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职业女性集多种角色于一身,她们角色冲突的困惑主要来自于家庭和事业。职业女性如何摆脱角色冲突的困惑,如何做到家庭与事业兼顾,这需要职业女性的家人、单位及社会环境的支持和帮助。 ' l/ J& n! s1 n2 j K
/ W4 ^: I/ B" X( T# o3 N0 m0 ]/ i! s关键词:角色冲突 角色互补 职业女性* y9 C' ?% x* @9 d! W
) _3 [9 H( o1 q3 u8 T. { 8 k1 c6 G1 v3 L1 S
每个人都是多种角色的集合体,都多多少少会因角色问题而产生冲突,尤其是集妻子、母亲、女儿、儿媳和职员等多种角色于一身的职业女性。 + H' d3 C! ^0 r1 {* M$ D$ o3 R2 x1 u9 S
+ p. c% u& l7 ?' n- Z 一、角色冲突与角色互补的内涵 & G. T9 K5 H. T! [' ], \
3 \1 Z& {) }) F# e! U8 v; O
角色冲突是指在社会角色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矛盾、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进行。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多种角色集于一身。角色冲突分为角色扮演者之间的冲突和多种角色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在内部形成冲突。角色互补是指角色扮演者之间的相互配合。分为在场者的配合和场外者的配合。在场者的配合是指,将其角色转移给在场的其他人。场外者的配合是指在场者之外的人或社会机构。角色冲突可以通过角色职能转移给其他人或社会的方式来缓解。
$ n6 S# \, D M5 l X* B$ z V) _4 ]
二、职业女性的角色冲突的表现 ; _* k' P3 T& d( ^
y6 t; e2 [0 `4 D M% y$ P
职业女性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女性在社会上获得在时间、地点以及工作内容上有限制要求的工作,并根据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和一定社会地位。从总体上看,职业女性角色冲突的来源可以概括为家庭和事业两方面。 & y$ S6 \. i4 N% X( g2 q3 k
(一)家庭
: W L: o; ~' i2 ^2 F+ G$ q 1.妻子的角色 5 b. ?) Y8 F3 `4 b! w' [$ E
家庭生活中“妻以夫为纲”的观念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妻子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束缚在这个以丈夫为核心的家的范围之内。妻子的日常家务劳动成为附属于丈夫个人所有的私人劳动,妻子的社会工作也成为退居家庭之后的次要选择。这种性别角色观念在家务劳动中可以略窥一二,以下岗职工家庭为例,“下岗职工中回答‘家务主要由妻子做’的,女性为55.5%、男性为54.0%,而选择‘主要由丈夫做’的分别仅为5.0%和7.1%。下岗职工中女性的满意度是相当高的,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的分别为12.7%、47.5%,“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仅为10.2%和1.7%。”[1]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家务活由妻子来完成的观念依然较强。在家庭中,夫妻之间“男主外,女主内”的职责分工依然很明确。大多数人认为家里的家务活应该由妻子来完成,认为家务活是妻子应做的份内的事情,妻子本人也非常认同这种观点,而认为家务活应该由丈夫来完成所占的比例相当少。从整体上看,让丈夫来完成家庭生活中的主要家务活仍然是件让大多数人难以接受的事情。 4 |! z. P" c! q+ X% c7 k
2.母亲的角色 - v0 \5 M5 q& F$ k
王东华在《发现母亲》中,强调女人的母性特征,认为女性最大的职能就是做一个优秀的母亲,女性最大的骄傲就是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母亲的这种生理功能,与教育和抚养孩子的职能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孩子一出生,母亲每天就要付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照看着孩子的衣食住行,细心地呵护这个稚嫩的生命。在孩子成长的漫长的过程中,真正与孩子亲密接触的是母亲,母亲每天都要在家中为孩子忙忙碌碌,在这些琐碎、繁杂的事情中日复一日的衰老,一如孩子日复一日的成长。对于一位在社会上没有职业的母亲而言,家庭和孩子就是她的全部,全身心地投入到家庭和孩子中就是她的工作;而对于一位有职业的母亲来说,对孩子的投入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工作。
% z& v1 Z+ J7 s& k! {! M/ E- n7 u0 g 3.女儿、儿媳的角色
