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你准备好了吗?
6 L- j. v/ S9 Y4 E. I
, I* f/ f" ~, Z. V——小组工作实务案例
, x% e8 U, t% D1 J# T$ @; f2 Z龙华街道残疾人职康中心
* W1 y4 @2 u; \: Y* d: w社工 李谡凌
2 _# J% h# |& w/ O) N1 Q4 ^3 E) v7 r) `
+ h C+ W5 V$ L# k3 h& a% ~ R- C7 p1 `$ T小组工作背景:
- T, f. q8 Y7 {6 N& ^6 l6 @: v5月6日,收到区残联关于组织残疾人参加16日全市“就业助残”招聘会的文件。在整个龙华街道通过各个社区的残疾人进行通知、选择后,根据上级名额的限制,选择了四个参加招聘会的候选人,社工在与这些候选人的交谈中发现,这些残疾人对工作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也没有做好工作的准备,在权益维护这些知识方面有待提高,5月8日,社工决定成立一个岗前培训的成长小组。. D9 R* ?6 J# }7 i3 r' g
小组工作计划:$ s6 P' R- H; H0 c$ f! H4 [
小组地点:龙华街道综合(职业)康复服务中心多功能室' @8 c- Q0 f! F3 T5 i' [
小组时间:2008年5月8日——2008年5月16日
9 ^7 x" f, i1 v# h7 A1 g小组主题:就业,你准备好了吗?
1 o6 U) z+ M- @! v+ M参与人员:社工1名、残疾人4名* {0 |* h! M# Z( y f! l0 ?5 S N* q
理论背景:
3 Y3 W" Y& {" {根据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个人行为是其所属群体中规范行为内化的结果。米德的社会行为主义强调社会相互作与个人行为的关系,他把社会相互作用视为连接个人与社会的“媒介过程”,个人行为具有相互性和社会性,这种相互作用是人格形成的外部条件。米德还强调意识与个人行为的相互作用,他认为,由于意识的存在和相互作用,才使人们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看到自己、知道自己。他的相互作用论特别体现在他的自我论上:他认为,人的特点是有自我,就是人在客观的对待社会环境的同时,也客观的对待自己,把自己置于环境当中某一确定的位置上加以客观化。而自我的客观化,又与自我的结构和功能分不开。米德认为,自我通过他人的眼睛或者社会这个一般的眼睛,把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予以组织化,并内化为己有,从而产生客我,是人在与他人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把自己对象化,并加以主观规定的产物,客我以客体的面貌出现,是受社会的制约的。# I; N4 H+ i- O; V! a+ ~9 U$ q& d7 b
米德认为,自我是逐步发展的,是在社会经验和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他划分了自我产生的三个阶段:准备阶段、扮演阶段、游戏阶段。米德极力阐述个人社会化的作用,把个人问题置于社会结构中去考虑,因此,“角色”概念是他的社会相互作用理论中的一个关键角色。角色是个人在社会互动中,一方面得到社会期待(角色期待),另一方面遵照他人角色或社会规范等获得的。
# s" I2 s% d q; n目标及目的:2 Z6 s5 p( S. R4 _/ ?6 Y# N2 |
目标:提高组员的工作认知能力及其做好岗前的知识传授工作。
7 z+ g5 f6 r; y$ c! E目的:1、在小组过程中增强组员对工作意义的了解
) U$ ?5 i( u- \+ M n( i
: d2 v3 L. I1 Q. ]) I) M2、引导组员对组员进行一些工作前的知识的培训. w' P5 Q! R1 `8 E( W j
0 `1 a% |0 v# X3 ^/ q3、通过模拟面试来给组员的以后的工作寻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 I: Y. }% p3 R: c+ S活动内容及进程:
