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小燕:希望社工站覆盖全汶川0 b. B( @" O! M7 ?' |5 T
2012-07-20 08:28:00 来源: 南方日报(广州)
& E5 `/ n4 n0 v# W: P周小燕,清远女孩,大学毕业后,她选择了去汶川从事社会服务工作。2009年11月,汶川县在广东省对口援建工作组的帮助下,成立了第一个社会工作服务站:(汶川)广东大同社工站。周小燕担任总干事兼法人代表。社工站成立的初期,缺人又缺钱,周小燕凭借一人之力,东奔西走,终于把工作站建了起来。
5 M4 }; {2 ?; U- t+ G: e如今三年时间过去了,大同社工站已经在汶川设立了五个分站,在编社工的人数也从原来的4人增加到了14个。0 [( ]1 o+ m; j. y8 i2 v
这个87年出生的广东女孩,在她看似文静柔弱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一股坚韧不拔的毅力。
% c1 M, P" }' a1 x4 D南方日报记者/摄影 闫昆仑 实习生 韩丹 发自四川汶川2 w$ D) @- w* z5 U9 @! D
3年服务汶川7万人次
! ~$ W) B K+ X7 X) }& K0 c g2 v今年端午节前夕,南方日报记者来到汶川县映秀镇,试图寻找周小燕和她带领的团队走过的足迹。在汶川,当地大部分村民都对这个带有“广东”名头的社工站很熟悉,记者很快就在映秀镇鱼子溪村找到了正在走访贫困户的周小燕。
+ S9 Q) ^; S$ D4 H& k站在记者面前的周小燕,皮肤白皙,说话温柔,和队友统一穿着黄色的T恤,在衣服的后面印着四个隶书字“大同社工”。. u6 B" q. m- _7 B6 v: f }
今年年初,大同社工站承接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5个社会工作项目,如今半年时间过去,儿基会的官员来到汶川进行回访。“这些项目基本上都和羌族儿童有关,包括对单亲家庭和困难家庭的孩子的关爱。”
* `# v" {( }- Q* ?! V0 S“这个事情对我,对团队都很重要,所以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周小燕她花了一周时间来准备总结报告。从早上到晚上,周小燕一直忙个不停。40分钟的汇报,她完全脱稿。在听了她的汇报后,联合国儿基会的官员表示,希望能够跟大同社工站建立“技术合作伙伴关系”。
" q+ q! u/ u' A1 \2 Q8 S# }/ u* c$ y3年间,(汶川)广东大同社工站累积服务过当地7万多人次,组建了一支120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承办多个国家级项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也跟大同合作,成功开展了5个项目,并且已经顺利结案。
$ C- ]# v" E5 f8 B, j当天晚上,周小燕召集大家开会,分享心得体会,她不断地鼓励大家发言,复盘了整个活动的组织过程,“因为时间太紧,我们在PPT展示的时候忘记了标注英文。”她对一些细节没有做好的社工提出了善意的批评。“尽管我们在语言上不太有优势,但我们可以通过动作和表情等身体语言,让联合国官员代表感受到我们的诚意。”6 c! v7 T5 ~, \& |/ l
大同,出自《礼记·礼运·大同篇》。“大同”是先民对改善生活、创新世界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大同的另一层意思,实际上也就是“人心和顺”。
4 [, U# V3 a1 k: g' E& `9 c8 h在社工魏志娇的眼中,“小燕平时跟我们都嘻嘻哈哈地打成一片,但是真正在工作时,又特别雷厉风行,她干活从来不抱怨,又总是首当其冲,也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有执行力。”% E7 Y. j. S0 Y; P1 ?6 t0 z
端午节当天,在当地志愿者的带领下,记者跟随周小燕和她的社工团队来到水磨镇灯草坪村,由于村子在半山腰,在坐了半个小时的汽车后,又走了四十分钟,才来到要探访的两户贫困户家中。- z* n# [( [6 ^- l, x
由于很少走山路,记者爬到一半时已经气喘吁吁,对周小燕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她照常跟身边的志愿者谈笑风生。5 j) d) q2 ^2 M3 \
一个瘦弱的广东女孩,操着一口流利的汶川话,在大山里健步如飞的场景,构成了一幅别样的图画。从初级社工到团队的管理者、总干事,周小燕花了三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一角色的转变。
* p4 D% c- R t8 L夜深的时候会想家
6 O$ L, f2 O, L2 l" G2 e5 i周小燕是整个社工站唯一的广东人,只是因为有了她,“(汶川)广东大同社工站”这个名字才显得更加名副其实。
# z* C2 O# g6 V& X1 I! Q8 U+ F, z/ P2011年,广东省对口援建汶川县工作组圆满完成援建任务,汶川进入到“后援建时期”。周小燕依旧坚守在这里,“汶川家园的建设已经暂时告一段落,但是当地人的精神家园建设还远远不够。我留在这里,就是希望能把社工站发展起来,能够覆盖到汶川县全部13个乡镇。”在周小燕看来,她做的事情还远远不够。“当初汶川县政府和广东省政府调拨一笔资金来购买我们三年的社工服务,我是法人代表,所以一定要实现当初的这个承诺。汶川有太多人需要支持和帮助了!”
