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城督导培育 发表于 2012-9-5 09:14

“社工是大脑,义工是手臂”

                                       “社工是大脑,义工是手臂”
                                                                                 南方日报 2012-09-05 08:45:08

       在顺德、深圳、广州等地,“社工+义工”已是较为成熟的服务模式,在三水,这一模式也正悄然流行。上周,三水西南街道举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表彰会,33名学生获得嘉奖,这些学生正是“社工+义工”服务的参与者。
       今年暑期,西南街道在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中引入“社工+义工”的模式,并将其与居家养老服务相结合,共吸引了132名学生参与服务,7月以来总服务时间已达1200小时。三水区团委书记钱小霞表示,在志愿服务中,社工往往充当着“大脑”的作用,而义工就是强而有力的“手臂”。“社工+义工”,既能体现社工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也能发挥义工联人力充足、才能多样的优势。
      义工服务长者老人感激送凉茶
         在三水,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孤寡、优抚或低保类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社工和清洁工前往老人家中,与老人沟通交流,帮老人打扫卫生。在众多承接“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中,力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是其中一家。今年暑期,力工中心又承接了西南街道的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一背景下,力工率先试水“社工+义工”的联动模式,让中学生参与到居家养老的服务中来。
      今年7月起,力工与西南街道的义工联、西南团委合作,共组织了百余学生参加入户探访、体验农家生活、义诊义剪等活动,为老人们送去欢乐与关怀。
       力工的社工曾颖芝说,在服务过程中,义工们最受鼓舞的是得到长者的肯定。有些长者将入户服务的社工和义工当成了自己的家人,像爷爷奶奶一样关心他们。而一些长者心疼孩子们在烈日下工作,担心他们会晒伤中暑,还特地为义工们送去凉茶。
      “社工+义工”的服务队除了组织中学生入户为老人服务外,还组织了专业人员为老人们进行义剪、义务维修家电、义诊等义务活动。
      义工有热情社工有技巧
      “社工在志愿服务中充当‘大脑’的作用,义工就是强而有力的‘手臂’。”区团委书记钱小霞说,在服务中,社工往往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引导义工发掘才能,增强自信心,并且授予他们专业的社工知识和服务技巧。
       例如,有的服务对象需要维修电器,求助于社工,而义工中又有这方面才能的人,社工就可以通过联系义工,来对服务对象进行帮助;社工具有专业的服务知识,来自有信誉的机构,比志愿者活动容易得到企业的赞助,能更好地推动活动的开展和提高活动质量。
       在此次的活动中,义工们大多是充满活力的中学生,跟老人聊天、倾听老人的心声,为其表演小节目,大大丰富了老人的精神生活。
       曾颖芝说,以前社工或者义工单一的服务模式有一些不足之处,两者的联合可以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对受服务的老人家来说也受益良多。
      社工数量少“社工+义工”模式难推广
      然而,由于社工人数太少,“社工+义工”的模式在三水短期内可能难以推广。钱小霞说,三水登记在册的社工只有十几人,由于各镇街的经费、部门的编制等问题,目前除了西南街道,其他镇街几乎没有社工,给“社工+义工”联动模式在全区推广造成困难,新模式的全面铺开还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
      如此有限的社工难以覆盖居民社区每一个点,更无法满足老龄化社会日益增加的服务需求。今后的服务工作中,义工仍是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钱小霞说,今后将更好地利用“社工+义工”的模式,让义工为社工提供帮助,拓宽活动的形式和范围。
      “小燕乐园”探索与公益机构联动
         ■相关
       “小燕暑假乐园”由全国首个农民工人大代表胡小燕发起,今年已是第二年为外来工子弟以及本地子弟提供免费暑期托管服务。明年的“小燕乐园”将由广东心海榕心理咨询机构接棒,佛山电台副台长张伟立表示,要让“小燕乐园”的模式进一步辐射到工业园区,不能缺少专业机构的介入。
       “慈善项目仅靠偶尔的社会力量来推动,缺乏持续的动力,关键是要建立长效机制。”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永杰认为,以香港如何帮助新移民融入香港社会为例,只有获得稳定的财政支持,以及专业机构承接,才能让公益活动长期开展下去。
      广东心海榕心理咨询机构的负责人于东辉表示,机构接手“小燕乐园”后,将会对义工进行长达半年的培训,打造一个专业的志愿团队,从而改变以往义工随意性、无相关知识支撑的状况。在“小燕乐园”原有的课程的基础上,公益机构介入后还会为参加夏令营的小学员开展更多专业的心理活动,并通过组织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演微电影创新活动形式。
      ■他山之石
      2007年提出“社工+义工”模式
      深圳▶▶
         深圳市作为改革开放的经济特区,诞生了中国内地第一个义工团体。至今深圳市已经拥有17万注册义工,全市义工服务已达300万人次。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共服务对服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松散、非专业的义工队伍难以满足社区的多重需要,于是对社工的需求也应运而生。
      为了更好地整合深圳社会工作的人力资源,2007年9月底深圳市提出的“社工+义工”联动治理模式开始运作。截至2008年10月,深圳社工共建立服务档案1.5万个,“社工+义工”联动开展社区及各项活动1827次。社工和义工相辅相成,在社会福利、劳动保障、残障康复、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各方面提供服务。
      去年,深圳市召开高规格动员大会,提出到2015年初步建成“志愿者之城”的目标,全市志愿者人数将达到常住人口的10%。
      “社工+义工”提升志愿服务水平
      顺德▶▶
      在顺德,推广“两社三工”(即社区服务、社会组织服务、社工、义工、优秀外来工)社会管理模式,探索“社工+义工”的服务模式是提升志愿服务水平的重点。
      为此,大良积极探索政府承担的社区服务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去年向顺德区启创青少年社工服务中心购买服务,在中区、新松建立两个“友邻社工服务站”,作为服务社区的阵地和义工培训基地,形成“一个社工加一个义工服务团队”的服务网络,以便共同开展社区公共服务、青少年个案跟踪、独居老人照顾、群众心理疏导等专业化、恒常化的服务。
      社工的专业性指导能有效提升义工的服务水平,为社区培养一批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优秀义工,通过活动影响和带动试点社区群众加入义工队伍,还成为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强大力量。
      大良的“五星级义工”曾建兰曾表示,很多义工热情足够,专业知识欠缺。例如对于调解家庭问题,则不懂心理疏导技巧,在照顾孤寡老人时,对医疗保健也认识不够。有社工提供专业指导,服务效果会更好。
      南方日报记者郑道森实习生温艺莹通讯员黄伟锋





原文链接:http://www.21cbh.com/2012/nfrb_905/345901.htm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社工是大脑,义工是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