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雷锋时代的志愿者 6 D1 G* K5 y+ h* M
; \" v% k! K# ^ p2 z
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夏学銮 * R% L9 @9 I' N# A) _
* i0 K9 f3 A/ K5 U: f8 C% Z! x9 h
2013年03月12日 09:23 来源:中国警察网-人民公安 作者:李 科
* o7 N6 H! s, I0 b3 X* U 文/本刊记者 李 科, E2 L& M$ ~# E) j9 [
6 v! w8 K& `7 J3 I' @/ o& l o/ D4 P9 Y 记:我们可不可以认为,志愿者精神也是一种新时期的雷锋精神?
s, B5 I _3 F; r: m
' Z$ u* _6 }( d5 { 夏:志愿者精神和传统的雷锋精神是一致的,一脉相承的,都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价值。* d, N7 k+ f1 B
# v/ H2 D5 ^. W0 S
志愿者(Volunteer),在港台地区又叫义工,从社会工作教育的角度讲,这个概念虽然是西方舶来品,但它的助人自助理念与我国古代守望相助精神是相通的,守望相助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比如在《周礼》中就有邻里“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记载。到了宋朝,就出现了社会救助的制度,例如,宋朝有救济穷人的《乞丐法》:“凡鳏、寡、孤独、癃老、疾废、贫乏不能自存应居养者,以户绝屋居之,无则居以官屋,以户绝财产充其费,不限月依乞丐法给米豆,不足则给以常平息钱。”并且建设“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等福利设施。居养院、安济坊专门收养老弱病残者,而“漏泽园”则“葬死而无归者”。4 Q# r0 j& @! X; [% C# h! s- a
& l/ F! ^$ `4 q. J% H6 x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美德古水今流,这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也是当今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当然,志愿者精神作为一种“后雷锋时代”的雷锋精神,它的表现形式可能与“雷锋精神”有所不同,“雷锋精神”是个体做“好人好事”,志愿者精神更多是“群体行为”。
7 `" T9 S3 U# {8 \" _1 k G
5 G8 s B$ d7 Z" ~% g 50多年来,“雷锋”这个名字激励过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今天,它的政治色彩部分褪去,“雷锋”也已走下神坛,不再是一个够不着的英雄,而是身边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每年“感动中国”节目中的一件件凡人善事,它更加世俗化,更富有时代感。
, t5 I1 o4 ~# L8 |+ c/ y& p0 S; ]+ j' U6 ~
人人为社会,社会为人人。志愿者精神同时也是公民精神的题中之义,是社会善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精神品质,体现出公民个体对全社会的责任和承诺。
9 j% z) N6 Q) F8 {) m5 A& [
+ v v$ U" U1 ~- b! ` 记:怎样评价志愿者这个特殊群体在转型期中国发挥的能量?
# B" s3 v0 U' k
! O! M5 g+ E3 c- A3 u7 H* u( T 夏:我提出过“群格”这个概念,用参加群体的成员所能带给群体的正能量和负能量的总和,去描述一个群体区别于其它群体独一无二的品格。
& b/ H6 {2 }: q. ]5 x0 b7 h# \, k, |/ O
志愿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往往在政府调节失灵、市场调节失灵的当口,能作为一种有益的补充,填补了政府在社会服务方面的一些空白,替政府分忧,替百姓解愁;使得社会的运转更加圆满灵活,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同时,增加每一个国民所能带给国家的正能量。
0 c4 L9 [) V# {$ X! d2 k! w- V- Z" B* |. j8 x7 r% w: ]
去年7月,北京一场特大暴雨让首都机场成为孤岛,一辆辆自发相约而来的“双闪”私家车参与救援,照亮了人们回家的路,也照亮了社会良心。随着近几年志愿者队伍的发展壮大,他们在大型城市活动服务、抗震救灾等方面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当国家社会需要的时候,他们往往召之即来、一呼百应,踊跃冲到第一线,有时候比政府反应更加灵敏迅疾。
/ E* h9 q) }8 z! I
. R# D( q0 ?1 N5 ^9 I' v 在组织形式方面,中国的志愿者也打上了自己特殊的烙印。他们很多是在党政部门的支持和鼓励下建立起来的,往往和官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关键时期,尤其是在组织环境突变的情况下,如灾害、危机或遇重大困境时,单位组织会打破常规科层体制的束缚,将资源与注意力集中起来并进行重新组合,启动社会动员机制,组织一些志愿服务工作。通俗地说,就是紧急调集人力物力财力,充分发挥集中精力办大事的优势解决重大问题。- q' x" m1 K' S% L8 Z
