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城督导培育 发表于 2012-8-7 08:45

探路幸福社区(组图)

                                           探路幸福社区(组图)
                                                                         2012-08-07 08:10:00 来源: 南方日报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1/15/157D3D65352866B9ACF02D850CEA0D1C.jpg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1/12/124DE6F1AF5B92BB7CEAA25EE7043E91.jpg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A/A3/A381D72120B2B61DB906AF080D761754.jpg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将在顺德实现镇街全覆盖。
8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来到顺德进行专题调研时充分肯定顺德区委、区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既想干事又会干事,既敢于改革又善于改革,综合配套改革较为系统、富有特色、具有深度,基本奠定了各领域改革的基础。

  顺德没有自满,昨日,顺德召开家庭服务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进一步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希望让这项惠及广大群众的民生工程在10镇街中实现全覆盖。

  顺德构建家庭服务中心体系的经验,主要来自香港与新加坡。但在对于“邻居”们的借鉴中,顺德并不是简单地引进到自己的社会管理制度体系中来,而是始终坚持反复解构与改革,务求能够结合现实土壤,因地制宜,探索出适合顺德不同镇街的家庭服务中心发展模式。

  开启基层社会管理创新新时代

  去年,勒流街道江村村委会八旬老人黄谏珍被反锁家中,该事件通过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一度在坊间闹得沸沸扬扬的“铁锁黄昏”事件,最终由于勒流街道办的高度重视及时主动介入获得圆满解决,但这件“措手不及”的典型个案,也折射出时下存在的社会管理滞后现象。

  诸如老人被反锁这样的个案,看似小问题,实则是社会大问题。顺德也从这个典型事件中体会到了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迫切性,希望以此为契机,尽快引入和推广社工等社会公益服务。如何补上这块短板?引入和推广什么样的社工项目才“适销对路”,符合当地的实际?为此顺德一直在苦苦思考和努力探索。

  机遇总是不期而至。2011年8月16日,顺德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邓永强率队,区委社会工作部及勒流社会工作局相关人员等一行11人拜访新加坡社会工作者协会和德教太和观家庭服务中心,学习考察新加坡社会工作经验。新加坡在社区设立家庭服务中心这种社会工作运作模式让前往参观的顺德区委社工部相关负责人“怦然心动”。

  当时,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就曾明确表示:“顺德与新加坡在文化、语言、城市大小等方面都相当接近,我们不仅要学习它的经济管理,社会创新方面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其中在社区设立家庭服务中心这种社会工作运作模式在顺德应该可以直接复制。”

  2011年9月15日,顺德农村综合改革的号角再次吹响。“家庭服务中心”这个概念也第一次出现在公众的眼前,当时颁布的《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见》特别提到:“各镇街建立至少一个家庭服务中心,开展婚姻辅导、子女教育、家庭经济、求职就业、协调人际关系、消除家庭暴力等方面服务”。而在运作模式上,仍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导各类社会组织来参与。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大良、容桂、勒流、杏坛等镇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无疑也开启了顺德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时代。“这种方式适用于顺德大多数镇街。”邓永强说,通过发挥社工作为中介的角色,整合政府、社区的资源,让民间也参与社会服务,这也与顺德改革需求相同。

  由简单粗放型到多元化精细型服务

  昨日下午,老张前往顺德北滘西海社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进行康复治疗,自从这个中心启动服务后,他的家人再也不用千里迢迢开车送他到大良进行康复治疗了。

  目前,顺德还有许多像老张一样的居民需要得到家门口的各种服务。当前,社区服务已成为居民群众的“必需品”,这是社区服务发展的根本动力,也对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随着社会转型和企事业单位改革深化,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以前由单位统一解决的生、老、病、死、残等各种问题都转到了社会,转到了社区。在这种形势下,社区的工作不能“一本通书”念到老,必须大胆探索创新,要通过提供优质管理服务,让“社会人”感到居住生活在社区的温暖和幸福,不断增强“社会人”的社区归属感,同时有组织地把他们发动起来,让他们成为关心、支持和参与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的“社区人”,从而形成促进社区建设的良性循环。

  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这个新兴的载体无疑满足了新时期社会管理的需求。新加坡德教太和观家庭服务中心执行总监黄光星说:“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最重要的作用是促进与加强家庭的社会功能,目标是与社会资源联系一起”,黄光星认为,通过个案处理及辅导服务实现并促使市民由单位人到社区人转变,社区与政府之间由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由简单粗放型服务到多元化精细型服务。

  如今,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已经在顺德呈现多种运作模式并进,真正实现黄光星所说的:“由简单粗放型服务到多元化精细型服务。”

  现在,顺德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服务站点达到69个。各镇街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探索出不同的运作模式。如,大良、容桂采取引入多家社工机构实行社工服务项目化管理模式;勒流、北滘等镇街借鉴新加坡社区家庭服务中心,采取政府整体购买服务模式;杏坛通过对人员、场地、管理的优化整合,将社会服务综合中心打造成“一个中心,三个主体”的服务模式。“不管采取哪种运作模式,只要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足够的设施设备,能开展综合社工服务,都是可行的。”邓永强说。

