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567|回复: 0

创伤后压力症后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31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创伤后压力疾患(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是重度压力事件后,出现之严重、持续、及有时延迟发生之压力疾患。一般可分为三大类症状:过度警觉、逃避麻木、及似再度体验。其大致诊断如下:此人曾目击、经验、或被迫面对一或多种事件,牵涉实际发生或未发生,但构成威胁至死亡或身体伤害等。此人之反应包括:强烈之害怕、无助感、或恐怖感受。儿童可能以混乱或激动之行为表达。
0 _5 q& t7 D5 x& z9 O: b" m9 M    此创伤事件,可以下列方式,被再度体验:反复之痛苦回忆或梦境,类似情境引发之强烈心理痛苦或生理反应。持续逃避与此创伤有关之刺激,并有着一般反应性麻木。如避开话题、创伤地点,无法记起事件重要部分,减少重要活动与兴趣,对前途悲观,无法再爱,不期待再能有事业、婚姻、小孩、或正常寿命。 2 A! y1 G. h" b; j( @3 L  q
7 R; r5 @# @6 g" p) k
    持续过度警醒。如难入睡或保持睡着,易怒,注意力不集中,易受惊吓等。 4 u3 @  l% n: A3 J& g1 I
3 T9 ?# \% `/ e2 N$ W( [! n2 ^! j8 P
    此障碍总期间,超过一个月。造成临床上重大痛苦,或功能损害。又在压力事件后六个月方出现,属延迟发作型。 $ d* f6 [$ X/ W3 ~! O; O
3 W( K1 T. h1 j1 d6 z4 R+ ]
    PTSD之盛行率,在一般人口中,约为1.0-2.6%。在少数而有限之调查中,火山暴发附近居民有3.6%,义消中有30%,被虐妇女中有45%,曾出现此疾患。 & y, |7 y" Q, i, N. d/ t4 i
    在病因学中,一般是因极度压力事件,加上个人易感体质所致。与先天基因、气质、及后天环境、先前压力经验均有关。预后:不一定,但可知,在事件之后,能多谈此创伤事件,及表露各种情绪者,预后较佳。在评估方面,须着重症状之澄清,个案之前个性,先前情绪困扰,及有无精神科病史。在治疗方面,分为:% x  V' A" }$ q6 j. _5 P$ w" R4 u