" a' j8 W. }) Z: d4 p* Q1、资料收集和评估:5月8日,社工马上对各个组员的资料进行收集,以了解组员的基本的情况。- S, e( ^) N9 P. {$ S
(1)成员访谈。面谈的方式,对小组成员进行单个的访谈询问其家庭的情况、家人及自己对工作的看法。首先,组员在语塞时进行引导的工作;其次,在访谈对象的谈话偏离话题时,做纠偏的工作。在整个访谈之前,社工都反复申明社工工作的保密性。9 K6 k! S. @0 g) N. g8 R
(2)社区残协专干的访谈。通过电话的访谈,了解社区的残疾人大概的情况、生活状况、低保及一些补助的情况等。( t( Y2 P) H# @8 }- H. D G
(3)康复中心工作人员的谈话及康复中心资料的收集。0 b% d1 V: B. C
(4)对所收集的资料处理加工。去除对本次的小组无关的资料。并作出对整个小组的情况的预估,预估情况如下:
! j# m8 Q: {$ K h- X英,肢残三级,未有工作经验,在来康复中心之前是家庭主妇,性格较外向,但自信心严重不足,总觉得自己不行。家庭经济情况还算可以。之前偶尔有过工作的想法,但从未去参加过工作的招聘。
j; l" O" a. d/ J) ^# J平,肢残三级。工作时间超过20年,缝纫技术娴熟。残疾后,曾多次参加应聘,蛋屡屡碰壁,心灰意冷,家庭经济不理想。5 y8 G" K0 V, b n; T2 s
文,精神三级,学历水平较高,计算机基础扎实。但性格内向,不与别人交往。很想拥有工作,但是之前从未有过参加招聘的信心。家庭经济情况很差。6 C/ ]+ A7 M; h: y C5 i
军,精神三级,性格外向,善于与人交流,但家庭经济情况困难,想拥有工作但又害怕工作的内心矛盾。9 A* W* m6 x8 g# q! a3 q/ K0 V
整个小组:小组成员普遍性格较内向;工作的意识不是很明确;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劳动者的权益、社保等方面的知识均没有了解过。
1 ^( q, V. b! W% A/ J* M3 k1 S2、小组计划及阶段评估
( _, B; Z; M9 S6 ~; R共分为五个阶段。. \ ^6 i& D+ _6 j
第一阶段:小组规范的制定及组员愿望的表达
/ f. ^- A) J$ Y% _$ m$ U/ P7 a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5月12日,下午16:30—17:40,共70分钟时间。- g7 w9 [8 n7 J0 @/ Q, R
首先,社工向组员宣布此次小组的开始及一起制定小组的活动规范(见附录)。在这个过程总,社工参与其中的讨论,并对一些基本的注意事项进行阐述。(25')4 e1 B* C* X( D* M6 Y
其次,介绍这次招聘大会能提供的工作岗位。(5')
/ e L7 j8 {/ a( L! w; {最后,鼓励成员表达自己对工作的愿望,随意表达,可以是组员的讨论、也可以是个人单独的陈述。主要是表达成员自己对于工作的想法,工作意味着什么,自己觉得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期望的薪金等。在这个过程中,社工不参与其中的表述,只是提出以上几个自己需要的问题,让组员自由的表达,减少由于社工发言而带来的拘束感。(40')
$ A, ]; }8 q8 _社工评估:在这个阶段中,社工发现,组员的想法、要求普遍的不切合实际。组员的普遍的特点是,工作的要求高,要求是办公室的工作,不愿意进行体力的劳动;要求的工资偏高,这是一般的残疾人工作所不能提供的工资;把工作想的太难,认为自己肯定做不好工作。这些都不是正常的心里想法,表明组员对工作的现实情况并不了解,需要进行知识的教育及系统的辅导工作。) Z* ?( i. Z# I4 @8 ~
第二阶段:职前培训- p* u0 A5 g, Y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5月13日,下午16:00—16:45。共45分钟时间。
0 W0 ?! s4 N$ U2 n对小组成员进行职业过程中的应注意的问题的介绍,如纪律、穿着、工作时的态度;介绍在劳动时作为劳动者的权益有那些、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参加招聘时该注意的问题、技巧等。社工在这个过程中承担示范参与者的角色。
5 X9 I. ]3 R2 T" c* b6 J2 \- O社工评估:通过这个过程的授课,组员对于工作的基本知识有了了解,但是,对于为什么要工作,在小组阶段中组员提出,因此,组员并不是很清楚工作所存在的意义。