* q; R/ t$ `/ h' D( K 当子女纷纷长大成人步入结婚殿堂时,女性就不仅是父母的女儿,还是公婆的儿媳,一对夫妇要肩负起赡养四位老人的义务。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对老年人照料最多的还是妻子。妻子出于对丈夫的谅解和社会上对女性照顾老年人的思想观念的认同,担起照料老年人责任。妻子无论在时间、精力,还是感情等各个方面的投入都比丈夫多。“从覆盖面上来看,照料者的角色的顺序依次是‘儿子’(52.3%)、‘儿媳’(44.9%)、‘女儿’(39.8%)和‘配偶’(33.7%),这些都属于第一梯队的照料者角色;女婿(17.1%)和孙子女(16.9%)属于第二梯队;在介入概率上,最高的是‘配偶’(78.3%),‘儿子’、‘儿媳’和‘女儿’是第二梯队,介入概率分别是25.0%、23.3% 和20.6% ,‘女婿’的介入概率低到只有近一成(9.3%),由介入程度的指标来看,照料者的顺序依次是‘配偶’(499.71)、‘保姆/小时工’(331.46),这是介入程度最高的两个角色。‘儿媳’(244.55)、‘儿子’(158.29)、‘女儿’(89.93)、‘女婿’(60.75)”[2]从此文中可以看出,即扮演儿子角色又扮演女婿角色的儿子、丈夫在对老人照料的覆盖面、介入概率和介入程度方面来都远远低于既扮演女儿角色又扮演儿媳角色的女儿、妻子。 # t. |7 ?8 `5 v9 b; i8 U1 A$ l1 k
(二)事业
1 z' S2 `, `- Y% @6 w& x 女性走出家庭在社会上谋求职业,“大部分的人是为了挣钱,少部分的人是为了让生活更充实。但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女性往往需要付出比男性更多的心血、精力和汗水”。[3]职业女性在职业生涯中要面临许多困境,比如职业的性别隔离等问题。
, P' D; L% e! [3 J' K" f5 Z* `( f" {3 M ]& m% O+ M1 ]7 g
职业中的性别分离。“两性间在职业分布上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分隔。女性在工资和职业声望较高的“党政机关干部”和“企业管理者”上的分布低于男性,而在“离退休”与“其他”上则高于男性,尽管在专业技术人员的分布上高于男性,但工资水平却低于男性。”[4]有人根据1982年和1990年的人口普查资料对男女职业构成进行分析,进一步指出“总之,尽管1990年比1982年女性就业率有所增加,在业人口的职业结构有所变化,但与男性相比,女性就业者仍主要集中在服务性行业、手工业和商业职业中,体现出高就业率掩盖下的低职业结构状态。这些工作常常是技能低、报酬少、劳动强度大的,如针织业、服务业等。男性主要集中在较重要的、技术性高、收入高的管理、科研工作中,如国家机关、高科技制造业等。女性仍然无法冲破‘男性工作’与‘女性工作’这一屏障,职业、行业中的性别隔离情况十分严重。这就阻碍了女性对各类职业的参与程度,使她们仅限于一定的职业和行业范围,限制了她们施展才能和个人自由发展的机会。”[5]职业女性的职业生涯并不像男性那样顺利。这固然与女性自身的生理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更多的则与社会中性别歧视有关。人们对女性在工作中的付出不给予肯定,即便女性在工作中做的很优秀,也很难与男性并驾齐驱。 + O- Z/ p3 x7 `% t$ }
! D: J! K; p9 N
三、职业女性困惑的原因分析 ) N$ \8 O/ P( f/ U5 V/ q: M
) O, f# e0 O5 K' u4 y0 o 从上述表现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家庭还是事业都对职业女性提出了角色要求。丈夫、子女、公婆、单位等都希望她能够履行起对各自所扮角色的义务,希望她能够忠实于对各自的职责。但是,由于这些角色扮演在时间上和地点上相互冲突,丈夫、子女、公婆的事情不能完全排除在工作时间之外进行,工作的事情也不能完全排除在与丈夫、子女、公婆相处的时间和地点外进行,所以对于职业女性来说,如何兼顾事业与家庭是一个十分困惑的问题。角色冲突增加了职业女性的负担,为了既满足工作的要求,又满足家人的要求,往往将自己处于超负荷的劳作之中。在此努力之下,许多女性的身体健康状况出现问题。“职业女性‘亚健康’人群现状调查统计得知,比例占被调查人数的68.60%,其中‘亚健康’状态在年龄的表现是两头低,中间高的现象,这与中年职业女性正是个人成就和社会影响的鼎盛期,肩负着家庭和社会的重任有关。分析原因是与自身因素、自我发展需要、家庭人际、工作负荷、以及职业期望等有关”。[6]职业女性的处境十分尴尬。既然现在的职业女性已经不同于传统的女性,那又为什么还总要以传统的评判女性的标准来要求现代的职业女性呢。男主女从的角色规范、男强女弱的角色形象、男尊女卑的角色地位、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是否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呢。 6 r! x# J; \! H& j! H6 G
; s' X; N, Y E2 p3 @5 k; A# J
