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燕赵都市报
2 a" l# d2 F* n6 p: [
$ G4 D# a4 O* H7 A2月23日,天空中飘起雨雪。. Z0 h" S4 y* I3 G% Y b; b9 g- R& g
威县固献乡刘河北寨村的刘尚云家,凌乱而冷清。全家每个人的脸上都布满愁容,而刘尚云的爱人因为哀伤过度已病倒在床上,不时发出撕心裂肺的呻吟。" U5 P: A9 {+ T% y. V# P0 }4 {: L( B
- Y5 y7 r2 C( T" L3 e6 A, S$ \+ t原本这是个幸福的家庭,悲剧来自不久前女儿刘伟的自杀。在石家庄学院上大三的女儿刘伟今年即将面临毕业,这个春节她都没顾上回家和家人团聚,一直在为就业而四处奔波和焦虑着……而家人再次见到她时竟然已是“阴阳两隔”了。
% Q4 c6 Y2 S7 L7 o女儿走得太匆忙,甚至没有和家人打声招呼就绝然地走了。是什么让她如此厌倦这个世界?一本密密匝匝近10万字的日记,是刘伟留给世人唯一能搜寻答案的遗物,字里行间记录着一个当代大学生走上不归路的心路历程。" H5 N2 w3 I! {; N& l3 V% N, H z
■临终前的心灵挣扎9 a; p* I! S) C' t' X# i
“感觉好累,好累……每天都感觉不到生活的美好,看不到未来和希望……总是没有信心,没有目标,过一天算一天,不知道前方的路如何,就这样消极地度日……再这样下去,不知道将是什么样的恶果。”这是刘伟生前最后一篇日记中记录的心灵感受。
5 w% J" {8 V$ L; t3 H) z, q# e“要毕业了,我却不知道如何主宰自己的人生,自己成不了自己的主人,而是奴隶,只在压力中度过,能不痛苦么?”
( r! e4 p: N+ f, j刘伟在日记中反复倾诉着自己的烦恼,“每天都在做一些心不甘情不愿而又不得不做的事,总想着逃避,却又不敢逃避,硬着头皮去做,总是很痛苦,无助,都大三了,眼看就步入社会却变成了这样,实在是可悲啊!花着钱浪费着青春……可悲啊!”6 l4 M9 N/ r) p( J* x
在这同一篇日记里,刘伟反复好几遍用到“可悲”和“无助”。
5 x1 e7 P% {( x. w0 O9 t“一个人没有自己的生活目标,而老是看着周围人的生活方式,是何等的痛苦和无奈……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整个人变得神情恍惚,有时真想离开这个世界,因为它不再让我眷恋,可是,唯有含辛茹苦的父母让我放心不下,我不能对不起他们,自己再痛苦也要撑着,虽然很累,很累……”2 c% t# q2 i8 \: c) ~" l& [9 h
这是2008年10月9日的日记,刘伟第一次恍惚地提到“轻生”的矛盾念头。. H6 u, A$ q# y, x
“心总是静不下来,想学却力不从心,大三了,按理说马上要走上工作岗位了,应当尽快从学校向社会转变,或者备战接本考试……结果呢?却是如此地无奈、痛苦……每天压抑着自己,想要出去疯,出去喊,可又不知道该向哪,如果再这样下去,整个人非得崩溃不可,真的撑不下去了,我必须改变,否则,只能自己毁了自己,没有人这么傻,自己折磨自己,何苦呢?”9 x! I; ^% Y( k0 A" a
“逃避现实,是最无奈、最懦弱、最愚蠢的表现,而现在的我却一味地逃避。想着辍学,可又一想,亲人、邻里会怎么看,堂堂正正一个大学生竟然连个工作都找不到,面子又往哪放……总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不出来了,总想一直睡着不要醒来,因为醒来就要面对现实。我该怎么办?自己已无法主宰自己的人生。”
8 i1 \% r$ Y5 r# n# P接连几篇日记,刘伟都处在心灵挣扎之中,压抑地令人窒息。: B0 E: Q$ x1 J5 v+ W
■“感觉自己像个傻子”: f2 ?$ t7 c1 Z) |5 E0 _ U
“不能再这样折磨自己了,再这样下去非得崩溃不可,总是胡思乱想,害怕找不到工作,心里总是一百个担心,结果,恐怕什么也干不成,一无所用。”. S% {( E- ~/ U2 R
“在别人看来,你们大学生都可以找到一份舒适的工作,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而真正做了大学生才知道远非如此,工作是何其的难找,未来又是何等的渺茫。一切都是个未知数!”2 g0 e) R4 J' r: ]( W5 z: h
“早知如此,我宁愿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女孩,过一辈子平平淡淡的农村日子,也就知足了!为什么非要走这上学路,注定要吃更多的苦,受更多罪。”2 n0 y7 E% N+ [& y- C/ L6 y6 Q
刘伟的日记中,无处不渗透着即将面对就业的压力。
* t# V8 w& ]3 z- p/ L! e. n( Q$ @9月13日她写到,“本想利用十一期间搞促销,今天去商场学习,看似低级简单的活儿对我来说却是那么难,我连洗衣机的功能和型号都记不住,大脑完全迟钝了,连最起码的与人打交道都不会。一个大学生,最终却什么也干不了,整天抱怨这个,抱怨那个,眼高手低,粗活不屑干,细活又找不到,结果是什么也干不成!这就是一个大学生的悲哀!”! j- i4 ~. i9 V' y2 M2 A
“一个人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如今我的大脑好像失控了似的,每天过着不情愿的生活,一看到课本就头疼,想着挣钱之类的,而且压力特大,挣钱吧,走出校园来到社会,感觉自己像个傻子似的,什么都不会。学校里学的东西百无一用,想找份糊口的工作都是那么难。”: H) D3 A( J* R8 E9 ^ ~
百般心理冲突中,刘伟也在不断地调整自己。“心态关键靠自己调节,整天担心找不到工作,这样在忧郁中度过有用么,值吗?……再这样下去最终毁掉的是自己,工作难找应该努力学习,武装自己,让自己更完美,自然就好找了。没有抱怨的时间了,赶紧振作起来吧!”6 C# s. C0 H, D
■滚雪球式的就业压力
2 x. b4 a6 D* n% D“真没想到,暑假里我想找一份临时工都是那么难。不敢想象毕业后找一份对口专业的工作该是怎样的情景,真的很不容易,现在已经不断地降低自己的标准,哪怕从事体力的活都行,然而,却还是那样的难找。”这是2008年5月23日刘伟写的“就业难”心得。( d4 f$ X/ M0 A
“今天去参加有关话务员的培训,出乎意料的是竟然有近200名同学报名了,原以为没多少人会干,一个小小的暑假兼职竞争就如此激烈,可想,就业有多么的艰难!”6月4日,刘伟在日记中又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我还没有从学生转变为社会人,毕业即将临近,现实就在眼前,纵然有千万个不适应也得适应,所谓‘适者生存’,人只有适应社会,才能更好地生活!如果不改变自己,那么只能被淘汰,赶紧直面生活吧!”
