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双666 于 2011-3-28 21:24 编辑
2 Q& L% S$ F. {* W. D" ^# s. @+ Y1 j7 P# h* u3 ~
x% t2 M) g& K7 k: q
- 作者:李晋 | 来源:京华时报
- 发布时间:2011-03-28 11:00:31 | 点击数量:423 c, Q; T" M) y
随着社会服务类组织逐渐成为民间公益的主导力量,民间公益组织和跨国企业也逐步迈入蜜月期。不少公益组织都会向跨国企业申请各种资助,而大量跨国企业也开始寻找民间公益组织合作,开展公益项目。在这种趋势下,民间公益组织却苦于资源有限,竞争激烈,而不少跨国企业也苦于优质的公益资源匮乏,难以寻找中意的合作伙伴。微软中国和富平学校长达5年的合作或许可以给双方带来一定启示。' ?# X$ [7 h' H1 J, [4 `
案例 微软和富平的5年合作 微软是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公司企业,参与社区建设等公益项目是微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工作。微软大中华区企业传播部资深总监沈激介绍,微软的企业社会责任和公司的专长紧密结合,在教育方面,微软致力于通过培训提高中小学生、农民工和社区居民的科技应用和使用能力;在软件方面,微软致力于帮助中国推动创新经济和国家软件事业的发展,并利用自身优势支持中国“云计算”的发展。 富平学校是1993年由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创办的民间公益组织。最初在革命老区山西省吕梁临县的龙水头村试做“小额贷款”,现在已经成为了一所集农民工培训、小额贷款,以及助老助农于一体的社会企业。 富平学校校长沈东曙介绍,微软和富平学校的合作是在2006年开始合作的,目前双方已经成为了战略合作伙伴。双方最大的合作项目社区学习中心就是在沈东曙和微软中国公司事务总监洪军努力下促成的。目前双方已经在各种社区中建设了12个社区学习中心,提高农民工等新市民的电脑水平。 洪军表示,双方的另一个合作则是在去年一道启动了“微软非营利机构信息日”的活动,让众多民间社会组织聚集在一块儿分享信息能力建设在机构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此外,富平学校还帮助微软进行员工志愿者培训工作,让员工形成服务社会、回馈社区的意识。 跨国企业 希望公益组织更务实 洪军在2004年左右便开始接触国内的民间公益组织(当时为数不多的草根组织)挑选合作伙伴。洪军介绍,最后选择富平学校主要有三点考量。第一,富平学校类似企业的操作模式是可持续的方式,第二,两家机构都比较务实,是以结果为导向的,除了谈策略外,双方会花更多的时间谈如何用有效的方式做工作,达到效果;第三,直率、开放的沟通方式。“我觉得做事情到最后还是人,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最重要,价值观趋向的这种认同,以及脚踏实地的把每件事做好的态度,是所有企业去选择NGO(非政府组织)时候的要求。” 沈激补充了一点。“跨国企业选择一个NGO作为合办伙伴还有一点标准,就是看这个NGO是不是有一条比较好的评估体系,因为我们不希望我把一笔钱交给NGO就放到那儿去做了,我们每年都要有一个评估的体制让我们知道所投的资一定是有效果的,一定能够有受益对象的,而且这种帮助是可以衡量的,不是一拍脑袋说行了,一定要有数字来说话的。” “早些年为什么一些国外的民间公益组织更容易获得资助,因为他们写报告特漂亮,完全是结果导向的,符合企业的要求。这两年越来越多的本土NGO也能写出好的报告了。”洪军说。 公益组织 和企业平等感很重要 沈东曙过去是企业家, 如今处在民间公益组织群体之中的他对公益组织和企业的关系有更深的认识。“跨国企业和NGO的合作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平衡感。”沈东曙说,一方面,公益组织的很多业主都是理想主义优先,所以会有很多人可能一听说企业要来投资,就想到企业是为了扩大销售量。其实企业在公益方面的投入可以有以营销为导向的,也有以价值观为导向的,可能是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所以NGO从业者不能有道德优势,一定觉得自己更高尚。 “另一方面毋庸置疑,我国的民间公益组织比本土企业的发展晚了10年,而本土企业又比跨国外资企业要晚很多年,所以相对来说跨国公司对于中国NGO不仅仅是把它当一个合作伙伴,更加要当它是一个成长中的合作伙伴。”