职业女性困惑的主要原因在于难以实现家庭和事业的兼顾。一直以来,人们都把女性置放在家的范围内,并给家的概念赋予了许多职能,如抚育和赡养、休息和娱乐、经济和消费、生产和教育以及性生活等职能。女性则是在家中实现这些职能的贤内助。当这种“女性+家庭”相统一的思想观念以习惯和传统的形式沿留下来时,人们对女性的期望以及女性对自己的期望也就顺承了下来。不但人们要求女性要以家庭为主,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女性自己也会意识到家庭对一位女性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但是,当女性背负着这些责任和义务迈出家门,面向社会时,人们是不是应该承认社会的确需要女性的介入,需要女性为社会服务。既然如此,社会是否应该给女性也提供一个可以施展才华的空间呢?女性是否可以从家庭职能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是否可以向男性一样洒脱的在社会上尽职,这些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 `5 [; a, c" K6 P. j& m4 U$ W 四、解决途径 * N" p9 s$ Y! G; K! V
在职业女性无法避免家庭和事业的冲突时,她需要角色互补的人给予支持和帮助。职业女性可以通过转移角色职能的方式缓和冲突。首先,需要身边人的帮助。家庭中的事务,不能完全依赖于一人,丈夫可以在有时间的情况下替妻子做家务。公婆可以在有能力照料别人的情况下,替儿媳带孩子。家人可以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帮助儿媳照看老人等。在工作中,同事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减轻一下工作压力。其次,需要社会机构的帮助。职业女性可以通过雇佣保姆、奶妈等方式,减轻来自家庭事务的负担,使之集中时间和精力做更重要的事情。有的学者曾对女院士做过这方面的调查,女院士是如何处理家庭和事业的关系。“这些女院士的事例有力地表明,只要把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处理好,夫妇俩同时追求事业的成功是可能的。许多院士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事业或者因工作需要,将其子女托付给别人看管,或请人料理家务。从而她们可以从繁杂的家务中解脱出来。她们看来,家务劳动的社会化是妇女走出家庭、投身事业的必由之路。女院士以事业为重,但她们并没有以牺牲家庭为代价。她们由于合理地摆正了家庭与事业之间的关系,因而做到了事业成功、家庭美满”。[7]职业女性已经不同于传统家庭中的家庭主妇。因此职业女性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
9 F7 ?4 h4 ? s) C7 i 与其说制约职业女性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因素是家庭,不如说是家务劳动、家庭琐事牵制了职业女性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将家务劳动转向社会来减轻职业女性的负担。现在,家庭中的许多职能都可以转向社会,比如:教育子女有教育机构;赡养老人有养老机构;娱乐有娱乐机构;家务劳动有家政机构等等。完善的社会机构可以减轻职业女性在家庭中的劳动量。随着家庭职能的转移,家逐渐聚焦为情感生活的满足,在家中职业女性不需要为家务忙碌,而是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家人的感情生活中。
# C4 j8 W2 W+ C/ O 0 u' ]5 \3 t) F* A8 a
[参 考 文 献]
1 o1 B% ~; ^6 `- L% R# F 〔1〕林聚任.社会性别的多角度透视〔M〕.广州:羊城晚报出版社,2003.
% J2 h+ P+ D+ B 〔2〕夏传玲.老年人日常照料的角色介入模型〔J〕.社会,2007,(3).
% q' Y6 N2 X0 p- E 〔3〕 沈奕斐.被建构的女性:当代社会性别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 S" Q# T! e4 q. c
〔4〕 孙凤.性别、职业与主观幸福感〔J〕.经济科学,2007,(1).
( Z* Q- ?$ h5 j5 ]% i i 〔5〕 林聚任,赵萍.行业与职业的性别隔离状况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0,(4).
+ S* v! n% e" M5 K+ q. p- x/ n1 v 〔6〕 刘秋玲.职业女性亚健康的现状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7,(8).
& h- V+ o& `: R. d& c 〔7〕 林聚任,张岳红.妇女的科学地位与科学界的“联姻效应”〔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3 U) p$ S% Z! q; U4 A8 p- g2 C0 H3 o- S5 {" c7 {
* U& A9 L! c. R/ o3 J; O3 E
( u" W& a2 m b5 B& h9 Y: G" g; L7 {9 {" \% S
该贴已经同步到 草根渡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