  顺德将推进镇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在年内实现全覆盖。邓永强说,无论用哪种建设模式,必须将社工服务引入镇街,覆盖到村居。建设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是区委区政府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决策,更是一项惠及广大群众的民生工程,意义十分重大。

  访谈

  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是创新社会管理重要平台

  “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是创新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 顺德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邓永强说,前一阶段工作取得显著效果,为全面推进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乃至推动社会体制综合改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社工服务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邓永强说,去年以来,顺德通过先后出台“1+7”扶持和规范社会工作发展的政策文件,初步形成现代社会工作发展体系;成立了区级社会工作者协会,完善社会组织和社工的管理监督机构;开设顺德职院社工专业教育,为社会工作发展提供充足人才保障等举措,从制度保障、机构管理、人才培育等方面为社会工作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建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顺德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众多亮点。邓永强告诉记者,顺德积极借鉴国内外社工先进管理理念,注重将新加坡、香港等地的经验引入本土消化活用;社工服务呈现多领域、广覆盖、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一方面逐步拓展社工服务领域,从社会救助、教育辅导、残障康复等传统领域延伸到司法矫正、禁毒帮教、企业社会工作等新兴领域。另一方面,服务群体逐步扩大,从主要为妇女、儿童、老人等重点对象和特殊群体服务拓展到为有需要的市民,包括广大企业员工、外来人员及其子女服务,涉及的对象越来越多元化,服务的群体越来越广泛。

  利用购买服务方式引入多种类机构

  但邓永强也同时指出,虽然顺德社会工作的起步是稳健的,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他表示,部分镇街领导干部对社会工作认识不多,理解不深,简单地认为开展社会工作仅仅是对原有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的延伸和补充,发挥的仅仅是锦上添花的作用,没有将改革尤其是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放在应有的位置上。部分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开展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对象不够全面,社工服务覆盖的对象和群体比较狭窄。

  邓永强说,未来,顺德将着眼于群众需求,不断拓宽社工服务的内容和对象,扩大社工服务覆盖面。针对群总诉求日益多样化、群体冲突持续发生的现实情况,积极发挥社工在矛盾调解、心理疏导、关系调适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加快推进针对重点人群的服务。其次,逐步实现社工服务在村居全覆盖,将社工服务纳入社区建设总规划,针对社区突出问题和居民需求设置社工岗位,采取吸纳引进和提升转换结合的方式,切实加大社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解决社区问题、推进村居民自治、促进社区融合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最后,注重社工服务社会化,利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积极引入不同服务领域的专业社工机构,建立规范的社会服务质量监督和监控评估体系,让社会工作、社工机构、社工人员及广大群众形成良好的互动发展格局。

  镇街试点

  北滘:“一中心+四分站+社工办事处”扇形服务策略

  北滘镇社会综合服务中心于7月12日正式投入使用。

  北滘镇财政投入了200多万元进行中心及各站点硬件建设,并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以超过300万元的运作费用引入广州太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威权康复服务中心协同运作,积极拓展长者、妇女、青少年、残障与职业康复以及家庭综合服务。

  为了方便更多的居民享受服务,该镇还制定了“一中心+四分站+社工办事处”的扇形服务策略,即在余荫院设立北滘镇社会综合服务中心,并结合地域优势,因地制宜建设四个服务站点,并在各村居设置社工办事处。

  北滘还综合考虑社会综合服务中心的总体布局。中心环境温馨和谐,两层建筑共划分为十三个部分,分别有集多功能休闲活动为一体的活动基地的“缤纷园”,提供家庭和个人访谈辅导的“家馨园”、“聆诉园”,为长者提供康健空间的“星光园”,青少年社团表演的舞台“义工园”以及为残障人士提供专业职业康复服务的“工疗室”等多个功能室,配备齐全,设有多种较先进的软硬件教学和办公设备。

  通过一中心、四分站以及各村(社区)社工办事处的服务格局及体系建设,北滘社会工作服务在地理位置上覆盖了全镇的东部、西部和中部片区。为了更好地推进服务,北滘还实施科学的监督考核。引入“深圳市现代公益组织研究与评估中心”作为第三方独立评估机构,制定符合本地特色的监管工具与评估指标体系,对承接服务的两家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进行季度和年度的监督评估及提供必要的指导。

  容桂:“两社三工”社会工作格局

  2009年11月,容桂街道被确定为“全省简政强镇改革试点”,实行“简政强镇”事权改革,提出建立现代社工制度,拉开了容桂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社会工作发展的序幕,为顺德社会工作发展探索经验。试点工作过程中,容桂不断探索,逐渐清晰发展模式和思路。

