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267|回复: 0

[技巧] 微博"自查图"引关注 幼童家中10大安全隐患(图)(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5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社工哥哥 于 2012-7-15 21:14 编辑
  c: h$ e: q, u8 V8 P' H2 n; k( L: S5 l% n/ o5 r
厨房里的点火枪、床头的台灯、书桌下的电线、梳妆台上的化妆笔……这些家中不起眼的物品,在孩子眼里却充满神奇,可也隐藏着种种危险。最新调查显示,44.5%的儿童伤害其实发生在家中。近日,全球儿童安全组织的一篇微博提醒,让很多年轻妈妈大为吃惊。
! [2 i: D* H6 C# [* P
) @; H; r+ O/ t0 X0 O! c' x9 b
  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扬子晚报记者进行了一项实验,结果惊讶地发现,我们视为非常安全的家,在孩子们眼里确实“不一样”:我们觉得平平常常的厨房灶台,在孩子眼里就充满神秘感;我们不屑一顾的飘窗,孩子们就想爬上爬下……: N4 e" b! w6 M, o0 l- z. ]
  调查数据
1 A0 w, ]9 z8 e  暑假儿童伤害高发 44.5%的伤害发生在家中. u/ f3 S7 y6 F  r9 L0 M( c
  今年6月2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全球儿童安全组织联合发布《儿童伤害预防倡导》报告显示,儿童伤害主要的危险因素为跌倒/坠落25%、烧伤/电伤16.7%、锐器伤9.1%;假期 (7—8月)是一年中伤害发生的高发期,占比达19.4%;发生在家中的伤害占近一半(44.5%)。
. L4 O' |7 |, p6 U2 i- O. U  微博“自查图”  }( H4 Y" a8 B) h, L1 F
  引发网友居家安全关注) m& k# V  m4 p
  7月10日,@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在其官方微博上以“安全暑假”为话题,发布了“自查:你家安全吗”的调查,引发了网友关注。微博称,都说家是安全的港湾,真的吗?孩子可没大人那么有思想。看看茶几上的暖瓶吧,厨房里的打火枪吧,床头的台灯吧,书房下的电线吧,卫生间里的马桶盖吧,梳妆台上的化妆笔吧……对,在孩子眼里都是神奇,赶紧去下载这张自查图,看看你家安全吗?
! q! a7 _( O9 X! O  b6 r  帖子最后,还附上“自查图”的链接。记者打开链接看到,“自查图”一共十项,包括“打火机放在孩子不能拿到处”、“烧开水时,我不离开”、“热水瓶要远离孩子”等等。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地提醒着假期中父母们需要注意的几项安全事项。
+ U5 ]: s0 _( `( w  不少有孩子的家长表示,对于孩子安全的担心往往在户外,比如暑假开始后就会经常提醒孩子,不要随意出门,不理陌生人搭讪,不去河中游泳等问题,但从没想到自己家中竟会隐藏着如此多的安全隐患。
6 A$ ]3 r7 L* B6 X2 A+ u2 K8 A  问发布者( u5 @: q% L& r' j# J6 f% T
  这个调查结果是怎么来的?7 ~' K7 x& K1 n9 @1 M
  这个“自查图”是怎么来的?里面列举的“安全隐患”权威吗?昨天,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了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区负责人崔民彦。
1 \$ R0 \9 A- P' r  谈起“自查图”在网络上的热传,崔民彦告诉扬子晚报记者,这让她有些意外。崔民彦说,这个“自查图”来源于全球儿童安全组织在北京、上海对农民工子女在城里生活安全状况的一个调查。“因为这两座城市农民工比较集中”。她说:“我把它发到了网上,没想到都市里的家长们竟然转发、评价得这么火爆。”* x' }' h7 H4 s. q( [" Y
  不过,崔民彦对扬子晚报记者坦承:目前网上贴出来的“自查图”还不够完善。“虽然儿童隐患很多方面是相通的,但根据我们的经验,对城市孩子来说,跌落、跌倒是比较容易发生的伤害。最近经常看新闻有小孩趁家长不注意就翻出窗户,还有的头被卡在晾衣杆上。但我们发在网上的这个自查图里却没有‘跌落、跌倒’这一项,应该把这一项加进去!”
3 v- O  t# R- h; ]9 S; _扬子晚报记者体验
, M0 b* k: U+ V  蹲下身子 从儿童的视角打量“家”
; [0 W7 S& }+ h( o
( _) ]5 M  O1 F8 _1 a) K  采访中,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区负责人崔民彦认为,家里的“儿童安全隐患”源于大人的生活习惯。现在很多市民的家里装潢都比较考究,但是,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自己的家怎么样呢?昨天,扬子晚报记者跟随一个幼儿园小朋友,蹲下身子,用她的眼光审视自己的家。结果不看不知道:我们给孩子提供的“最安全”的家,有时候并不是这样的——& X2 j. x+ L; v$ I& _
5 L0 c; ]8 P, [& R/ ^- l
  灶台变得很高很宽 煤气开关很神秘
/ I" P, S# }3 q1 C
7 e. u4 b4 S, _" X) c8 R9 Z