1 T$ P0 D7 u: |第三阶段:成员心理状态的辅导。
$ p' Z% M) S% C5 q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5月14日,下午16:30—17:30。共60分钟时间。& i% L2 N! Q! x3 h, o) H
首先,组员对于工作的态度的评判。主要是鼓励组员再次表达其所理解的工作的益处。(15')
% B7 ^4 I/ T' ]. n其次,对每个成员的陈述进行点评。(15')' M, g* n# I9 ]& M; N
最后,讲述工作对成员的个人的价值、对成员的家庭的价值。并且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典故为范例进行讲解。让组员自我的价值及社会的价值,让组员了解人为什么活在世上、其意义是什么。(30')# N$ [ |6 Q* [1 H' J# V
社工评估:尽管有较长的时间给予组员来回答问题,思考问题,但是组员并不知道如何来回答这个问题。社工观察到,有两个组员沉默,而有两个组员张开了嘴巴,却最后表示不知道该怎么说。所以他们尽管心里有一些自己的观点,或者是没有勇气首先表达出来,或者是言传不出来。最后尽管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但是,多认为工作能挣钱,没有其他的观点。社工做半个小时的工作价值讲授后,组员的认识更清楚了。) l* j* B" b0 @" k/ e' \
第四阶段:模拟招聘
6 D W4 x' E" Z7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5月15日,下午16:10—17:30。共80分钟时间。
9 @# v) ^' Y9 N/ \$ q) ?模拟招聘“物业管理员”,社工充当“招聘者”,组员充当“应聘者”。
$ X2 H' N; \6 K+ _' E( ~+ x3 j# k. R首先,单独面试,成员按照顺序轮流在“招聘者”面前介绍自己的简历,没人呢仅限三分钟。(12')
( r3 S* d& d4 S1 i' \其次,进行第二轮面试。所有的“应聘者”集合起来,集体在“招聘者”面前应聘。方法是:“招聘者”在“应聘者”进来后,沉默,不发话的看着各位“应聘者”,由此查看每个人的反映。(12')
* _* c4 b: P. Z$ N u2 U) o- S再次,点评。在对面试过程中的不足进行点评,指出成员在模拟应聘时的不足之处,并指出在第二天的应聘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思路。(24')3 V0 S; g7 M! ~" T- ?4 j) O% D1 O/ |
由于龙华街道的名额被限制在3个人,所以4个成员经过自主的选择,有个成员主动退出第二天的招聘会。(12')
0 r4 |& \+ m8 X3 i" n最后,向小组成员宣布小组的结束,社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鼓励组员表达自己对这几天的小组的收获、需要改进的地方的等随意发表自己的想法。最后小组结束,社工主妇组员招聘时好运。(20')
/ b- F% y6 m1 ^4 ]' ^社工评估:这是小组的最后一个阶段。经过前几个阶段的努力,在这个阶段中,组员的认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对工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并且通过这个阶段的招聘模拟,组员对什么是招聘,在参加招聘时需注意的问题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对组员以后的找工作都有用处。案主也没有了之前的迷茫,有了一个自己所适合工作、该怎么努力找到工作的认识。
K. u0 |' B% T+ i3 G4 h后续评估:
: n, m) a/ Q2 @组员在小组中的热情从头到尾都很高,没有出现社工当初预计的中途有人迟到或者缺到的情况发生,这是小组顺利开展的必要的前提。从这次小组可以看出,做小组工作的效果是明显的,对组员的认识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组员表示,这个小组很符合他们现在的实际。这次的小组工作得到了很多的经验与教训,经验值得借鉴,教训值得反思。
