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按照社会工作的发展需求,上海市民政局从行政管理、行业自律和专业支持等方面加强社会工作的管理机构建设。 
) q( z1 \! ?* F. b1 }4 G/ u. G/ c' z/ s1 G' d0 V  C  w 
 成立社会工作的行政管理机构。上海市民政局于2004年增设职业社会工作处,负责协调发展全市社会工作。两年来,该处在协调推进全市社会工作政策制定、拓展社会工作实务的深度和广度、提高社会工作的认知度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其职能地位和作用不断凸显。全市各领域也根据实务发展的需求,探索成立相关的管理机构,政法系统成立了市禁毒办、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和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等三家行政管理机构,分别负责各自领域社会工作发展。在民政系统内部,上海市民政局组织人事处加强协调,统筹社区建设、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民间组织、婚姻服务等民政领域的社会工作发展。 
4 S" d; F) A$ y: X& f9 [ 
# p$ d2 n% K% X, T: t! C$ m积极培育社会工作者的行业管理机构 0 @7 {, a5 B8 t% N 
- O, \; A& I( k6 f6 O1 j1 b3 W 
 上海市民政局不断加强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建设,于20()5年2月召开了第二届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2006年,社会工作首个专业委员会一一青少年委员会也正式成立,并开通了“上海社工网”,创办了《上海社工》会刊,为全市社工管理和交流提供信息平台。同时,指导各区县完善管理机构,目前,浦东新区、卢湾区、普陀区都成立了社会工作者协会。特别是卢湾区社区社会:[作者协会,努力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对全区近6()()名社工实行行业化自主管理,在优化社工队伍的年龄、专业结构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8 v8 ?- F. g1 W9 s; O 
7 p4 y4 `  j9 Z加强社会工作培训机构建设。在依托本市各高校、科研单位社工培训机构开展专业化培训的同时,2000年,在原上海市民政干部学校的基础上组建了上海市社会工作培训中心,开展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的普及培训、职业资格的考前培训和注册社工的继续教育等工作。中心成立以来,累计培训3万多人次。目前,我们已将社会工作纳入民政系统的教育培训体系,突出实务能力和案例模拟,积极打造品牌课程。我们 还要将社工培训中心积极打造成社会工作培训方面的专业机构,凸显民政系统在社会工作发展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6 |/ g7 ]/ M 
 
: d% h. v  E- ^) \促进民政领域社会工作的全面发展 
- M; c; ~) s5 ~5 j$ |' G6 d! e 
+ T' G& @  f! H/ Q* `  f, l1 w 上海市民政局立足民政业务领域,在社区建设、为老服务、残疾人服务、儿童家庭寄养、流浪救助、困难家庭救助等多方面引入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开展社会工作。$ T( F8 x7 Y) K7 j2 b1 _: Q 
7 X" s4 k* n8 A+ A6 r7 ~  在社区建设方面。按照推进和谐社区的要求,积极推进社区工作者向社会工作者转变,探索实行社工职业资格制度,不断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为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我局起草了《上海市在社区推进社会工作实施办法》,该办法明确了社会工作在社区中的职业领域、专业岗位、专业组织和专业人员;对社工的职业资格、岗位培训、继续教育、招聘任用、薪酬待遇、考核评估、奖励等日常管理做出了一系列规定;明确了社会工作发展的财力保障和相关部门职责。该文件将于近期以市政府的名义下发。; c) k" X  t. a5 H3 T# ?; v: Z( g: J+ o 
  在福利机构服务方面。我们秉承社工尊重、平等、助人自助、开发潜能等理念,在老人、孤残儿童、精神病人的机构照料、居家养老服务、儿童寄养等领域广泛导入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上海市社会福利中心在先期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社会工作,上海市儿童福利院、上海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上海市民政第二精神病院等许多机构纷纷引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鼓励实际从业人员学习社会工作专业,运用社会工作个案、小组、社区等专业方法,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并设立了社会工作岗位和部门。5 N1 i1 ^: V6 z% X" Y- L' k. l4 K3 n) h2 M 
  在流浪人员救助管理方面。在市级层面,市救助管理站建立了社工服务站,并下设四个小组开展分类服务。专业社工们积极探索,对有自杀、自残倾向或其他原因引起情绪严重不稳的受助人员,对有特殊困难的老人、残疾人,对因家庭关系严重失调而导致生活困难的妇女和女性未成年受助人员,对有轻微违法行为或不良倾向的未成年受助人员等,开展针对性的社会工作,效果明显,受到对象的一致好评。在区级层面,成立了社会化、专业化社工组织。浦东新区建立的阳光慈善救助服务社,由区民政局购买服务,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开展流浪救助工作。针对重复救助率高的现象,社工们开展个别访谈调查,据统计,47位重复救助的对象,在访谈后再次接受救助的仅为3人,成效明显。社]:们还策划 “阳光下的温情”慈善救助募捐活动、“慈善救助”社区巡展活动等大型社区活动,开展社会调查和宣传等一系列工作,为政府相关部门掌握情况、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参考。- N" B1 z& H4 f1 D 
6 ^! |4 u0 G( G( V4 Z 
 在推进志愿者(义工)服务方面。我们提出了社工和志愿者(义i[)联动发展的思路。社工和志愿者都是开展社会服务的生力军,社工是职业从事社会服务,志愿者主要是业余兼职。为此,我们注重发挥社工的职业化、专业化优势,由社工发腱、指导、联系和服务志愿者,既积极倡导志愿者爱心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又努力克服志愿服务随意性大、缺乏专业训练、资源不足等缺陷,更广泛、更深入地推进社会服务,营造人人参与、和谐相处的良好社会氛围。普陀区将全区的11个经常性捐助接收点、10个爱心慈善超市、22所养老机构、100个老年活动室、20多个群众健身点作为“义务服务基地”,在区社工协会的统筹组织下,倡导义工进入基地,开展经常性的义务. 
