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大陆社工信
香港理工大学叶嘉宝老师写给全体社会工作硕士(中国)课程的同学们各位同学:你们好!四川的地震不单破坏了不少有形资源,也震碎了很多家庭和希望。面对苦难,我们不能无动于衷,也不想消极接受,我们虽不能逆转现实,但仍会希望透过行动去改变,因为我们不想放弃任何可改变的机会。从同学们的回应中看到你们热切地想与受灾者同负一轭,想把希望带到受灾者当中。作为社工,我们是有使命亦有任务,此刻我们虽不能带快乐给他们,至少能减轻伤痛,把情况稳住才助他们面对未来。
由于是次灾难在地理面积大,社会层面多,资源配对复杂,加上潜藏不少天然及环境卫生危险,故此在计划活动时更要冷静谨慎,不能盲动。要以受灾者的需要和福祉先行,也处处从自身和义工们的安全为念,我们是去协助有需要的人服务,而非成为救援队伍的照顾对象或包袱。先能自助才可助人。
如果你希望参与是次救灾行动,你要知道有什么需要?而你又有什么能力和资源。在个人层面能做什么?捐血、捐款、慰问受灾亲友,甚至做义工都可以。
在工作层面上又能做什么呢?如何与机构/单位的宗旨及工作内容配合?透过筹款赈灾,评估需要,提供援助物资,启动项目和培训等工作等,可使惊魂甫定,伤痛仍在的受灾者可以从沉郁的静止状态下再站立。需要的是哀伤辅导,与逝去至亲离别/告别,有限度地恢复生活秩序和时间表,在资源方面,组织志愿者服务,发展受灾者互助/支持小组等。而工作/服务会按不同阶段如有危难期,灾后初期、中期的及长期重建而有所不同,而不同阶段亦需要由不同专业人员带领,再配合其它人和资源。
长远而言,汲取是次教训和经验后,在社区层面,地方政府层面,甚至中央政府需发展一套常更新/检查的灾难应变和管理的政策和机制,能在预防、通报及救援方面更有效地保护人民的安全。
由于你们的处境、资源和需要都不相同,故此实不能简单地回答你们该/应做什么?反之,我更希望知道你们的想法、处境、己有什么资源和有什么需要?近日,我们与国内政府部门和组织有不少交流和商议,希望可以在短期内到成都或重庆作一次服务需要评估,同时为灾区内和有兴趣参与的外地同学办一次短期(两天)灾难救援培训,为启动下一步的工作做准备。
你们的意见能帮助我们做好是次服务需要评估,同时也帮助我们决定是否在短期内举办灾难救援培训。
叶嘉宝
2008年5月16日
人生有希望 常怀社工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