沈东曙说,跨国企业不能完全以企业级合作伙伴的要求来要求公益组织,除了要提供资源让民间公益组织去做事,也要提供一些资源去帮助公益组织成长。 而对于很多跨国企业抱怨找了很久也找不到很好的公益组织去合作的情况,沈东曙则直言:“我觉得跟他的心态有关系,他老希望他花钱就要找个听他话的,还要做得非常好的,但又对非常好的标准不确定。”沈东曙认为,企业应该用发展眼光看待公益组织的合作伙伴,“只要这个东西不停在往上长的,而且趋势是良好的,那就应该支持,不能拿(国外)发展100年的(公益组织)来要求(国内)5年的(公益组织)。” 对话 主持人:富平学校完全按照商业规则来操作,但通过基金会控股又保持了公益性,这个模式能否推广? 沈东曙:现在的架构还得市场来检验,得要等十年看效果。坦率说中国无论叫NGO也好,叫社会企业也好,现在真正被你的服务人群认可的大规模的机构还是非常少的或者几乎说没有,我更倾向于说以我们国家这么大的一个基数等十年没问题。 主持人:在中国,效率最高的组织还是政府机构,很多跨国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直接和政府合作,您怎么看? 沈激:各有利弊,最主要取决于公司本身对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是怎么制定和定位的。很多人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做慈善就是企业社会责任,认为我把一千万拍给你了就是尽责任了,其实根本不知道目标是什么、要做什么。一些公益组织有政府的背景,可能在做某些项目比较有效,但是某些项目我们的确需要草根NGO来做,因为对项目的激情和彼此间的志同道合也非常重要。 主持人:微软在做公益时,如何去把全球战略和中国需求相结合?把企业文化建设和公益相结合? 洪军:微软做公益有一个特点,尽量用我们的长项技术和产品。每年年底公司内部都要做个慈善拍卖的项目,去几家公益机构领来一些东西,比如太阳村小孩画的画,或者员工之间捐些物品等。内部搭建了一个网上拍卖平台,我们把NGO产品拍照片上传进行竞拍,拍卖所得返还给NGO。比如我跟同事A都看中这个小孩的画,我们要竞拍,他出100块,我出150块钱。另外也可以让员工自己捐些物品进行拍卖,甚至不只是物品,还可以是服务,比如有个部门领导想出了一个办法,让所有领导团队的人在某一天从家里端一道菜过来,提供给下面的团队成员,有点领导给员工服务的意思,员工会出一笔钱来购买这道菜,这笔钱最后会返给NGO。微软是个特大公司,平时沟通较少,通过这个方式既有助于员工之间,领导和下级之间的互动交流,又在了解的过程中做了公益活动。 合作 双方都面临挑战和机会 对于跨国企业和民间公益组织合作的意义,沈激和洪军对前景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他们都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民间公益组织尤其是服务型组织的需求会越来越多,主动培养一些民间公益组织的合作伙伴,不仅对中国公益领域,甚至整个社会和经济的长期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然而双方合作也存在挑战。“跨国公司像一个职业经理人控制的机构,行为规范,对效益要求高。但草根NGO更像当年中国的微小企业家,因此跨国公司和NGO合作,对于执行和推动者是一个挑战,因为职业经理人可以培训出来,但企业家却是培训不出来的。”沈东曙实话实说,跨国企业为中国未来培养优秀组织,对中国整个的发展是有好处,但跨国公司的企业经理人却必须面对如果合作不利可能面对的职业风险。 长期在外企工作的洪军比较赞同。“我了解到其实现在真的有很多跨国企业更倾向于和政府直接去合作,捐钱给政府。因为从效益上来讲,目前中国效率最高的组织还是政府的机构,特别是文化教育方面的事情。跨国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直接和政府合作。”洪军说。 沈激从感性层面对合作提出进一步想法。“做公益项目,激情很重要,NGO对一个公益项目有多少激情,跨国企业和NGO之间的志同道合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这一点,哪怕是一个政府背景的机构也不是理想的合作伙伴 ! n$ F1 p; z3 k(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