3 ^+ G9 [( v% O/ s2 ^    第一:立即性处理" J; r$ h* y: b8 V; D7 l

( S( v! P- n9 ^: [: f    此时救难人员、警消人员、及第一线紧急医疗人员、或义工之处理,最为有效力。让民众在有限之时间与空间下,能宣泄其害怕、生气、哀恸等情绪。避免使用过度安慰性话语,如"节哀顺变,还能重来"等,阻断情绪。可能须让个案反复多谈几次。必要时,医疗人员须用低剂量镇静安眠药,来处理严重之焦虑,或反复之失眠。在此强调,有组织之作业,同时针对灾民及救难人员,方切合所需。
! }4 N) a& v% x& W" g9 V# E; f    第二:后续处理
+ L; X- A4 ?8 \' `+ u5 C: O' L" }0 o
    谘商--仍鼓励个案多谈,处理其不当之自我责备(别人坚强,我懦弱;我是救灾人员,却害怕了),与存活者之罪恶感(家人过世,我却?存)。又此时,个案多会产生对生存意义之质疑,及对死生之迷惘,或有自杀意念,须以坚定及陪伴倾听之态度,助其走过哀伤,可运用个别或团体心理治疗模式来处理。部分行为疗法,如减敏疗法、洪水法,可协助处理过度警觉与似再度体验等症状。亦可在精神科医师协助下,使用抗郁剂治疗,此时亦须防治个案以酒精或过多镇静安眠药,来自我处理情绪,以致上瘾危险。
" C9 x# K/ r5 [% q4 Y1 q: Z我是创伤先20多年,自己拚命找解答,找书治疗自己' ?: T2 D+ E1 ^+ I: {
6年前精神分裂发病,目前吃药控制中
: u0 X3 h& z/ {/ z/ P2 R工作、社交能力受到影响,也想努力改善
* T3 J4 z8 e( d8 v, ^( {5 n找了20几年答案,以为可以将自己治好  J8 ?; G7 M" I& l4 x1 m# \
以为时间可以冲淡一切伤痛、愈合伤口
) ]9 v+ S7 o: L* \以为自己可以适应社会的不同打击
' h# Y% m! h( y6 [做梦也想不到,一直想做治疗助人者的我,自己却先成了患者; }% _% _& _+ F3 k- L; \; A9 l
现在的我想去当志工,助人也助己* V( W- M2 u+ t8 P/ B' X
谢谢hmi先生女士的当头棒喝
5 I: u4 X# m, }9 f5 n也谢谢另一位的解答
+ W/ U) Q7 V. N$ D我还是要振奋精神面对明天的工作挑战、人际相处
. q1 B4 O0 u5 p3 I7 L+ ]. T4 }如果不想太多,人生还是可以过的吧
- i; R$ o0 S9 L5 E3 P# Q
3 c/ D1 g) f6 S    所谓「创伤」的意思是:脑子对外界讯息产生了矛盾冲突,因而引发生理与心理上的变化。精神分裂、忧郁、自律神经失调???等等,都是生理与心理变化下的症状(产物)而已。所以压力(外界讯息)与自我价值观产生了矛盾冲突,是和精神分裂??等(症状)有密切的关连。如果将身体比喻成计算机,就像是工作平台被病毒侵入,造成无法正常地运作一样。若是生理受到伤害,像是身体功能性运作不良,等于是硬件已遭受到破坏的意思。若是心理受到伤害,像是想法偏激、负面想法不断??等,等于是软件遭受到破坏的意思。倘若这些价值观与认知是从小教育而来,这表示了原始的教育工作平台就带有病毒的意思。其实,任何合适的书籍、电影或是方法,都只是提供人们参考之用而已。无法进行实际上的改善、修正功效。这是因为,书籍、电影所提供的方法,都是些人们知道而做不到的「废话」。
) s( q( \# ?9 T0 @
' N/ k0 c0 w/ D    就像是忧郁,只要少想负面,多想些正面的快乐(方法有千百种)。可惜知道而做不到!紧张、害怕只要放轻松就行了(方法有千百种)。可惜知道而做不到!就连减肥,只要少吃多运动,这么简单的事(方法也有千百种)。其实,大家都知道而就是做不到!假使大家都能做到,老师、医师、心理师???不就毫无存在的价值了吗?医院、健保、劳保局不早就倒店了吗?庙宇、教堂(仍然负责大多数人的心灵慰藉)也要关门大吉。计算机中毒也是一样,如果不投资买扫毒软件进行扫毒,能自己处里的人还真是不多。除非,自己是专业人员或是计算机工程师(但别忽略了,依然要投资时间扫毒)。由此可见,身体也是相同的功能机制。
) `' f9 O7 Z5 n  S3 m- @
8 X4 j2 f. ~% ?+ T9 h    若是生理出问题,必须找医疗体系,器质功能专业的医师的改善(硬件工程师)。若是心理出问题,必须找心理专业的心理谘商师改善、修正(软件工程师)。若是改善、修正仍不见好转,只表示还没找到适合的医师与谘商师罢了。天下哪有处里不了的问题?人们只是在寻找处里问题的法而已,只要方法对了,凡事因刃而解。  n( o2 a- A1 N/ h" Z! v
2 p/ R1 g! q9 Q( F  W5 u5 R
    长庚精神科 吴雅雯 医师 4 `; ^6 W2 `9 L! W. h4 G5 Z& y

. V4 o7 b# ^7 `2 d    我们要成就为一个功能良好、且健康的个体,亦是如同一只能应付各种不同火力的锅子一般,视任务需要在有限时间内,去完成一道道炖肉、粥品、甜汤。并希冀在适当的调节下,不致令自己burn-out,让焦味破坏了成品,或者因为焦黑的污垢需要花许多时间去刷洗,延误了下一道菜的出菜,甚至无法再度使用。 3 h: ^, J- t% C' d/ i& X: G
, W, ^: U7 E% _: W3 _! @
    在思考个体的压力因应能力之前,需要先了解压力的来源。
3 r8 N' {, P0 o7 k; E5 ]2 T+ w1 F
, S, g7 f* d8 n8 B$ g# n: G    一般能够被清楚辨认的是重大的事件及生活中的变动,例如天然灾害、亲人过世、生病、结婚、退休等。这些事情因为要花费力气去处理适应,「新变动」发生的频率,会决定我们承受的压力。   B, u7 k$ P0 t
% |8 _, Q! w; n
    较容易被忽略的是一些生活中的琐事,包括减肥、钱不够用、没有约会、恋爱关系紧张、工作人际冲突甚至睡眠不足等;许多繁杂的小事情也会给我们压力。这些小压力的长期累积,也有可能严重影响我们的健康。  
2 E8 i& p* `; A9 d- K6 L3 v5 x% D/ a, U) z2 N. j) }; K  o* `
    另一个评估压力的角度是压力状态,也就是就是面对压力时的反应。当个体面对环境的要求时,有时候问题是发生在这只锅子适不适合在此时此地烧这道菜。 + S  m' ~; r" e; _5 @# x
) i- [1 G! Q6 r" o9 j( r+ E# W
    要求与资源彷佛放在一个秤的两边,我们可以先评估这个要求跟自己有没有关系,接着评估自己有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应付这样的要求--资源包括一个人的体力能力时间以及外界支持。从要求与资源的差别的角度来看,当其中差距越大时,我们的压力感就越大。 # Y% g1 t$ F* C. I" \1 E3 J
: F9 R" ^, G, F' x! q
    压力对人的生理、心理都具有深远影响。常见相关的生理反应包括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肠胃问题、肌肉紧张、频尿等。压力反应就像是遍及全身的火灾警报器响起,体内大量的激素与神经化学物质(如肾上腺素和正肾上腺素)启动打或逃的反应,让个体准备好应付可能威胁生命的状况。
0 N9 _: |2 p2 P- \( a4 v) s' Y/ o3 N5 o4 N) e$ O' a
    虽然身体的压力反应在短期生存上非常重要,但往往得付上长期的代价。例如高浓度的皮质醇(corticosteroid)会引起脑部海马回的损伤,伴随记忆力受损,尤其是学习新信息的能力。压力也会损害免疫系统,增加受感染的机会,在心血管方面也会提高罹患心脏病的风险。0 z5 Y# a! C, C0 z; O

