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城督导培育 发表于 2012-9-5 15:08

北京试点:“有事找社工”

                                  北京试点:“有事找社工”
                                                                            2012-09-05 09:42:35来源: 法治周末

    对于现在的老人来说,仅有钱是不够的,他们更需要综合的服务,精神上的感受,社会性、存在感、价值感,这些都需要关注,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法治周末记者 武杰
  
      北京银龄老年公寓六楼的多功能影视厅里,十几位老人正聚精会神地盯着大屏幕:邓世昌告别了赶来相送的小妹,驾着“致远”号随舰队驶向茫茫大海。影视厅大门的开关没有引来老人的一丝关注。这周五他们观看的是今年上映的新电影《甲午大海战》。   
   
      每周五下午,这个影视厅都会播放电影,而电影的简介也早早地贴在了公告栏里,大家可以提前得知电影信息,决定与哪个感兴趣的好朋友结伴前往。而观看什么电影也是由老人自己推荐的。
  
      2009年10月,北京睦友社会工作事务所通过派驻社工的方式,在银龄老年公寓开始了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他们的到来也改变了老人们单一的生活方式。
  
       银发浪潮来袭
  
      2012年7月,中国老龄办发布的《2011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1年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接近1.85亿,占到总人口的13.7%。预计到“十二五”期末,这一数据将达到2.21亿。
  
      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于7%,就进入老龄化社会。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如何养老,成为了亟须解决的难题。
  
      传统的家庭养老,是老人生理上和心理上最容易适应和接受的养老方式。
  
      然而,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不断变化,特别是独生子女一代开始担负起养老责任时,家庭养老的压力越来越大。
  
      曾任社工系系主任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研究生处处长史柏年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养老对于外界的依赖会越来越大。
  
      中国计划“十二五”期间基本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但不管何种方式,老年人的养老需求除了生活保障外,还有家庭的情感支持。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陆士桢对法治周末记者说,对于现在的老人来说,仅有钱是不够的,他们更需要综合的服务,精神上的感受,社会性、存在感、价值感,这些都需要关注,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有事找社工”
  
      “请大家把手指慢慢打开。”银龄公寓内,睦友派驻的社工每天上午都会指导几位八九十岁的老年人做手指操。
  
       专注老年服务发展的睦友,2009年9月成立之初就与西城银龄开展社工服务试点。3年试点成功,睦友的工作人员由当初的3名发展到了12名,服务的养老机构也达到了3家。
  
      福寿轩敬老院和银轩敬老中心也开始有事务所的社工派驻。在这两家养老机构提供服务的社工方佚浙对法治周末记者说,养老其实并不仅体现在“养”上,养老院可以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但老人的精神需求同样重要,甚至需要更多地关注。
  
      在银龄老年公寓,社工根据老人各自的身体,心理状况开展不同的活动,让每个老人都有事做,有人陪。
  
       社工顾颖说,以前的银龄只有唱歌活动,社工来了以后根据老人不同的兴趣,成立了绘画、手工、太极拳、时事讨论和人际沟通小组等,目的为了丰富老人的生活,让每个老人都能有所参与。
  
      对于老人来说,社工就是他们活动小组的协调人,内部矛盾,外部协调,“有事找社工”是他们的共识。
  
       目前,睦友社工不仅组织了很多不同主题的小组活动,还举办益智运动会、节庆联欢会,由老人和工作人员投稿的银龄之声小报也印发第十期了。
  
      在小组活动中,为了强化老人的时间、空间观念,社工不厌其烦的询问今天的日期,现在几点,是什么季节。同时会让老人在活动的时候练习穿衣服、叠被子,增强自理能力。对于活动不便的老人,社工就到房间进行辅导。家属和护工都向顾颖反应,老人们的状况越来越好。
  
      “社工带义工”
  
       对于专业社工来说,为老人提供专业服务,协调挖掘内部资源并不是唯一的工作,引导外部资源进入养老机构同样也是他们的责任。
  
       李朋蕊说,银龄的义工、志愿者都是社工来负责联系的。社工发挥资源提供者、培训者、组织者的作用,组织联系义工,协助老人接纳义工服务。同时对义工进行相关培训,给他们提供开展服务所需要的资源。
  
       社工+义工,一方面可以弥补社工在人力上的不足,同时一些有专业技能的志愿者还能为老人提供更深入、专业的服务。
  
      银龄老年公寓常务副院长马冀黎也曾表示,社工是一群有专业知识的年轻人,在关注老人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关注了老人的精神生活,为老年人组织了丰富的活动,活动方式多样、专业,其工作是没有专业背景的人做不到的。
  
      马冀黎表示,考虑项目的长期、稳定发展,银龄有必要增加社工岗位,以保证社工能长期提供服务。而银龄也确实开始了这一尝试。
  
      一身西装制服的李朋蕊,与一般休闲打扮的社工并不相同,她的制服是由银龄统一定制的工作装。对于银龄来说,她是半个职工,也是半个社工。
  
       2011年9月,新入职的李朋蕊以这种新的模式进入银龄工作,她的工资由睦友和银龄各承担一半。
  
       李朋蕊的日常工作也根据工资的构成分为两个部分。同时承担银龄的行政工作和部分社工工作。睦友干事吴扬认为,这是对社工工作的认可,也是设立社工专职岗位的一个过程。
  
       睦友社工的工作赢得了相关服务机构的信任和支持,但对于养老社工这个职业来说,才刚刚开始。






原文链接: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content/2012-09/05/content_3818838.htm?node=20908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京试点:“有事找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