到组织管理活动,而今的社区工作并非传统居委工作人员可以全然胜任,另一方面,社区则面临着“留不住年轻人”的困境,“时常传帮带两年,刚上手,便辞职了。”而这“留不住人”,与缺乏年轻人的工作环境不无相关。 上海徐汇区康健街道方面表示,“同心班”的成立,是希望让年轻人看到“职业前景”,看到社区对年轻社工的重视,进而留住他们。 尽管尚是个新潮方式,但社工已渐渐吸引一批年轻人,本科毕业8年的凌兰不久前从企业“跳槽”到社区工作,她说,应聘前详细查询了一番,发现社区发展与以前不一样,更倾向于往管理的方向发展,“我觉得这可以当成自己的事业。” 已在社区工作近4年的“80”后邱晓艳则说,就热爱这份工作,“我不喜欢一成不变的工作,社区工作充满挑战,每天遇到的问题、处理的事情都不相同,让我觉得很充实。”(完) 责任编辑: 华文
Y% V+ {' l( D/ |* ]1 {7 [8 i8 d" |! W8 M5 M4 d9 V0 i( G+ w
) I: j7 ?6 E& f- I/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