3 A! O$ k) i5 s3 l“自从升入大学就一直萦绕在耳边的是‘找工作难’,多少大学生毕业后没有工作,一直感觉压力很大,常听人们形容招聘市场人山人海的壮观,但从没有真正见过那样的场面,既想去看看却又有恐惧,内心极矛盾。”( }% h* x/ `# K
从日记中看出,刘伟是在2008年6月7日第一次参加就业招聘。: L" R6 Y/ J( c0 }7 _" w
“昨天是第一次去参加一个小型的招聘会,尽管来招聘的不少,但大学生更多,每个桌子前都被围得水泄不通,好不容易挤进去了,一看都是招聘业务员,促销一类的,没有适合自己的……想找一份满意的真不容易!转来转去,也没有签下几个,与想象中的差远了,这就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现实总是那么残酷,让人无奈!”, ]7 ~" M P9 T% p. k
招聘归来,能感觉出日记中的刘伟是万念俱灰。“已20多岁的我还是无法接受这个现实,感觉承受不了社会的复杂与混乱,一直身在校园里,总是把一切想象得那么美好,当要真正面对时不免有些恐惧。不看招聘会还好,看了反而更增加了压力,心里又多了份负担……”5 Y8 f1 {! _& N& K( r0 Q
■真不想愧对父母
" ^; M* @( I2 @0 S: A“爱面子、虚荣足足可以摧毁一个人,而我就是这样一个失败的人,直到今天我才发现原来自己的选择是这么的错误,明知道家里穷得叮当响,只要不欠外债就OK了,自己不去打工挣钱,还偏偏选择了上大学。”
) X/ i% K& `" U7 a刘伟在日记中经常有这样的愧疚,她觉得自己上学是拖累了全家。$ c* g% R! ~3 F- L) a$ z3 ~1 m. f9 K3 @
“就是为了自己将来能生活得好点,为了让别人高看咱,家里负债累累依然坚持上学,要知道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父母的辛劳之上。为了我,父母省吃俭用,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而别人家的孩子,早早就辍学打工去了,逢年过节回来给父母带些城市里的新鲜东西,也让身为农民的父母尝尝鲜儿,开开眼界,饱饱口福,而我却没有能力为父母买任何东西……” |/ d+ M2 e; H
2008年9月2日,刘伟在日记中倾诉着自己的苦闷,“每年花着高昂的学费,不但没有学到本领,反而变得郁郁寡欢,遭受着精神上的折磨,一边花着钱一边受着罪,这是干什么呢?毁了自己也负了父母……当初就是因为想做个大学生,过过瘾,让别人羡慕下,虚荣心占据了上风,就为了面子,明知道家里穷,还硬要上学,全然没考虑父母的痛苦,然而现在却异常痛苦。唉,真的很懊悔啊。”
, ?3 `0 Q+ k+ Y* l7 C" f事实上,刘伟曾是个很自信很坚强的女孩。2007年9月6日,她写到:“如今我已是成年人了,按理说不应该再向父母要钱了,自己能解决的尽量解决……以前我曾抱怨命苦抱怨贫穷的双亲,上天不公,现在,我不再抱怨什么了,甚至要感谢贫穷,是贫穷让我变得坚强,成熟……”
1 l* w, T I* U' J后来刘伟在日记中这样总结自己的变化,“如果我没有上大学,可能会遗憾一辈子,而现在上了大学,快要毕业了也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更觉得遗憾。”
! R$ ~5 \6 b0 p“我该怎么办?……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谁能救救我?……”刘伟在日记中悲痛欲绝,无数次地发出绝望的呐喊。: h& W' y& _+ i( _
合上这本厚厚的黑色硬皮日记本,记者的眼前老是晃动着刘伟的身影,一会是她舒展双臂奔跑在校园的美丽身影;一会是她紧闭双眼、满脸惨白躺在太平间的绝望之躯。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本带血的日记,一起来思索她走上死亡之路的原因吧。本报记者 静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