5 R l) j/ b8 t6 G2 a. ]$ E周小燕是孤独的,因为在他乡,没有人听得懂她的粤语,她反而要去努力学习汶川方言,为了更好地融入到当地。“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偶尔也会想家,想父母。”周小燕已经记不清多久没有回过家了,“自从来到汶川,每年过年过节都没办法回去,都是在当地陪着这些贫困的老人一起过。”曾经的男友,因为她没有实现当初在汶川只待一年的承诺,决定和她分手。在亲情和事业中,周小燕选择了后者。“其实,做出这个选择很简单,但实际上又很艰难。”周小燕告诉记者,她内心一直都很矛盾。5 p7 J" i$ B# F! B. M/ n+ R
周小燕又并不孤独,因为她有一帮充满活力和爱心的队友。每天早上六点,小燕准时起床,带领着大家晨练,模拟小组工作方法。通过这种内部训练,来消除社工们的负面情绪。“我对他们要求很严格,完全按照香港的社工培训机制来进行,我们面向全国招收社工,为了更好地做服务工作,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和筛选。”小燕说到她的专业时,可以一直说个不停。可以从她的脸上看出,她对自己所从事的这份职业的自豪感。
4 U( ^0 F" l/ e* h一些本地的年轻人,也被周小燕的团队所感染。主动要求加入到这个团队中。小燕对本地人放宽条件,“本地人更懂本地人的心理,和专业社工可以进行互补。我希望能够通过‘专业社工+本地社工+实习社工+志愿者’的模式,来最大程度上释放我们的专业力量,提高服务水平。”7 ~' c* k% D6 x" J% J$ r4 s3 ~
周小燕告诉记者,在接触社会工作的过程中,她认识了现在的男友,是广东高校的一名社工专业的老师。“他不仅理解我的工作,还全力以赴支持配合我,经常会过来帮我培训社工,还从理论上给予我很多指导。”说到此处,周小燕的脸上写满了甜蜜。0 O% x" t! g+ D. N' c+ m
“社工服务和建房子不一样,它需要时间,是面对人的工作,需要一点一点地去影响。”周小燕深知,仅靠这两三年的努力,对当地人来说微不足道。“后援建时期的长效机制,主要是转变人的观念,不仅要助人,还要他们学会自助,这才是我们社工服务的真正核心要义。”; ^' M/ r5 Q& V* I& m6 `
那些年* d3 D |/ n: I+ ~1 t
我们一起灾后重建- d* g2 z+ ?% {- P
记者手记
; C* X; R" k% {: |记者曾在2009年至2010年期间,在汶川担任灾后重建专项行动志愿者。时隔两年,故地重回,只是身份已经发生了变化。3 s. \, |% \+ s7 M' t7 q* Z0 m
周小燕是记者在重建时结识的朋友。时隔近3年再次相见,记者发现小燕身上褪去了刚毕业大学生的稚气,多了几分成熟,言语中无不透露着干练和知性。但不管怎么变化,小燕身上的那种广东人特有的求真务实精神从来没有变过。1 \! i% z2 _- a0 a( c% L) K
在记者曾经志愿服务的地方,如今已经建起了姜维城旅游区,原来曾经搬走的威州师范学校又搬了回来,校园里恢复了昔日的欢声笑语。威州街头,锅庄广场,藏羌文化街,人气越来越旺。汶川县城的夜生活丝毫不亚于广州。人们在这里休闲、娱乐、摆龙门阵,似乎曾经的巨大灾难从来没有发生过。) P O/ ?3 V* h" }& v) ?; u" F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羌族的老奶奶,她们很多都是大字不识几个,却能够熟练地从嘴里说出广东对口援建的13个地级市的名字。! I# f. W, _4 w3 z
新汶川的这一切变化,都是广东省对口援建所带来的。82亿的资金总盘子,三年援建任务,100多项交钥匙项目在两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不仅充分彰显出广东速度,更是“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新时期广东精神的最好解读。: A$ O, `' ]' |) \
