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城督导培育 发表于 2012-7-17 10:38

2012:人人公益愿景  2012关键词:人人公益
  走过冰火两重天的2011年,中国公益事业以砥砺革新的姿态步入2012年。
  大型公益机构正放下身段,努力亲民。
  2011年的最后一天,中国红十字会发布“郭美美事件”调查报告,备受争议的中国商业系统红十字会被撤销。同时,中国红十字会把2012年定位为改革之年,希望重建红会“百年老店”的公信和荣耀。历经“郭美美事件”的洗礼,公益机构更加体会到公众信任和大众参与的重要。1月11日,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迎来一周岁生日,发端于民间的壹基金,诞生之初就高举人人公益的大旗。如今,年筹资额过亿元的壹基金,寄望发挥品牌优势,搭建专业透明的公益平台。
  而对于数百万计的草根NGO来说,2012年则是从喜讯开始。新年伊始,社会组织直接登记政策多地破冰。
  现代公益理念的核心是“人人可公益”,这也是公民社会的标志之一。社会组织直接登记注册,被视为人人公益实现的重要制度基础。此外,基于网络平台的微公益蓬勃兴起,为人人公益提供了更多可能。
  2012年2月,新浪微公益平台正式上线公测。公测初期,参与人数只有几千人,捐赠额也仅10万元计。不过,3个月后,人人公益的力量就显现了出来。5月28日,新浪微公益平台携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备受关注的白血病患者--微博女孩“鲁若晴”(实名鲁超)发起募捐项目,短短3天后,100万的目标金额便超额完成,关注人数高达25万。这个速度让本来设计为2个月筹款计划的人们倍感吃惊。以此速度,一年筹集一亿善款并非遥不可及。
  而另一边,“随手拍解救被拐儿童”、“免费午餐”这些发端于网络的微公益行动,在2012年也继续朝着规范化的方向行进。今年5月,“微博打拐公益基金”正式成立。跨界合作、便于参与、信息透明成为潮流,妨碍“人人可公益”的壁垒正在消融,人人公益的蓝图徐徐展现。
  在此背景下,首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简称慈展会)定于今年7月12日至14日在深圳举行。慈展会规格空前--由民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广东省政府、深圳市政府共同主办;规模空前--展区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上千家公益慈善组织、企业、教学科研机构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组团参展。此外,首届慈展会突出政府、企业、社会和媒体的多方参与,跨界合作。通过展会、活动、论坛等方式,以创新的交流互动方式,打造全民参与的公益盛会。
  人们期待着,主题定为“发展·融合·透明”的首届慈展会,能成为人人公益图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事件:
  社会组织直接登记政策多地破冰
  壬辰龙年的大年初八,春节长假后的第二个工作日,北京红丹丹教育中心(以下简称红丹丹)的创始人郑晓洁终于填上那张梦寐以求的社会组织登记申请表格。当然,这只是第一步,之后的各种程序和审核都还要一步一步地走。
  高兴的并非红丹丹一家。今年起,北京市7500多家社会组织也都迎来政策暖春。
  2012年1月31日,北京市民政工作会召开。北京市民政局首次提出,今年,将探索研究推动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向业务指导单位转变,公益慈善四类社会组织在北京登记注册,有望无须再找业务主管单位,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成立。这一转变意味着,北京市将继广东“破冰”之后,探索突破社会组织的“双重管理”壁垒,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直接登记。
  2011年11月,广东省民政厅提出,从2012年7月1日起,除特别规定、特殊领域外,将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改为业务指导单位,社会组织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成立。这是我国首次在社会组织领域取消“双重管理”的地方改革方案。
  2012年2月1日,上海市民政局传出消息,今年上海将探索通过“自律承诺”等方式,试行社会组织直接登记管理。
  我国延续数十年的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正迎来破冰期。广东、北京等地破冰尝试背后,是民政部对社会组织管理的放权。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此前表示,要推广广东经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将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改为业务指导单位。
  从“主管”到“指导”,简单的用词变化背后,意味着数以百万计的民间社会组织可能破解登记难这一问题。
  (刘丽波)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21世纪中国公益慈善关键词