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城督导培育 发表于 2012-9-10 08:46

探寻密云最美社工

                                     探寻密云最美社工
                                                                      2012年09月10日 08:24 来源:京华时报

      本报讯(记者黄英男)9月5日,由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北京市委社会工委联合发起的“践行北京精神寻找最美社工”活动来到密云进行探访,对四位在社区、学校工作的优秀社会工作者进行了近距离的了解与考察。  
      
      寻平等演出机会
  
      67岁的密云县聋人学校文化志愿者于桂芬阿姨是这次参选的“最美社工”之一。退休前,于桂芬是县文联的退休干部,专长是舞蹈编排。
  
       2009年,县里组建文化志愿者队伍,她在社区第一个报了名,主动提出到聋人学校任舞蹈老师,从此以后,她就跟这里的孩子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没想过要做多大的事业,就是希望能让这些孩子跟正常孩子们一样,享受跳舞的快乐,像正常孩子一样,也能登上舞台。”于阿姨说。
  
      耐心分段编舞
  
      9月5日上午,于阿姨正带着一群孩子练一个新编的舞蹈,面对孩子,于阿姨慢慢说话,一个一个手把手指导,双手时而平伸时而弯曲,不时有孩子跑出队伍,站到于阿姨面前把脸放到于阿姨肩膀上,“听话,先好好跳舞,一会儿就休息了。”于阿姨耐心地哄着。
  
      “编的舞蹈也就五六分钟,可不得不拆开来排练。否则,这些特殊的孩子记不住。正常孩子半天就能学会的舞蹈,他们得练上两三个月。”于阿姨说,班上的孩子有些是聋哑儿童,其他还有唐氏综合征或听力障碍,以及其他智力障碍,看似简单的舞蹈动作,于阿姨常常需要反复示范,需要超常的体力和耐心。
  
       这些年,于阿姨培养出不少有舞蹈才能的孩子,有一些被选到了北京,“孩子们走的时候我挺舍不得的,但一想到他们有更好的生活环境,能学到更多的舞蹈了,我就说服自己高兴起来。”
  
      奶奶也曾受冷遇
  
      在聋人学校的班级里,于阿姨经常被孩子们围住,“于老师”“于奶奶”的叫声响成一片,而当初最早接触到这些孩子时,于阿姨也有过不被接纳的时候。“刚来学校那阵儿,孩子并不接纳我,总是远远地躲着我,经常一句话重复十几遍,孩子们仍无动于衷。许多孩子一看我进了教室,总躲在墙角处,眼睛里透着惊恐的眼神。”于阿姨说,为了让孩子接纳她,她从生活细节入手,用爱感化他们,常常为孩子纠正扣颠倒的纽扣,梳理凌乱的头发,擦拭流淌的口水。仅十多天时间,孩子们从最初的钻墙角,渐渐变为扎进了于阿姨的怀里,惊恐和慌张的眼神消失了。“这些孩子和我孙女的年龄不相上下,我打心眼儿里喜欢这些孩子,拿他们当亲孙子看待。”于桂芬说。
  
       几年来,于阿姨每周一下午固定出现在学校里,已经快70多岁的人还坚持骑车来学校,风雨无阻,一堂课都没耽误过,而职业病和年龄也让于阿姨的身体不比当年,腿脚都有毛病,经常贴着膏药给孩子们上课。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于阿姨成了学校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之一,但于阿姨并不觉得自己付出得多,“跟学校里天天守着学生们的老师比,他们比我做得更多,更了不起。”
  
       据悉,本次“寻找最美社工”活动将深入北京16个区县、140多个街道、2700多个社区广泛征集候选对象。经过网络投票后,再由政府行业协会领导、社工领域专家等共同组成评审小组,最终将产生10位“最美社工”和20位“优秀社工”的先进个人,组委会将给予获奖者集体表彰和奖励。





原文链接:http://news.timedg.com/2012-09/10/content_12023279.ht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探寻密云最美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