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联校社工”制度试行 青少年道德纠偏难
来源:青年报东方网作者:陈轶珺 一起简单的未成年人殴斗案,带出一个未成年人网络社团“尊龙名社”。他们网上勾联,网下犯罪。伴随着记者的连续报道,是专家对这一事件的深入探讨———如何预防并阻止这种特殊的、新兴的以网络为纽带的帮派组建和联络模式变成一种滋生犯罪的温床?由于“尊龙名社”的不少成员都是未成年人甚至还是学生,加强对这个群体的管理,无疑成了重中之重。记者在连日采访中了解到,从去年开始,杨浦区率先在中专职校内试行的“社工联校”制度。经过实践表明,“联校社工”是一项将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伸向源头的有益创举。
【记者走进试点学校】
“联校社工”建QQ群与学生沟通
上海科技管理学校教学楼的三楼,有一个被称作“柠檬屋”的办公室。这间洋溢青春气息的房间是“联校社工”江江和学生亲手美化打造的。江江的真名叫江晓婕,她给自己取了这个亲切的昵称,并让学生就这样直接称呼她。而江江组建的QQ群是她与学生沟通的平台。
“尊龙名社”案的主审法官曾表示,网络虚拟社团的危害性不容忽视。如何监管这些网络社团,尤其是其中的在校学生,并引导他们走向正途,主要应依靠社工发挥力量。而在阳光社区青少年中心的社工吴凌之看来,学校应是管理网络社团的关键,学校不要过早地把问题学生丢给社会。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一些学校开始尝试引入社工,用更专业的服务,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最近,本报记者走进较早尝试“联校社工”做法的上海科管学校,一探这一做法的究竟。
为了理顺社工站和学校在联校过程中的关系,既保证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又能让社工迅速融入学校开展帮教服务,科管学校中职教学部的学生主管王园荣老师被指定为校方和社工之间的联络人。
王老师介绍,最初江江来的时候老师们还有颇多疑惑:“以后教育孩子,到底是听老师的还是听社工的?”然而通过近一年的接触、配合下来,这样的疑惑早已烟消云散。
【学校纠偏屡遇难题】
大学生当辅导员“陪玩”一年失败
科管学校是杨浦区内较早开始紧抓行为规范偏差生(以下简称“偏差生)的学校之一。王老师告诉记者,在社工驻校之前,校方探索了多种方式来管理偏差生,不让他们误入歧途。但是运行后发现,每种方式都无法尽善尽美。
“将偏差生集中管理,加强对他们思想教育,校方还特地请来街道的片警言传身教。抓得紧了,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却暴露出了更大的问题。”王老师说:“孩子喜欢抱团,将偏差生集中,反而使本来相互间不认识的偏差生热络起来,大家相互影响,势力反而更大。”
单纯的集中管理行不通,偏差生始终是老师心头之痛。校方是动足了脑筋,研究管理他们的方法。“为什么偏差生成绩不好,关键是他们对这门课没有兴趣,为何不将他们不爱学的课程用他们爱学的课程替代掉,逐渐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比如有的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却偏偏喜欢打篮球,那我们就针对他开篮球课。”于是校方研究了“学分替代制”这套新的教学方法来加以完善以前的集中管理模式。
学校特地请了4个大学生毕业生做偏差生的辅导员,但试行了一年后,也发现了这套方法的漏洞。“辅导员毕竟是校方聘请的,初期学生跟辅导员‘玩’得很好,可过了一段时间学生渐渐发现辅导员也是老师,跟学校是一个鼻孔出气,他们逐渐产生了‘敌意’。而且给偏差生‘开小灶’,让他们学自己爱学的,刚开始能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但毕竟他们要回到课堂,跟着大部队的,但很多人一旦回去成绩却跟不上了。”王老师向记者介绍这两年学校为管理偏差生探索的方法。
【预防犯罪提前一步】
专业社工进校园提供个性化服务
将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延伸到了16周岁以前的在校学生,曾经是闵行区在全市乃至全国的一项创举,闵行区从2005年起试点,对包括逃学逃夜、网络成瘾、亲子冲突、单亲问题等重点对象实施个性化帮教服务。经过社工的专业服务,部分受帮教学生在纠正不良行为、修复社会功能等方面得到很大提升。
杨浦区经过调研后,对闵行模式略作改动,将联校社工的工作重点放在了中专职校。杨浦区青少年社工站站长马一峰告诉记者,从杨浦区检察院未检科统计的近三年本市户籍16-18周岁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情况来看,有70%的犯罪未成年人是在校生,其中,三校生(职校、技校、中专学生)占在校生犯罪的70%以上。针对这种情况,杨浦区青少年社工站开始重新审视现有的社区青少年事务社工工作,重新考虑社工的服务对象,即:能否将预防犯罪体系再前移一步,将社工的服务范围延伸到中专、职校、技校的在校学生?能否由专业社工的加入来补充学校德育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足?