$ R" }9 L  c) U    目前研究指出,压力对心理的影响是透过神经系统作用而产生。常见的心理反应包括紧张、生气、害怕、伤心、注意力不集中或记忆力减退。慢性皮质醇浓度升高可能会影响心情,引起忧郁及疲劳的感觉。 3 \2 W- U2 B. l0 r8 h% J$ j

) l1 G- f) [& ?    与压力相关的精神疾病,除了急性压力疾患(acute stress disorder)与创伤后压力疾患(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以外,还包括忧郁症、身心症、边缘型人格违常疾患、适应障碍疾患、酒精或药物滥用与其它焦虑症。此外,压力体质模式(stress-diathesis model)亦可以说明在压力情形下,较容易引起精神分裂症发病。 ! f( f& k/ w& Q# P
7 K. D) l. i8 _( E& g4 L; \( `
    在了解与评估个人压力来源与状态之后,可以从生物、心理、社会三个层次去思考因应压力的原则,这与抵抗感染的原理是类似的。举例来说,要抗SARS,与当时个人的体质的易感性、体力与免疫系统状况,调适压力的心理能力,现实环境中病毒的传播源存在与否,以及社会资源的支持等皆息息相关。
% I: d' J7 L, p2 W3 u  P# {* }( A
    当我们说一个人『抗压性』好不好,亦需考虑其是否天生遗传体质是具有高焦虑倾向(比如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甚至原本即有精神疾病的;心理调适功能可能受到智能与性格的影响;外在支持系统的质与量同等重要。要做好个人压力管理,有一个重要的元素是自我觉察与评估。根据不同的状况采取个别的策略,才能达到有效的因应处理。
: j$ N& w) K1 f0 E7 E% Y
; Q3 S3 g( w. x5 M; ]2 g$ b  U    调适压力的方式,在生物方面,我们除了注意自己是否有相关的严重生理症状出现(例如胃溃疡)并接受积极内科治疗之外,亦可考虑在医师评估下使用抗焦虑、抗忧郁的药物。 3 S3 ?2 d$ i, x( j

( j" y2 e0 u4 R2 q# Z0 R    在个人的心理调适方面可以练习弹性思考方式,为压力事件做准备,将工作或功课有计划的整理,以有效运用时间与能力;适度发泄情绪,比方说想哭的时候就大哭一场,生气的时候可以打枕头、或是找个地方大后大叫一下;在允许的状况下暂时放下手边工作,亦是可以暂时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另外,定期运动及肌肉放松技巧,都可以放松身体。 % B& |8 \+ `: `7 p# J: a
3 c5 k$ M5 H& e6 H! _$ [0 V5 r
    至于在社会方面,可以避免过多的压力源并善用社会资源,适时找人倾诉或必要时寻求专业协助。' d) C) d8 \+ A' d0 K& @" J

