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社工上课]]
姑苏区举办残疾人工作者心理疏导课 (发稿时间:2013-09-09阅读次数:16)
images/line2.gif">
近日,姑苏区桃花坞街道残联与其他条线一起,邀请广济医院的心理医生权昕女士,就社工、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该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进行授课。
小张是今年3月份加入到社工队伍的,虽说之前也曾在其他岗位工作过多年,可从企业员工到社区工作者这一角色的迅速转换还是给她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以前总认为社工只需要走街串巷,和居民聊聊天就行了,来了之后才发现要远比想象的复杂得多,真是隔行如隔山啊!”目前,张惠在社区担任综合治理干事与残联干事,张惠说,在这些工作中,最让她感到头疼的是纠纷的调解。调解工作需要耐心和经验,自己虽然耐心很好,可毕竟刚来社区工作还不到半年,在经验上不免有所欠缺。因此,在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纠纷时,自己往往会感觉压力很大。而“压力大”三个字也成了现场18名工作人员的共同心声。
为了进一步了解社工和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的情绪状况,权医生给在座的社工每人做了一套有关情绪管理的心理测试题,测试结果表明,除9人情绪稳定外,另外9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情绪波动,具体表现为,处事淡漠,不善于发挥自己的个性,办事热情忽高忽低,瞻前顾后,踌躇不前等。权医生告诉大家,情绪的管控不仅关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对生理健康也有着很大的作用力。
接下来,权医生现场传授给社工和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们三种稳定情绪,缓解压力的小技巧:腹式呼吸法、握拳法和冷冻法。腹式呼吸法就是深呼吸后,把气摒在胸口,然后深深地吐出去,并在脑海中幻想压力与烦恼也随着这股气一起吐出;握拳法是将双手放在膝盖上,紧紧握拳,然后突然一下放松。这两个方法适合在工作间隙进行操作,既简便又有效。而最后一个冷冻法让大家感觉颇为困惑,听这名字难道是要把人放进冰箱进行冷藏吗?当然不是,权医生告诉大家,所谓的冷冻法其实就是将冰箱的门打开后,站在门前吹几分钟冷风,借助低温来缓和自己烦躁的情绪。此做法虽略显奇特,可效果却着实不错。社工黄吕玥之前还在对自己的测试结果介于稳定与波动间有所忧虑,学习到这三种解压技巧后,小黄笑称自己再也不用担心情绪向消极处一路蔓延了。
如今残疾人工作者的任务与责任越来越多,每天需要处理的事务也纷繁复杂,残疾人专职委员本身也患有残疾,这样的课非常有利于有一个更为阳光健康的心态来面对工作与生活。
岑庭孝抄摘于苏州残联网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