从去年下半年起,杨浦区尝试在上海科技管理学校中开展联校社工工作,通过学习借鉴香港经验,组织专业社工进入中职学校为在校“成长困难学生”提供专业服务。通过联校社工工作,加强了与社区社工的联系,带动家庭、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协调,推进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联动,配合学校的需要,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市综治办副主任、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主任蔡忠在日前召开的社工联校工作座谈会上表示,“一校一社工”,即每所学校配备一名社工,是今后发展的方向。下阶段将扩大试点范围,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在全市全面推广。
社工三大优势
“偏差生”有话只跟社工说
在经过一年与联校社工的磨合后,科管学校逐渐发现在管理偏差生方面,社工确实有老师所没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据科管学校校长王元章分析,社工在这方面有三大优势:
第一,偏差生有些话跟社工说,却不跟学校说,是因为社工跟学生是平等的,在行政上没有谁管理谁。学生与老师会产生隔阂,但与社工却不会。
第二,学校有校纪校规,在校纪校规面前人人平等的,没有学生可以例外。但社工与学生之间,却可以特事特办。
第三,学校不可能全覆盖,学校只能管到校内。放学后、寒暑假老师就有心无力,而社工之间却形成了一张联系网。在学生非在校时间,联校社工就能联络社区社工,对偏差生跟踪管理。
案例
柠檬屋里说服黄毛染回黑发
今年5月,一脸怒容的小华气冲冲地闯进了联校社工江江的“柠檬屋”。
小华是科管学校HIP-HOP舞蹈队的队长,因为舞技超群再加上年长的关系,同学们都爱叫他“老板”。老板要有老板的派头,小华染起了一头黄发。在江江的办公室里刚一落座,小华就一顿牢骚。
违反校规染发被“禁演”
原来,5月下旬有一个上海市中职生的联谊活动,小华的舞蹈队作为学校HIP-HOP的代表报名参加了此次的活动,自信满满的他理所当然地认为代表学校参加表演是一件板上钉钉的事情。可结果出乎意外,学校老师宁可取消这个节目也不同意派他表演,而导火索则是小华的一头黄发违反了不能染发的校纪校规。小华的抱怨声中带着强烈的不满,更是先入为主地认为是老师故意针对他。 江江安慰着小华,却也否定了他染发的做法。小华有些失望,于是愤愤地说:“这件事情已经没戏了。”
“只要还没有开始表演,就有回旋的余地,哪怕只有一丝一毫的希望,也该去争取一下。”江江说,如果他肯改变形象,或许这事还能商量。在几番权衡之后,参加表演的念头占了上风,小华告诉江江愿意为此次表演改变自己的形象,希望江江能说动老师。
染回黑发参演获得好评
江江将小华答应改变形象的决定告诉了老师。老师十分通情达理,表示只要他们愿意做出改变,在不违反校纪校规的前提下,外出参加表演是没有问题的。
江江赶回了柠檬屋,将这个决定告诉小华。“我今天放学后,就回家剪头发。”小华的语气中有压抑不住的兴奋和快乐。
第二天一早,小华又来到了柠檬屋,但他的头发虽然是剪短了,却仍是明亮的黄色。江江告诉小华,这样的发型还是不符合学校的要求,也不美观。其他同学也都有同感,纷纷建议小华去把头发染成黑色,希望他可以代表学校去参加演出。面对着社工和同学的建议以及对于他表演的期待,小华当天中午就在学校的附近的理发店中将发色染成了黑色。 5月下旬,小华终于如愿带领自己的舞队,代表科技管理学校在中职生联谊的舞台上表演。他们的演出获得了非常热烈的掌声。回到学校后老师们也给了小华的舞队很高的评价。这些都是小华原先所意想不到的。是从那天起,小华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自此学校中少了一个让老师担心的“小黄毛”,多了一个遵守校规的学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