+ @' G" J' Q( c: e' w  在扬子晚报记者的“糖衣炮弹”沟通下,3岁半的南南首先把记者领到了厨房里——这里很平常。没想到,当记者蹲下身和南南一样高度时,灶台变了:它不再是矮矮的平台,而是需要仰视;而且,它变得很宽、很厚重,“妈妈把什么东西放上面了,有没有好吃的?”南南经常踮着脚尖使劲看。
! \3 J. m7 e+ m# B0 x
0 x0 _' n4 U5 H  对南南来说,最好奇的是煤气灶的开关,妈妈已经不止一次发现在自己做饭时南南的小手伸向它。记者索性抱起南南,告诉他灶台上的东西可以随便动。果不其然,南南立刻“够”向了煤气开关!
. T+ D# F7 ]+ {8 g$ M' L* {  a6 k
7 X  k( E+ f! d: M4 i  茶几和飘窗阳台最“平易近人”
3 _, H  [: e$ I* C2 T( f: O0 ]$ i% l% U
  扬子晚报记者发现南南比较喜欢把玩具堆到茶几和沙发上——开始时,记者觉得这是所有孩子的天性。但是后来记者发现,即便是玩车子,南南也喜欢围着茶几转,小腿撞上去也“矢志不渝”。而记者看到,南南的腿上确有小块的青紫,“这都是撞的”,妈妈很无奈。
( }9 O9 X8 X: i  ^. N' x. r
. {: I3 h; U. }* b( j% `  随后,南南又跑到卧室。这一次,他很少围着床转,而且把“根据地”转移到了飘窗:爬上爬下,把玩具也堆到了上面。“看,就是因为孩子爱爬窗台,家里不得不安上了防盗窗。”妈妈指给记者看。" r+ a( y0 B3 F$ p* J, I
5 o% V: V8 q* w2 W, l% W6 J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当在现场把这种情况向一位幼儿园老师讲述时,答案让记者恍然大悟:原来,茶几和飘窗阳台对小孩子来说,是比较“亲民”的高度。+ j) F! m4 W7 V$ s) v5 c% Z
: `* _/ T8 d  v
  衣柜太高了 像“小山”一样压抑+ S, s# q- h& U% m& c" H

1 i7 l# U! z$ L0 E) _" T+ }  就像验证“家具高度论”一样,当扬子晚报记者问南南:最不喜欢家里的什么物体时,南南毫不犹疑地回答:衣柜。
, q+ R8 k1 @: \+ L2 K' U9 b
. s: K/ Z1 m3 u7 H2 E/ x, O  记者很好奇:南南家的衣柜又大又气派,为什么“不喜欢”呢?当记者再次蹲下身,用南南的视角使劲仰头看时,恍然大悟:太让人惊讶了,此时的衣柜变得格外高大,简直像“小山”一样压下来,“怪不得南南从来不在衣柜这玩儿呢!”妈妈也直拍头。% u* ~& Q3 m. p5 v" L/ d
细数幼童家中10大安全隐患
- r) _/ k5 f8 G$ a1 u5 B" u  绳索 你的孩子是否也曾在窗帘后玩过捉迷藏?每年约有500名美国儿童因为绳索窒息死亡,大多是4岁以下的孩子。对孩子而言,危险的绳索包括:窗帘拉绳、落地灯电线、未固定的电话线、电脑接线等。/ d* P5 M/ T/ ^9 L1 y; u1 U5 J

