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工坚持不懈帮教 年过半百“女混混”终获首份工作2 B8 l1 W- Q: R" A r
2012-09-02 来源: 东方网1 e# N+ `' m$ a: D: A7 T9 \
0 V$ B# [) ^6 c
社会发展越快,刑释解教人员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就会愈加困惑,乃至迷失自我。朱雯(化名)于1979年第一次犯罪,解除劳教回家后因无法适应家乡天翻地覆的变化,以至于屡屡重犯,最终被父母所抛弃。然而矫正社工一直没有放弃她,为她解决了户口、养老等问题,并带她重新回家,和阔别二十年后的老母亲再次相见,上演了“亲情归来”的温馨一幕。
5 _3 V& b$ N5 W5 [ A
' V6 q; ?: m2 Y0 u7 U* F1 d 从优等生到“小混混”% k* i' ?" W/ F* B# g) U. C) O4 }
1 n6 U# R0 h1 K$ `; K5 v( ~* { 朱雯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宝山区罗店镇。她是家中兄弟姐妹里最小的,从小漂亮可爱,学习又好,父母疼爱有加,视她为掌上明珠。然而,在朱雯青春期时,她却经常与镇上的一些“小混混”们一起玩,渐渐地就养成了好逸恶劳、好吃懒做的恶习。在朱雯18岁的时候,她因为盗窃、流氓罪被公安机关劳动教养一年六个月,户口也被公安机关注销。( ^% r0 _. n2 ]7 t' n
& {2 t4 d, Y T9 q7 p
1980年底,朱雯解教回家,不久后经人介绍结婚,并育有一女。她也想安分守己重新做人,但她又相继因为盗窃、注射毒品、卖淫等被公安机关劳教多次。她的父母伤心至极,最终对她弃而远之。2 R2 H$ F4 }% o6 s5 k
! Q( M ~( H* p. W; x, D 父母的抛弃让朱雯伤心欲绝。年轻气盛的朱雯不理解父母的苦衷,对父母心生怨恨,她在一家小酒馆痛哭一场后,选择了四处漂泊,成为一个“小混混”。6 Q8 \! L) O4 d M* _* y+ B& W& D
% p- A' S2 q1 v% H# w" x 社工为其报户口却遭拒
) }+ [" d) U' o# P8 u
# U2 w5 k& t7 i+ A8 y 朱雯几乎是在劳教所里、监狱中度过了自己的青壮年。朱雯最近一次犯罪是因为注射毒品,2007年2月劳教期满。当时,她已经46岁。
1 R! b( p, V1 ]3 X' ]9 {; A }% L3 [5 G5 K2 _+ }4 V8 X
宝山区罗店镇矫正社工在详细了解了朱雯的情况之后,开始为她“诊断开方”。社工将朱雯的帮教方案确定为:解决朱雯的实际生活困难问题;解决户口落户问题;做好思想疏导,改变人生观,帮助其自食其力。1 n. i9 k2 j1 a% e) ?
" ?" O! Z7 |) }# @ 不多久,公安机关批准了设立镇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集体户口。然而,当社工满心欢喜地告诉朱雯能报户口这一好消息时,却被朱雯当头泼了一盆凉水:“我要户口干什么?有了户口同样还是找不到工作,还是被社会所歧视。我现在最缺的是生活保障。”就这样,无论社工怎样做工作都无济于事,报户口的事一拖又是几年。* F E: Z$ Y4 ~% ?2 O
# V! ? [" K2 F
" h- J! o1 L/ v+ U* Z1 u2 z1 g% \% L5 X! [/ P; K
1 w; l, k7 I! a( J( q& A% c- b& \+ h" m
6 k; {! s ^; Z& q; z- I0 I% d7 x$ Q% @: K
原文链接:http://news.163.com/12/0902/14/8ADF178700014AEE.html0 m6 I( Z7 L8 r; X! K* l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