7 E+ l- a2 P# _' T$ Q  N3 c! c8 _/ F 
服务工作,目前全区已有在册义工4000多人。* o: r& r4 K% D* M/ U1 }% \ 
: {9 U% m3 J& w, A: p 
 协调推进全市社会工作在多领域开展 上海社会工作不仅在民政领域得到发展,而且在其他工作领域同时推进,在区县和基层得到整体落实,初步呈现出“条上块状落实、块上条线推进、条块结合整体发展的局面。# ~/ f% L" z1 v5 M9 j, L' D. L+ ?9 ?! j4 D9 F# z6 ]7 H! C 
  在政法工作领域。2003年,上海政法系统在药物滥用、犯罪矫治和青少年等领域建立了自强、新航和阳光三个专业社工组织,1 300多名职业社工为分布在全市社区的1 2.7万多名吸毒人员、刑释解教人员和失学、失业、失管青少年提供专业服务。在这些社工中,超过50%的人员具有社工职业资格,并且大多数都是注册社工。 
' l' j3 v1 v1 x1 j7 s6 |; S% O! B 
" t0 n( U' X: c" O2 T 在卫生、教育领域。上海市东方医院、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等一批医疗机构设立了社工部门和岗位,社工们积极协调医院、患者、患者家属等方面的关系,配合开展医疗服务;在中小学,社工积极开展教育社会工作,调适师生关系,辅导学生成长,有效支持学校教育;在大学校园,传统的学生辅导员队伍导入了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并开始引人职业社工。! E8 u& z4 P& Q, ] 
4 _/ c* E/ f3 H7 t0 |+ c  在家庭、妇女和人口计生领域。我们联合市文明办、市人口计生委和市妇联下发了《关于推进人口计生系统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社区家庭文明建设指导中心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创新开展人口计生服务和家庭、妇女等工作。上海社会工作发展的特点和体会 回顾发展历程,我们感到上海社会工作的发展主要有四个特点:; V7 a6 h% K( H( F 
3 c9 S! @+ J2 z1 Q: {6 @. w  一是立足职业化发展。社会工作者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里的重要力量,职业化是发挥社会工作优势的必然要求和基本保障。为此,我们从一开始就进行了职业资格、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和岗位设置、待遇保障等一系列职业化制度设计。实践表明,上海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服务机构正是创设了社会工作组织和岗位,才打造出了实实在在的社会工作职业,从而实现社会管理和服务方式的创新。目前,我们正在项目开发、岗位落实、薪酬设计、财力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大力度,以进一步营造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良好氛围和政策保障。2 f) @' B' `, K: i/ B7 B4 [ 
5 ~- u0 O0 F' m4 j6 r$ o  二是突出专业化提升。专业化是社会工作发挥效能和不断发展的关键,也是体现“后发优势”的一个基本要求。这些年来,我们较早地引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组建社会工作管理和专业培训机构,目的是提升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2006年,我们在全市开展了社会工作的案例征集和评选活动,各个领域的社工们踊跃参与,广泛交流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效果非常明显。我们还评选产生了首批“上海市社会工作示范单位”、“上海市十佳社工"等社会工作机构和社工个人。下一步,我们还要加强对社会工作实务的督导、评估等工作,进一步加强专业性,提高社工的专业水平,并积极探索本土化经验。4 `) g( ]+ ~, K  r+ ?& D) q 
4 D( r/ O6 w* n4 F4 o$ J 
 三是强调多元化推进。按照社会工作的职业领域,社会工作从人群上分类包括老年、儿童和青少年、妇女、残疾人、特殊困难人群等;从业务上领域上分类包括社会福利、社区建设、民间组织、婚姻家庭、医疗卫生、学校教育、司法矫治等。为此,我们从起步阶段就坚持“大社工”的推进理念,将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涵盖到民政、司法、教育、卫生、人口计生、劳动和社会保障以及工、青、妇等多个领域,体现“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社工"的目标要求。 
" @3 q& b; U  |3 W; I4 o 
) J7 M' T3 O4 _7 _$ O$ o 四是探索社会化运作。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方向,我们积极推动形成“党政主导、部门协力、社会运作、各方参与’’的工作模式。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按照契约化、项目化运作方式,为民间组织提供财力保障和政策支持。培育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和社工职业岗位,使之可以进行自主管理和持续发展。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上海市新航社区服务总社、浦东阳光慈善救助服务社等一批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吸纳了近2000名社工开展专业服务并自主运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和广泛好评。/ H7 J7 e4 \8 o1 t 
 
( m9 O, M! T7 I! A# ^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我们有三点深切体会:: o( p4 R$ R6 y: s 
 
( I( P' D- \9 `1 [) D1 g+ ? 首先,发展社会工作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社会工作。市委《关于本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工作的意见》把发展社会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十五章明确指出,“推进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公共管理和社会援助等活动,推进社区专业社工和义工制度建设,新增社工3万人、义工30万人。”社工、义工的发展指标还列入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标体系,明确“每1 O万人中发展200名社工、2000名义工”。这些年来,市委、市政府在机构、人力和政策等各方面都对社会工作发展给予了强力支持,各级领导多次研究和协调社工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提出明确指示和要求,有力促进了上海社会工作的全面发展。  r9 j1 C" g7 V# w1 K 
