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菜菜小蛋玄 于 2012-3-31 17:47 编辑 - ?% u* L6 q2 q8 Y' ]
9 v, w/ L2 _, W- ~1 k2 Z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颜婧 王序* |/ o( L. V4 q
7 {, A8 T; j! ^* e
政府出钱购买社工服务
3 D5 o% I- D* \$ w: g4 e1 p+ s “1+1+1+N”模式扩大社工群体
; V* {" h0 M" u! \8 U$ V (记者 颜婧 实习生 王序)工们不定期组织各种活动,陪我们下棋、教我们唱歌,我们很开心。感谢他们!”最近,汶川县举行社会工作推进大会,当地社会福利服务救助中心的姚大爷讲述了自己的快乐生活。汶川特大地震后,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进入汶川,至今已帮助数以万计的百姓。+ l3 I9 u% Q4 D
, q! H+ G; h5 P, H: [5 \
4 V4 w7 b) @+ l3 A
8 o0 e5 }2 L- k: O9 V0 H
会上,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汶川县闯出了一条西部民族地区加快社会工作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新路径,值得推广。
8 i$ I q" j# J+ f1 @ 借鉴广东做法, F6 v2 w1 T6 u
政府出钱购买社工服务
/ a' d1 [! ^2 {4 @7 l$ b “我们的服务是面向灾区民众,为"三孤"人员和青少年提供专业的社会服务和社会支持。”汶川县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有关人士介绍,因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需要,2009年底,广东援建工作组和汶川县达成共识,正式将社会工作纳入重建工作规划。大本营位于广州的大同社工也在汶川设立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由此,汶川县首家民办社工机构诞生。服务中心除开展震后心理康复等工作外,还开展了羌族儿童和贫困单亲家庭服务。
4 `" J/ t8 T* O5 ~- c A- W0 | “广东在社会工作方面的模式很成熟,而且他们的社工进入汶川早,对灾区群众的情况很了解。”汶川县政府领导说,服务中心成立后,广东援建工作组和汶川政府共同出资424万元,向中心购买3年服务,“政府出钱购买社工服务,在广东并非新鲜事,但在汶川还是第一次。”他们看重的是,专业社工一方面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一手资料,一方面能以朋友身份为群众送去温暖与关怀。6 z9 s W* G9 [" w2 O' Q: J
因地制宜创新- {# D) B- `9 P; B& j
“汶川模式”形成新范本( U D% d! l6 i- c# N
通过广东社工传帮带,汶川逐渐培养起自己的社工。结合地震灾区的实际情况,服务中心从用人模式、打造爱心品牌等方面进行创新。他说,要让因地制宜的“汶川模式”成为全国尤其是西部地区社会工作推广的范本。. [: Y. n1 `4 ~3 D1 c& i1 B- n/ ^
社工站尽量培养和聘用川籍人士,注重本土化。目前中心的11名社工中,川籍社工有8名,其中6名都是汶川本地人。为调动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参与社工事务,他们还创造性地形成“1+1+1+N”用人模式:即1名高校社工专家+1名汶川本地人社工+1名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生+若干名汶川本土志愿者。这种模式让社工群体迅速蔓延至汶川的13个乡镇,并成为广东、四川等开设的社会工作专业高校的实习基地,接受了百余名实习生。3 |1 J4 p2 v4 o7 E
汶川县已将社会工作纳入当地“十二五”规划,计划在未来3年时间,形成具有汶川特色的社会工作制度体系。' ]! o6 t) ?% R9 w
目前,汶川社会工作得到民政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共同资助,这也是该基金会首次针对地震灾区民办社工机构开展的试点项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官员杨海宇表示,“我们帮助了"云朵上的花儿汶川县高半山区羌族儿童社会化社会工作综合服务"和"汶川县震后特困单亲家庭社会支持网络建设"这两个项目,看重的正是汶川作为地震重灾区,率先引入、创新和推进社会工作的范本意义,这对于探索灾区和民族地区社会工作发展的价值巨大。”1 q& G' B% f+ Z9 p, F4 y7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