( I& y, P+ k$ v9 {% X! D' u( w! B    有些心理学的理论认为,压力与个人表现之间的关系就像一个倒U 型曲线,压力过多或过少都会降低个人表现的质量。一个运动员在平常练习的时候,可能会因为不是正式的比赛而较为放松,因此无法跑出最好的成绩。到了正式比赛的时候,因为竞争与比赛是不能重来的压力,使得他能专注精神,使出全力,因此可能达到平时所不能达的表现水平。 " b6 I4 _( `; E2 P5 c) a
: \8 I/ ?( R; ~: q6 j" o+ [
    但是,如果运动员过于紧张,也可能使其表现大打折扣,甚至低于平日练习的水平。因此适度的压力可能会促进我们的表现,也可能带给我们成长,让我们学会一些新技能或对人生有不同的体验。例如有人在经过疾病的压力之后,更体会到健康的重要,采取更多健康的行为。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并赋予压力一个正向的意义。当我们能成功的因应一路走来的压力,也意味着我们能度过有意义的人生。
) m. H) f9 a0 m5 o8 X/ c0 w
% }" E( Q9 E& e# P7 R  ^! J    大致上,只要本身无法胜任自己的角色:学生、员工等,压力大道会影响生活作息(饮食、睡眠、人际),都可以算是适应障碍,多关心你的朋友,出去走走,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员协助,运用团体治疗、个人心理治疗等,改善认知,并藉由部份药物的服用,是可以缓解的。 1 K! u  {5 I; F; m/ y, R

+ M) G9 x! Y8 w+ z, E' a7 L    所谓创伤后压力疾患,在美国精神医学会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手册第四版中定义为「是在暴露余某种极度创伤性的压力源之后发展出特征性症状」,而这些压力源是个人直接经验的某些事件包含:死亡或严重身体伤害的实际发生或威胁性,或威胁到自己身体的完整性。当受创者在经历、目击、或被迫面对到构成威胁的死亡或严重身体伤害的事件后,就会产生了症状:
5 ]1 ]9 T8 |4 c, |7 }' G" a9 c# z! E8 X0 u' S; v
    第一组症状:经验重现 :指的是持续再度体验此创伤事件& m3 Z- {  C2 p" H
! l8 k3 S  ]# L- S$ Z4 S5 v
    1.反复带着痛苦让回忆闯入心头,包含影像、思想、或知觉等方式。(例如:年幼的儿童,出现反复玩着与创伤现象有关的游戏) # _8 P$ }7 e* m9 K% y! ^4 w
    2.反复带着痛苦梦见此事件。亦即作到与创伤事件相关的恶梦。 6 \5 ]& v9 a. L1 j/ [
    3.彷佛此创伤事件又再度发生的行动或感受〔包含再历经当时经验的感觉、错觉、幻觉或是解离性瞬间经验再现(Flashback)。
* B: Y0 E( U; R4 m8 f. u0 S2 u    4.暴露于象征或类似创伤事件的内在或外在某相关情境时,感觉强烈心理痛苦。 / Y4 M' {, O1 A$ `6 _
    5.暴露于象征或类似创伤事件的内在或外在某相关情境时,有着生理反应。 (例如:创伤的周年纪念日会产生很紧张的生理痛苦反应)) p3 [$ A4 v+ Q) h7 z
% @# i. ]# G) q
2 |. J" O9 m7 ]% W) o7 ^
    第二组症状:持续逃避与此创伤有关的刺激,并有着一般反应性麻木' J% q' V3 d8 I1 b. i% U0 ]

