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家住广丰市政5号门的居民陈老伯特意来到广丰社区社工站,给社工汪丽华送上了一支康乃馨。原来,就在前几天,老人来社居委办理独居老人“一点通”,本以为又要折腾好几天才能办好,没想到一个上午就都搞定了,而社工小汪耐心细致的服务更是让陈老伯感动不已。这不,几十年没买过花的他也时髦了一把,买了一支专程送到社工站,还一个劲地夸现在的社工站,服务意识强,接待态度好。: b _3 o$ g. M2 [0 h5 e$ G$ S
# L1 G& W& c. s9 H标准精细到“胡子”和“发型” 8 X- T% H( k0 ~" e* B2 U" Q& s7 x! {' i4 u
“从前到社居委办事,他们不是在那里忙,就是爱理不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居民来办事,先给我们鞠个躬。” 9 P5 {3 f8 G$ q3 |4 D1 t. W9 |4 V% Y
改变来自广瑞路街道去年8月起对辖区内社工站实行的5S标准化管理。翻开参照相关企业标准化体系建立的《广瑞路街道社区事务工作站标准化服务手册》,服务质量评价、服务流程优化、服务信息管理、服务场所环境、服务人员礼仪五大标准体系对社工的精细化管理细致到男社工的“胡子”和女社工的“发型”、“发卡”…… ( V7 Z; g1 u f1 f7 V : t- H. g& l: r2 Q, C( t8 [% g' r 如今,走进广瑞路街道任何一家社工服务站,除了看到社工们整齐划一的制服和微笑,还能在每个服务窗口看到一个在银行柜台才能看到的评价器。街道规定社工每天上班要打开评价器,社工站正常业务办理结束后,承办社工要主动请接受服务的居民通过电子评价器进行评价,当事社工还必须做到“五不准”———不准强制评价,不准干涉评价,不准监视评价,不准代替评价,不准做空白评价。评价结束后,社工要对其配合表示谢意并起立送别来访者。此外,街道还建起了服务安全质量远程监控系统,不定期地安排“客服”人员对社工的服务进行电话回访。 % {" p: U, @& w; h v 7 o5 p+ f! @& g& r" h0 Q5 a1 m& K. Z+ y改变从“挡”事情到“办”事情 + }5 R/ u* u# x+ F: ~% z. B' s9 R) D! t2 a! C
“社工标准化的灵感来自于汽车4S店。”广瑞路街道副主任王志纯认为,从前社居委的管理是一种“放羊式”的模糊管理,一些老头、老太放在那里是用来“挡”事情的。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基层工作的需要。现在,我们实行的是顺应扁平化的“精细式”管理,年轻的社工是来为百姓倾情服务、真心“办”事的。 3 G2 f, n! h: p/ H, d0 C ' V' ?& t0 \* D3 n0 J6 `) w 家住广丰三村72号的苏平已82岁高龄,没有子女,长期一人独居。多年来,为了养老、补助、住房等各种问题经常到区政府反映,她也成了社区里有名的“上访户”。2011年9月中旬,她患上了白内障,开刀后仍不见好转,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向社区提出要入住敬老院。社工站社工在联系后得知崇安区敬老院床位已满,但固执的老人却执意要住进这家敬老院。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老人为此经常到区政府反映,一坐就是大半天。社区为解决这一问题,从关心、关注苏平的日常生活入手,为其送饭、泡水,在国庆长假期间,还请志愿者照顾她的起居饮食。国庆一过,街道领导及社区主任就与院长协商让苏平在敬老院搭伙吃饭,先解决了老人的吃饭难题。10月下旬,敬老院终于有了空床位,可是新难题又来了:苏平的侄子之前曾两次送她入住敬老院,可老太太每次都擅自离院,这使得她侄子不愿再做她的监护人。于是,社区几经辗转找到苏平在无锡的一个妹妹,并由她联系到苏平的兄弟姐妹,并最终由他们共同协商推举出一名监护人。* e+ g" w& ?- L* i
; i8 o1 O" I% Q+ X
几经周折,去年11月初,苏平终于在社工的陪同下到崇安区敬老院顺利办理了入住手续。“老上访户”苏平再也不上访了,因为,社工们的真情付出让她又有了一个温馨的家。 ! v9 Z! |3 P$ s% A4 I2 w5 d* c W3 E5 \" c b 提升从“大小姐”到“知心姐姐”6 c- \* {! l* f& i; I" L
z' D/ R a: G( y0 u
5S管理不仅让百姓得到实惠,一批青年社工也更快地成长起来。“刚开始是挺烦的。”社工任紫轶“抱怨”说:比如要求在接待居民时都要站起鞠躬,前段时间发放80岁以上老人的尊老金,按每天接待50个人算,一天下来至少要站起100多次。不仅如此,每天上午9点还要开晨会,明确今天主要做什么,重点工作怎么推进。“但做着做着,就发现从前的忙碌,变成了现在的‘清爽’。工作效率更高了。”+ L/ U0 n$ [+ S# };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