) I# B7 t- @( B+ w  浴缸 调查显示,在家中溺水身亡的孩子中,80%在4岁以下。专家称,1英寸(约合2.5厘米)深的水就足以淹死孩子!
& y; R$ x# {" ?; b0 J, w! f* n* g; w1 h  N: n0 ?7 e
  玩具 容易发生窒息的小物件包括:硬币、小珠子、气球、糖果、坚果、葡萄、爆米花等。此外,童车上的小零件也是导致儿童窒息的隐患。
: L0 A% q! F5 y9 c  W
, D* q  T' m2 z

5 L, I+ X1 c/ z  家具顶端的糖果 较重的东西应该放在较低的架子或橱柜较低抽屉中,不要将遥控器、糖果或玩具放在家具顶端,以免孩子为了找东西弄翻家具。' r' m! @& i6 F& G

. N# Y( L- n7 S2 @" E. X  e  窗户 窗户边不要放置家具,以防孩子攀高,从窗户跌落,发生意外。此外,务必保证窗纱严密,最好有儿童锁定装置。! |! V- O) k" y8 X% W! K+ A( C9 c

8 T& @/ p: Q0 g* q% U  床上用品 毛茸茸的靠枕、蓬松柔软的被褥,弹簧床垫可以使婴儿床看上去很温暖、舒适。但是这些舒适柔软的床上用品,很可能在宝宝,尤其是新生儿,睡觉时堵住他的脸部,使他无法呼吸甚至出现窒息。
; }- g5 X: W. B' [3 R, W
; g$ l7 A( A6 U, ?' I  插座 两孔或三孔的电源插座,如果没有保护装置,一旦孩子将手指伸进去,或拿着金属棒伸进去,后果将不堪设想。5 }6 g4 o- w/ a$ {* J4 r

; {( G6 W5 J( l3 U. N5 o: L8 m  家电 看到电扇,孩子会忍不住伸手去摸一摸;看到吸尘器,孩子也会动手去试一试;对煤气灶喷出的蓝色火焰,孩子同样感兴趣。; F; A) j$ K+ [4 V: P2 R
3 @, R/ ^8 g5 P- Z9 h; G
  药片 最容易发生孩子误吞大人药片问题。除了药箱,零钱、硬糖、笔帽、图钉、指甲油、弯刀等也危险。
  |! `' {- H' W" x. x6 T6 N) Z, T1 r" ]/ k0 ?. d
  药片 美国14岁以下儿童中,每年意外中毒死亡人数超过100人。清洁剂、化妆品、杀虫剂、颜料、酒精等都非常危险。; C: p; L5 \5 t5 a9 I, J7 J. W
南京家长最担心的家电:煤气灶、微波炉、开水壶2 t  J' n# W% ?. f0 r, U3 C% n
  那么,在南京妈妈们的眼睛里,家里最危险的是什么东西呢?昨天,扬子晚报记者在一个家长QQ群里进行了小调查。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家长群。调查中,几乎所有的家长首选的家庭中潜在危险是“家电”。, c% B; r4 a) {" n9 Y
( g& k* O9 G6 O
  孩子大多对火好奇 家长最怕煤气灶0 z+ M! i* u0 S) W3 ^7 I