% k- ]1 F& s* U5 V' C( }- P    1.努力逃避与创伤有关的思想、感受、或谈话。
( @2 B' J5 F: X5 V9 i7 G* [! M    2.努力逃避会引发创伤回忆的活动、地方或人们。
$ @, w. U/ @  f/ G1 [! p- O    3.不能回想创伤事件的重要部分。
+ X, K# E6 i" ]! K9 U: u    4.对重要活动显著降低兴趣或减少参与。 4 }6 F4 F$ D: k7 S
    5.疏离的感受或与他人疏离。
" R/ y- w! l* _- }6 W( d+ g" o% h0 U* V5 R9 x! _4 g" Z4 t3 B& h
    第三组症状:持续有警醒度增加的症状
& @& r7 x0 ^* J8 n' n! y/ r
8 j5 m! v; o8 L; P0 k& K    1.难入睡或难保持睡着。 ! M6 y6 T& p* \9 X* Q
    2.易怒或爆发愤怒。
0 g1 W" C" t8 V* h. u    3.难保持专注或完成工作。 & N# ~, w. N6 K6 m9 \. z
    4.过份警觉(hypervigilance)。
% U7 o2 H7 R3 e    5.过度的惊吓反应(startle response)。) w) u  _& R. Q5 x" n& \
    6.情感范围局限,如不能有爱的感受 。 8 B# `+ R4 _& T3 F* T, I5 V
    7.对前途悲观,如不能期待能有事业、婚姻、小孩、或正常寿命。 . h4 f6 }. b& e5 }; r$ P1 S' a
6 w1 }, D* a, s5 ^. I# j
    当此障碍总期间超过一个月,且此障碍造成临床上重大痛苦,或损害社会、职业、或其它重要领域的功能时,而且这些症状若在暴露于压力源之前就有的话,就不能归类于创伤后压力疾患。
; [3 Z8 }- _, ]; l6 H7 u+ Z0 l0 l
) \/ ^+ n( \' J5 [5 W    创伤后压力疾患可发生于包含儿童期在内的任何年龄,而发生的时间通常在创伤事件结束后三个月内即开始出现症状,但也可能延迟好几个月或几年才出现症状。而影响此疾患有几个重要因素:暴露于创伤事件的严重度、总时期、接近程度。也有部分证据显示社会支持度、家族史、儿童期经验、人格因素以及原先即有的精神疾患都有可能影响创伤后压力疾患的发生。
+ c* [# F  j$ ^( t0 R3 ^5 V1 W1 o  |+ p+ y" u* Q
    由于中国人的家族、民族观念和凝聚力相当强,在面对创伤所带来的压力和伤害时,更能利用这股力量协助创伤后的个人及家庭面对压力并因应它,受创后家庭可以发挥以下的功能来协助家庭成员处理其创伤后压力失序现象:
% x) q' c0 f5 B4 K8 b7 S% a3 B1 ?  l3 b" r# i  N" T
    1、家庭对于影响他们的压力来源可以清楚的了解与接纳
, ^+ ?5 T. n- r. J; U( l  Q    2、将其所面临的困难视为家庭中心问题0 V  N, @% D" z: {) |) c
    3、家庭成员以解决问题为取向
" F! i% x$ P! [7 t# x% s/ z2 K: `    4、家庭成员彼此之间相互包容
# J" q- s' C- f    5、家庭成员之可相互承诺(家庭的承诺包括保护、情绪慰藉和陪伴)
: n1 R+ @  e; @    6、加强家庭成员彼此之间的情感连结(包括互相的情绪支持)) |+ `* m4 ~) y0 [2 m' }
    7、强化家庭成员彼此间的沟通质量
! @, B  |; }6 `) G0 c    8、提升家庭凝聚力) d6 d2 p4 s4 h1 D, M
    9、家庭间角色重新分配(例如:妈妈在创伤后因经济压力需外出工作,则子女可协助家务处理) & F* \( Q# j8 a# T  `
    10、鼓励家庭成员使用家庭外资源(例如:增加家庭成员对相关小区资源的了解、获得的方法的提供及打破家丑不外扬的观念)& j+ Z* A% [# U1 r* G

1 w( j$ G2 R/ ?
9 T* w. L" M% D    一位悲伤辅导老师李开敏,写了一套创伤压力处理方法,供您参考:" A/ P1 i- P! }

$ x5 S* c) X" S8 {/ D2 ?* A; t" [    灾难后创伤心理减压任务报告(Debriefing)
" F0 L3 F! U' V5 m2 Q% s' M! G
& Q$ _( Q- |+ ^8 s2 d7 h* t! D. G
    1.说明任务报告(debriefing)的进行方式/ u. `$ ?7 H' [# ?$ a- {
    2.描述事实:案主感官经验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 m* w# L6 T( M- i    3.询问想法:灾难发生时的第一个想法
2 U: n- m8 f  ]2 N, I5 \    4.了解反应:例如,从事发当天到现在,最糟的是什么?事情或画面?(扣着PTSD)
& n& e% Z6 j( m1 y  k5 a    5.询问症状:有出现哪些「非比寻常的」反应?平时不会有的想法、行为、生理或心理现象?
& Q* k" d& L" j7 @; N5 ]( v, s    6.卫教PTSD:将其症状「正常化」--认知到症状是「不正常事件下的正常反应」
" a6 D; p1 m" q" e/ l    7.再进入:过程中最欣赏自己哪些部分? - G$ i# a3 n3 ?; d* C+ J: H
/ ?$ o4 e' d6 b
推荐几本书给你做参考:
1 q# p4 z6 y! E6 C- N) s& P. z# x+ [+ d
《压力的烙印:精神创伤对身体和心理的影响》
/ r1 x9 N* P: E& L- W! Y+ Z0 a9 `+ K《压力与创伤》
. J) Z: e5 o* N《伤后压力障碍症的经验性治疗-治疗性螺旋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李越老师直播间|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11-4 02:31 , Processed in 0.043053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