  经过参考香港、深圳、广州等地的经验,容桂提出,要通过发展社区服务、培育社会组织、建立现代社工制度、发展义工队伍、吸收优秀异地务工人员参与社会管理等手段,构建社团和社区相互支持,社工、义工和优秀外来工相互补充的“两社三工”社会工作格局。

  容桂通过政府引导,以社区(村)福利会为载体,开展社区(村)社工服务,夯实社工服务发展基础。结合容桂街道党工委提出的“创新发展,精品容桂”的理念,容桂采用了“社区(村)福利会-专业民间组织-项目服务”的新模式,实现容桂社工服务项目化管理。

  为此,容桂制定了《顺德区容桂街道社会工作发展规划》,并根据规划内容,制定出台《容桂街道推进社会工作发展实施办法(试行)》和《容桂街道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成立容桂街道促进社会工作发展领导组,明确提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民间运作,项目服务”的发展思路。

  目前,容桂的社会工作服务均以项目的形式购买和提供。政府有步骤地引导和推动项目化服务。前期主要推动热点是社区(村)社工服务,以后逐步发展以特定人群为服务对象的项目服务,如老年人服务、青少年服务、残疾人服务、家庭服务、社区矫正和禁毒等等。以点带面,以点促面,让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覆盖到各个地区和各有需要的人群。社工服务由政府部门或公益性社会组织提出申请,政府视项目情况给予财政支持,委托专业的社工机构承接项目的开展。

  今年,容桂共有30个社工服务项目均已完成立项审批,有条不紊地为居民群众提供服务。

  杏坛:构建社会服务综合体

  杏坛镇社会服务综合中心通过对人员、场地、管理的优化整合,将社会服务综合中心打造成“一个中心,三个主体”的服务模式,并以中心为枢纽在各村以三级试点的形式设立服务站,将服务向村居延伸,初步构建具有杏坛自我特色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服务综合体,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该中心优化了群众文娱康乐服务。中心内设多功能剧场、图书馆、展览厅、党代表工作室等多种服务平台。通过举办影展、培训班、讲座以及规范各文体协会活动使群众的各种文娱康乐服务效率大幅提升。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共服务群众19180人次,利用率提高30%。

  中心共15名专职社工参与杏坛镇的社会服务工作。社工服务中心通过开展“情暖夕阳红”长者服务、“关怀互爱残健共融”残疾人服务、“成长一百Fun”儿童及青少年服务,全面开展社区服务需求调查,积极发展服务会员。一季度共开展社区活动15场、个案24个,小组活动38个,发展会员445人,社区探访75户,社工服务稳步推进效果初现,得到群众特别是老人、儿童、青少年的认可。

  作为中心重要组成部分的杏坛镇君怡残疾人康复中心则为辖区内的残障人士提供专业的康复治疗及训练服务,提升残障人士的身体机能、社会沟通及职业工作技能,使受服务的残障人士认识自我价值及社会价值,改善自身生活质素。中心内设有康园工疗服务、感官训练服务、运动功能恢复服务、音乐舞蹈治疗服务、理疗康复服务、小组活动服务等有利于残障人士康复的各类服务,目前中心每天为50人提供康复服务。

  勒流:以家庭为本提供综合性服务

  2012年4月11日,勒流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勒水人家”作为顺德区第一间综合类社工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并开启服务。

  勒流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在强调家庭为本的前提下提供更为综合性、全面的服务。个案工作上,特别注重复杂个案中多个不同领域社工的合作,同时关注到家庭中不同成员的需求与回应;项目组合作上,项目组根据各项目组服务对象的特殊需求进行有效的服务对接或转介。如,“困难家庭学生成长计划”就整合了儿青组、家庭组以及义工组不同的资源以及工作方法共同服务。在启动初期,“勒水人家”通过进村家访、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对中心服务进行了推广。在进村家访方面,考虑到残障人士的行动不便以及社会行为相对内敛,在与残联取得联系后,中心社工开始走村入户,了解勒流残障人士的生活情况以及服务需求,同时也面对面的向其介绍中心的情况以及探讨服务的可能;端午节开展的“万水千山,粽是情”的游园活动,近300名村居民参加,从长者到儿童其乐融融。这次开放性的活动在社工的带领下也让居民对中心和社工有了更直接的接触与更多的接纳。

  目前,针对暑假儿童青少年的特殊需求,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缓解部分家长对孩子假期无人看管的忧心,同时运用社工的专业手法,增加对儿童健康成长的照顾以及引领青少年同辈群体间的良性互动。

  此外,困难家庭学生成长计划也是现在中心的重要活动,这项计划以低保家庭8-18岁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考虑低保家庭的困难给予帮助,同时在发展的思维下对于家庭中的儿童给予支持和引领。

  策划:刘嘉麟 撰文:刘嘉麟 谭玺 摄影:刘嘉麟





原文链接:http://news.163.com/12/0807/08/889R403600014AED.htm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探路幸福社区(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