记者在县城还遇到了两位曾经的志愿者队友,他们如今也都扎根在汶川基层,继续着他们的奉献。对于他们来说,这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3 i; K* p* n/ ?! z4 N* E符俊铭,湛江人,一年的志愿服务结束后,他选择留在汶川,在当地汶川县禹城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从事文员。他原本可以回家找一份建筑师的工作。! W! h+ S( j$ j: Z7 Y
梁杏媚,佛山人,放弃了原来的涉外文秘职业,考上汶川基层的公务员。每天依旧忙忙碌碌,她却觉得开心充实。
$ Z, z. Z5 [9 H他们都是普通的广东人,却都说得了一口流利的汶川话,还在当地分别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俨然把自己当成了本地人。他们改变了汶川,汶川也在一点一滴地改变着他们。
+ w# a- h3 ?: X“我给自己85分”
0 r3 a/ p( b& i! b平时的周小燕很少化妆,连防晒霜都不抹。但是在她文静的外表下,却蕴含着惊人的力量。她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却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精力。“经常在梦里,我还梦到在部署一些工作。”小燕说话的节奏不快,但字句都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要去感染别人,首先自己要挺住。”' Z% p0 R( H! F5 d8 `
谈到困难,周小燕目前最发愁的还是经费的问题。政府购买的三年服务即将到期,社工站面临着经费紧张的现实困难。“现在社工站要开源节流,能省就省。”周小燕从来不用纸杯子,走到哪里,都会带着她那个绿色的水杯,这是她读书时买的,一直用到现在都不肯换。
" m/ h: u* C5 r( |% V6 b7 r" \$ U今年5月份,(汶川)广东大同社工站荣获“全国先进民办社工机构”称号,周小燕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民政部有关领导的接见。“我们社工站的名气越来越大,也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过来实习或者当志愿者,但我会提前告诉他们,你们来这里不可能天天洗热水澡,也没有席梦思给你们睡,更不可能给你时间到处旅游。来汶川就是提供专业服务的,所以我们的志愿者也都很能吃苦,经常在一张地铺上面挤着三四个人睡。”3 h- X* \* I6 x" w4 W8 l
“在我的心中一直有条线,不是任何人强加给我的,是我自己画的。因为我要对自己负责,对机构负责,对购买方和服务对象负责。”周小燕这几年没攒什么钱,把所有的时间、精力和工资都花在了运作社工站上。
: y1 \$ P# }3 d4 G尽管如此,她还是会在百忙之中给自己充电学习。如今的小燕,成为香港一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所学的依然是她的老本行,社工专业。
; Q% @3 [- a& \9 D记者问到“你给自己打多少分?”小燕愣了一下,笑着说:“我还真从来没有想过给自己打分。唔……我觉得差不多85分吧,勉强及格。”' k$ B/ P1 ?2 \
周小燕觉得,自己从事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我充分感受到社工专业的价值实现,这种责任感在不断地强化,我们做得越多,越觉得不满足,有更多的空间可以去改善。恨不得一天有48个小时。”# l J# ~7 J1 O7 i
如今,周小燕已经通过了中级社工资格考试,虽然阿坝州和其他的一些地方也都向她伸出了橄榄枝,但是她坚定地表示,未来会继续留在汶川。“不管走多远,我都会回来,因为我知道,这里更需要我。”. Z+ |) T3 d0 R* g+ j
- Q$ v. F0 |! s# k
- e* P- n: b- A+ L* a# z( V) j5 |+ \& J1 @% z; s! _
5 c' E- y1 P% b5 j
原文链接:http://news.163.com/12/0720/08/86RGUSTV00014AED.html
8 H3 ?5 O( A4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