& v& W8 J) Y3 V% Y8 C6 ^- e/ b5 h0 U" n  众多家长表示,作为三年级的孩子,家里的家电几乎都会使用了,像电视、电脑、冰箱、空调、手机等都能操作自如。“就是每次用插头时胆子有点小”,一位小女孩的妈妈告诉扬子晚报记者,“不过我们要求她在没有家长在场监督的情况下,不许碰插头。”
: q3 v6 V' O* s6 F: `
' R1 R$ A* X0 N! C' i: r2 I, ?1 ~
- o/ C' S5 h5 f3 ~
  那么,众多家电中,家长们最“怕”孩子上手的是什么呢?有17位家长选择了“煤气灶”;排在家长们“第二怕”的家电是微波炉。“玩煤气不单单是玩火,万一煤气泄漏是要命的事!”一位男孩家长表示,孩子从小就对火特别好奇,“关于打火机和煤气灶绝对不能碰”——这个问题在孩子还不大懂事的时候就一再“教育”过。此外,一些款式的微波炉是通过转动来达到高温加热的,透过外面的拉门可以看到里面的情况,“这时候绝对不能让孩子盯着看,伤害眼睛不说,辐射也特别大。”
; I  h+ |4 p; Q) i4 n2 c" m; J. H) q, T9 z$ a- H% p6 N! ]- I! }
  此外,“热水壶”也位列南京家长“比较担心”的家电第三位。' N+ v& b$ F( t$ A6 I
/ r6 @& P( |# s, m# K' u" ]; H
  小宝宝的妈妈 还怕被褥和桌布
: a8 J% g/ P1 S' f& w8 ?5 U8 e( Y( }1 z% Y* c
  除了家电之外还怕什么?采访中,一位年轻的南京妈妈的讲述让记者印象深刻。
+ N3 `/ ~. a7 m( _4 E% G
6 M5 u- p/ T) r  “怕被褥,前几年宝宝小的时候我尤其怕。”之所以这样,是有原因的:“我姐小时候大约六七个月时,自己把床边的被子拉到了脸上,结果没能移开,差点窒息。这条经验被我妈牢记,在我怀孕时我妈就教导婴儿床边不要放任何东西”,这位妈妈告诉记者。
! M# S. G+ t8 K1 l& i! F; W; g( s/ |3 x  h
  而在宝宝会走路后,这位妈妈开始“怕桌布”。“孩子刚会走时,因为站不稳,或对桌上东西感兴趣,会经常扯拉家里的桌布,这样会被桌上的物品掉下来砸伤;如果有开水在桌上,后果更严重。我女儿小时候就有这种倾向,后来我家就再没用过桌布。”
5 |, r; i1 [9 u) N' j5 B$ Y% D3 b# G  I& d! l5 T' y3 b
  -特别提醒
2 l' i5 Z7 ?* U4 U, p! x$ @1 E2 N' H8 K/ ?
  对照“自查表”回家查查吧 但也别草木皆兵哦- B, |1 N9 m4 `  y
$ c6 `. H0 n+ i: d7 D2 l# w; `
  最近,本报曾报道过有关“美国小学生这个暑假要做的100件事”,“开睡衣晚会、去野营、去远航、去探索基地、去旅行、去拜访别人、去图书馆、烤饼干”等等项目,终极目标就是要玩得高兴!但对大多数中国小学生来说,这样的暑假就如童话世界中的故事一样遥远。因为,他们中很多人的大部分假期都被“圈养”在家里。
( `* O; f) z5 w& `) F
( L# Z" C$ q- p0 W2 g  事实上,对不少中国家长来说,更严重的问题在于他们并未意识到家中潜藏的那些危险。崔民彦说:“当孩子在客厅、厨房、卫生间、储藏室来回奔跑嬉戏时,一些安全隐患常常被忽略了”。她说,调查显示,有超过70%的家长不会定期对家庭用品布置进行安全检查,其中7%的家长从不检查。! {" D  o- r; a, y

  y4 e/ W) M+ L, X; F  但在采访中,一些家长也以“过来人”的身份提出建议:对于一些安全隐患,我们要加以重视,但也不必草木皆兵,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个磕磕碰碰是正常的,只要不涉及到人身安全即可。2 |9 O  [3 N9 I; p% V5 h- ^
) M# `7 h  G8 @2 Q7 t
  现在,为了让宝贝们快乐地玩耍,我们是不是也抽空对家中来一次检查?记者 谢尧# }6 J6 r) w) o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李越老师直播间|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7-24 01:38 , Processed in 0.067378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