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于信”推动社工加快融合本土进程
“诚于信”推动社工加快融合本土进程2012年08月29日 08:45 来源: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讯 (记者/李强通讯员/文燕媚)“社工是社会的润滑剂,虽然是舶来品,但是社工文化和‘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谋而合的。”昨日上午,在广州市老人院第三届社工节上,100多名来自17家民办社会服务机构以及民政事业单位的社工们,围绕“广东精神,社工同行”主题展开大讨论。
“‘德’是成为一名合格社工的前提。社工是在宣扬和营造更美好的社会,道德就是其指引,‘厚于德’是成就优秀社会工作者的过程。”广州恩善社会服务中心社工王悦说:“社工服务在民生的前线,有更多机会去检验和思考自己的价值取向。社工应当不断检验自己的‘德’,不断追求和思考理想社会应该的方向。”
广州市广大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刘鹏认为,社工是一个重视人与人沟通的职业,应该更加注重诚实守信。目前社工作为新兴的行业,在与本土融合的过程中,“诚于信”的作用尤为凸显。以诚待人对推动社工本土化进程有良性的促进作用。
“社工是社会的润滑剂,除了尽心做好每一次服务之外,还要推陈出新、创新服务,‘敏于行’。”广州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王俊杰说。
据广州市民政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如此大规模发动社工参与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的讨论在广州市尚属首次。
相关
社工服务感动老人
“20年前广州市老人院开始引入社工服务,到现在为止,社工理念已经扎下根,院内18名社工用最贴近的心,服务老人晚年生活。”昨日,广州市老人院院长洪佩贤在该院第三届社工节上说,社工们用一颗赤诚之心践行着新时期广东精神。
“老人院一位老婆婆得了重病,她说自己一生有两个遗憾,一是没有中过奖,二是她没有红衣服、红帽子、红围巾,因此非常伤心。社工知道后决定要帮她实现愿望。”洪佩贤介绍,社工设计了一个抽奖的游戏,特地安排老人“中大奖”,奖品就是红衣服、红帽子和红围巾。老人高兴地说自己找到了幸福。直到因病去世那一天,老人都没有发现这个秘密。
洪佩贤介绍,在广州市老人院,社工帮助老人获得慰藉和安宁已经成为常态服务。2007年,广州市老人院就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单位,在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顾问的指导下,发展壮大院内社工队伍。李强文燕媚
原文链接:http://news.timedg.com/2012-08/29/content_11827608.ht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