: Q9 d0 q& Y$ N3 L& t& u) W1、社工这次的小组工作的开展和之前一次的不同之处在于,准备的更加的充分。社工吸取了之前一次的小组的经验,在小组开始之前,进行了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的考虑。在小组中出现了冷场的局面,经过上次的经验,社工及时的插入自己的观点,通过自己的表达来起好带头作用,由此很好的调动了组员的积极性。不至于社工及所有组员都手足无措。2 T, X1 V4 g% Y7 V
2、社工在小组中对每一介入阶段都有一个评估,这有利于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组员的情绪、态度等进行一个评估,可以根据现实的情况对计划作出修改,以使计划更好的随着小组的发展而发展。避免了第一次小组时只是按照既定的计划走时出现的一些组员不适应的问题。 ]! o& I) {2 j u( p) o
3、组员人数的问题。这次的小组组员人数较少,社工可以很好的把握每个组员的小组进程,及时的对每个组员的反映、情绪做出观察,有利于社工在小组进行中可以随时针对个别组员的情况进行分析,使整个小组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0 G1 K' @" y+ w5 ^但是,这次的小组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教训,需要以后社工在工作中注意:
1 N* O8 a8 Q0 ]- t4 p8 M2 k7 N; ^1、组员人数较少,可以使小组的开展刚方便的被社工掌握,但是,一些没有入选小组的残疾人却有了自己的意见。还有很多的残疾人没有工作,他们也有工作的意愿,这次的小组就是为16日的招聘会做准备的。所以有些残疾人对此有自己的意见,社工在此之前并没有考虑导致这些,这是计划中的一个失误,应该给其他的残疾人做好解释的工作。以后在小组的工作中,社工必须将情况向大家解释清楚,避免误解。
4 X1 n4 W! W9 o+ b3 q4 p8 G2、在细节方面对组员的工作开展的不够。尽管进行了系统的小组工作的开展,但是在16日的招聘会现场,仍然有组员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写错,导致联系的不便。社工在小组的时候,除了自己的既定目标要实现外,一些细节方面的注意也应该在小组中对组员进行慢慢的培养。
6 {7 a0 B9 s" H# |% G- F3、 这次的小组活动主要集中于社工对组员的教育,对组员的心理辅导不够。有组员对自己的工作并没有多少的信心,首先表现为自己在应聘的时候不会成功,其次表现为,认为自己即使被录用,以后的工作也可能做不好,也怕自己没有毅力坚持下去。社工在小组中对这个问题注意的不是很多,而实际上对组员的心理的辅导在这个小组中很有必要。这是以后的小组中要注意的问题。
- G [& l2 e# o9 }6 a7 Q, p【附录】
n7 j: [/ [7 R z% i8 G8 w1 @7 n' d9 J
小组规范5 o3 J& n: d, J" e' J& b" ^/ w
1、 保密。社工及组员中任何人不得将这次小组中的个人谈话的内容告知别人,特别是其他的残疾人。 ; a( K2 x, _" [4 b/ _$ M) a
2、小组时间为5月12日至15日。
) d0 ]# r% v6 N# d% ~3 L3、实行自愿参与的原则,组员有权利参加或不参加,在参加的过程中也允许退出,完全的案主自决原则。, a" F( v- F; |
4、参与人员必须遵守活动的纪律,不吵闹、不随便进出、不乱扔垃圾、不损害用具等。/ z8 C2 A+ i6 e6 B
5、在小组中有什么需要社工帮忙的组员可以提出。
( H' A N# R* M; @) O: A+ Q1 h6、组员如无特殊的情况,及时到场,保证小组的及时的开展。5 G& W. B! w0 I7 F8 m e
7、在小组中,社工和组员不得出现违反国家统一的言论,不得作出违反国家法律的事情。
1 C: r5 ?& k) K8 Z; O" }) a8、保持小组室内的安静和卫生,不喧哗,不乱仍垃圾。
' Z F7 k, ~. [ q" B2 @: Q9、小组完成后,对小组有什么感言的会员可以随时与社工、工作人员提出。
4 R( m' x) _" Z' O& ?6 E) p) o% r# ], {4 G, m+ h/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