1 W2 T/ ]7 ?% Q# _6 K- p, c  其次,发展社会工作需要部门密切协作和基层有效落实。社会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合力推进。我们围绕党政高度关心、群众深为关切、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发挥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群众需求的作用,努力争取市委政法委、市法制办、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劳动保障局、市司法局、市教委、市卫生局、市人口计生委、团市委、市妇联等部门的支持和合作,共同推进社会工作发展。按照加强基层基础的要求,指导普陀、卢湾、浦东等区加强探索和推进,形成了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会工作发展局面,从而形成了“上下顺畅、左右联动、条块推进”的社会工作发展态势。) m6 \+ t$ ~- w% G  P% i+ d. }! p 
  k, N4 J) A4 M4 K. s) e 
 第三,发展社会工作是凸显民政职能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在民政,民政工作的改革发展急需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制度和专业方法。我们把发展社会工作作为拓展民政行政职能、提升民政服务层级的创新手段,作为提高民政自身专业水平、打造专业人才队伍的有效途径。我们将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社区建设、社团管理和社会事务作为民政工作的基本内容,实行“五社互动”,凸显民政的社会工作发展职能,强化民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推进上海现代“大民政”工作格局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p! r$ R, Q7 ~% l8 m$ S 
& u  I. ]0 p* t* Q/ l& ]0 X2 R 
上海社会工作发展的下一步设想6 C+ B. m; e' o4 [* }1 l" @ 
% n2 |0 V- a! q2 I; g3 m5 O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要求“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这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当初探索发展社会工作的初衷,也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 s6 H6 x+ J6 r$ M! }: G3 @7 |1 x( I! d; n+ }5 d! K) ] 
 (一)明确思路,完善政策。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明确上海社会工作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建立健全社会工作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专业领域、专业人员、专业岗位、专业组织和职业规范、从业标准、薪酬待遇、财力支持等方面的政策制定和完善,营造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社工人才的良好制度环境。积极贯彻执行人事部和民政部制定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联合有关部门稳妥处理原有的地方职业资格工作,利用各种资源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 r$ \/ v, k! W+ W8 q; i6 y 
* d' [' |- `$ l(二)督导评估,推动实务。加强社会工作实务中的督导工作,尝试引入先进的督导机制,确保工作有效开展。完善社会工作评估制度,积极探索社会化评估机制,形成客观、公正、透明的绩效评估体系,确保社会工作效果。通过在全市推进社会工作示范单位的创建工作、试点开展社工实习服务基地建设,推进社工实务本土化水平。/ @" q) P7 D8 k- ]0 y0 R 
/ c5 M# _3 m: ^  G' c, O6 X  (三)扩大参与,整合资源。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培育各类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岗位和机构,努力创建一流的社工组织。加大民间社工组织培育力度,继续推进政府购买民间组织社工服务、项目化招标等社会化运作方式。进一步发挥社会工作的资源整合作用,努力在社会工作的政府部门、研究培训机构和实务机构之间开展合作,形成资源整合、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的合作关系,营造各方参与的社会氛围,共同推进社会工作发展。$ P$ n0 D8 w' _. n 
0 G% K3 N- Y6 d' Q8 F) a$ W  (四)加强宣传,总结提高。进一步加强全社会对社会工作的认知程度,加强各部门对社会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宣传社会工作对服务人民群众、改进社会管理、优化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将思想统一到六中全会精神上来。利用社会工作研讨、论坛、社工节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认真交流总结各领域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运作经验,展示广大社工的职业风采。5 s1 T, E! u" {% B( M3 k# I 
    (五)健全机制,强化管理。进一步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明确各区县和有关领域发展社会工作的职责,落实相应工作人员。以民政领域的社会工作发展为示范,积极统筹、协调、带动各领域社会工作发展,不断健全社会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各相关领域的社会工作者队伍纳入全市统一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序列,形成具有上海特色的数量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者队伍7 E7 T; w" d) N! }, l0 d6 M" D 
 
  i6 ?" z! r0 \" ~# k0 U9 t(作者系上海市民政局原党委书记、局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