% q' ^" K, t+ @% | 有人问,奥运会过后,志愿者们呼啦一下都到哪里去了?是不是在人们视线中消失了?其实,北京奥运会播下的志愿者精神火种没有熄灭,它变得隐性化了,日常工作化了,分流到各个社区,各个系统中去了,并和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比如,这次春运期间,铁路部门专门抽调筹建的服务旅客的志愿者队伍,和面向外单位招募的“蓝精灵”一样,和近年来服务大型活动安保工作的大学生志愿者一样,甚至和参加抗震救灾的公安消防武警官兵一样,在我国都属于广义志愿者范畴,都是发挥社会正能量的重要载体。
, ~( }5 ^/ f* E! c
~4 d4 r9 s! \6 D6 {% R 记:“最近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总体信任跌破底线,7成人不信陌生人”,在这个时候,“后雷锋时代”的志愿者style的出现,有着怎样特别的社会意义? ?/ f, N- H! x7 T/ h8 G
O6 }, j! B! L( k7 K& O
夏:“没有友情的社会,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这是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的。而我们今天的城市社会差不多就是一片繁华的沙漠,人际关系以陌生、反感、不信任、相互独立和社会连接为特征,各个层面都缺乏基本的信任。这样的社会,时常缺乏向心力、内聚力,人与人之间没有吸引力、亲和力。- W$ E; S, a) q1 q x _
+ J+ n' f3 M( r) L) B$ }5 }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神圣时代。人人以学习雷锋为荣,人人追求奉献与服务、关怀与互助的精神。但随着市场经济时代洪流的袭来,人们在追求物质方面满足的同时,道德方面却出现了严重滑坡。世俗社会的物欲崇拜、金钱崇拜,对传统的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雷锋精神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冲击。当理想信仰逐渐淡化,当“告别革命、远离主流、淡化价值、拒绝崇高”成为一种时髦的世俗社会价值观,当边缘化和犬儒主义心态对社会整合造成侵袭,我们不得不面临道德重建、社会重建的艰巨任务。8 r" D( M9 P( \8 @4 l
7 z+ Q) I( B4 M: F7 E& E# A9 O# f2 P
世俗时代,宏大话语通常不容易被人们接受,包含同情心、互助性、正义感这些人性中自然秩序的小话语却离人们更近。在这样的背景下,相比以前自上而下全民被动学习雷锋精神的传统形式,“蓝精灵”等志愿者们通过凡人义举、身边雷锋的行为,能更好地感动人、教化人、温暖人,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们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为社会增添了光明、温暖和新鲜空气。
# j( T; x) ^: Q/ F( m! K" E7 i4 L9 g8 T9 A$ g
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力弘扬志愿者精神,是动员社会公民的有力抓手,是重塑雷锋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载体;对于每个公民来说,积小善为大善,也是精神境界的一种提升。
2 R4 q. [7 Q# |# J( \' R
. A7 r4 p |, s* a m: l, S# h$ V7 a* j 记:能不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国外志愿者服务的视角?& S; x! V( J& s W# X
& `& s: H, G0 F4 e2 y/ l L 夏:在英国,志愿者是一种制度安排。比如,想读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具备做两年义工的实践经历,才有资格考大学。作为社区照顾的体系,义工服务是镶嵌在社会工作教育体系之中的。在西方,能够自理的老人,往往采取以社区为本的家庭照顾模式,当居家老人遇到如医疗问题时,可以摁连接社区服务中心的电话按钮,社区服务中心获得求救信息后,就会派出由医生、护士、关键社会工作者和义务工作者组成的团队去提供细心、周到、贴切的医疗服务。在专业性上,他们的社工水平够专业,同样,他们的义工也够水平,起步都更早。在老人的居家照顾方面,有一个作为后方支撑的强大社区是关键。我们国家的社工教育和志愿服务起步都比较晚,传统志愿服务更注重精神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诉求。但是随着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发展,现在我国的志愿者队伍也获得了发展的千载良机,志愿者专业培训已经成为一种新兴起的大趋势,志愿者队伍也正在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4 u; m7 A* U& Q+ K# E9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